智慧课堂环境下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2021-03-18 22:56黄毓卿
高考·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智慧探究

摘 要:智慧课堂已逐渐成为信息化2.0时代的主战场,智慧课堂环境下项目式学习是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新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环境下开展中学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技术素养。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智慧课堂环境下中学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期做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项目学习;智慧课堂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慧课堂已逐渐成为信息化2.0时代的主战场,将多媒体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多样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新环境,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而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是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新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环境下开展中学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技术素养。本人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智慧课堂环境下中学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時期背景下中学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意义研究

劳动技术课程是为促进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点并形成正确劳动习惯而开设的课程。劳动技术课程最早开设于1981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劳动技术教育是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并强调中学阶段应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综合任务,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强化学生身体力行,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学习方法,教师提供一些关键素材和环境,学生围绕解决开放式的问题而组建学习团队,学生自行思考和讨论问题解决思路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技巧和能力。项目式学习最初由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并随着其教学效果凸显而广泛推广应用。

将项目式学习融入中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以智慧课堂环境为依托,能够为学生项目式学习搭建良好实践环境,强化学生劳动技术学习和实践操作体验,改善中学劳动技术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脱离的不利局面。同时,基于智慧课堂环境构建项目式学习环境,借助互联网优质资源,外延劳动技术教学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学劳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实用性,促进中学劳动技术课程高质量开展。

二、智慧课堂环境下中学劳动技术课程项目学习实施思路

项目学习是一种体验教育,以围绕项目实践而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通过项目学习实践融合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实现学生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项目式学习有别于传统的项目式学习,其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和完善,并要求教师理清项目式学习教学思路,深入研究智慧课程环境下中学劳动技术课程项目学习开展模式。

(一)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教育资源

劳动技术课程项目学习实施时,教学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使项目式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提供相应支持。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知识的集合,如:自然、科技、综合知识等,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技术课程学习中。

(二)以项目学习增强学生过程体验

在中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爱好、特征、劳动能力和个性特点增强学生劳动体验,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课时,明确项目小组基本守则,确定项目基本任务、团队名称、团队分工等内容;第二阶段2课时,围绕项目基本任务,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外延项目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程过程,展开项目思考、讨论、调研并形成项目实施方案;第三阶段3课时,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学习活动,制订详细劳动技术课程行动方案并开展劳动技术实践活动;第四阶段2课时,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反思,以小组为单位审视项目式学习过程,形成项目学习最终成果。

(三)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优化教学方法

项目学习的载体是项目任务,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进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项目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项目和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调研、获取项目知识和解决方案,并通过教学组织、教学指导、教学监督保障项目学习进度,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实现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应对智慧课程教学环境和项目式学习教学要求。

三、智慧课堂环境下中学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拓展知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采用项目式学习来组织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既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又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还要了解和使用新的教学技术,这就必须不断地充电学习。在新的教学关系中,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而且,项目式教学设计需要知识实现整合,为了让教学目标与知识点整合更加科学,教师就需要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分析,观摩学习、拓展知识来解决。教师要会依托各种教学工具,利用智慧课堂,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经过设计和探究,规划和完成一系列任务,使得教师学会做好主题选择和设计,逐渐掌握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新技术,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有效改变教师教学理念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二)教师合理选择资源、教学内容,做好项目学习主题设计

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课程进行研究,拓展外延教材内容,立足现实、贴近学生,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成中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劳技课的项目多为实践性强的项目,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必须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度。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的项目内容应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及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来提高项目学习的吸引力,实现精准教学。

如:学习“水仙花雕刻”这个项目。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際,正好与漳州水仙上市同步,围绕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环境设计活动项目,设计活动以学生合作实践、探究活动为基础,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尝试探究活动,学生了解了水仙文化,掌握雕刻的基本技能,学会雕刻最基本的蟹爪水仙,从中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同时在设计的时候也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对于熟练掌握雕刻的学生,引导他们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其他雕刻方法、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各种水仙造型作品。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中学阶段孩子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关键。教师要结合劳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设计新课导入的方式,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学生明确项目主题,积极接受任务。在学习项目的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学习情境,采取技术驱动策略,在信息技术多种媒体和工具的辅助下,创设真实的、虚拟学习情境及问题情境引发项目探究兴趣。各类教学情境的交叉、组合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认知技能得到优化。

如:学习“水培花卉”时,教师课前准备好资料包,提供水培花卉图片、水培花卉特点、水培方法等相关资料,水培过程微视频及课堂学习单,供学生学习。课堂课题引入,使用希沃交互式白板“课堂活动”,欣赏水培花卉的同时看学生认识哪些水培花卉作品,适当的课堂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将翻转课堂教学融入项目式学习,教师事先做好微视频,把水培花卉制作的过程拍摄下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作品、实践、声音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和体验,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明确水培花卉栽培项目任务后,学习会更加投入。

(四)教师提供“能源”,引导自主合作、制作方案、动手实践

引入主题后明确项目任务,学生分组,着手学习。每一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统筹和分配任务,围绕学习任务,分解问题,制订学习方案。小组成员讨论设计,制作作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点拨引导。教师提供“能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带来便利。除了引导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外,还在网络云空间为学生提供微视频、希沃知识胶囊、网址或搜索引擎等资料,为学生顺利进行实践学习提供条件。

例如:纸艺花制作——康乃馨的制作。学生分组后,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通过网络检索、网络空间、希沃知识胶囊、课本阅读,动手实践,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制作康乃馨的纸张、工具材料的选择、康乃馨花朵的构成及各部分的造型特点,到制作模板和确定制作过程,学生确定构思方案,并画设计图,进一步通过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实践探究。整个项目活动过程教师都要跟踪,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当进行理论指导,避免实践探究的盲目性。制作中花朵、花萼和叶子的整体组合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会产生什么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捻梗不均匀、不牢固怎么办,等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引导学生打开事先分享的希沃知识胶囊及微视频观看,还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现场拍摄学生做得好的和存在问题的地方,现场回放反馈给学生。这样使得技术点中的难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学生在纸艺花合作探究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提升技术素养。

(五)借助平台,展示作品成果、修改完善,分享成果

劳动技术课项目式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作品成果。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希沃白板、PPT、实物等形式展示作品成果,每个小组分别展示、介绍各自的作品。教师引导同学们欣赏他人的创作结果的同时,进行师生交流和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成果交流后,教师引导各组学生深入探究,不断补充、修改,从而对项目作品产生新的认知,通过互动沟通和协作,学生做出更完善的作品。最后,分享成果,拓展延伸,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整理,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如:学习“笔筒的制作”。在展示评价环节,采用竞赛评比和交流评价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小组来展示和介绍本组创作的笔筒作品,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分,同学们再对各个作品进行详细评价并提出所发现的问题,同学们及时反思总结,进行修改、完善。利用HiTeach智慧系统,使用IRS反馈器进行互动,学生对每个作品给予等级评价,并立即获得总分统计结果,评出优秀作品。整个活动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并将优秀作品整理成希沃胶囊,分享给大家,也作为资料保存。在这种积极的交流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鉴赏能力,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结束语

智慧课堂环境下开展中学劳动技术项目式学习,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变革和创新,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教师需不断地学习研修推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浩源,何明.“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的路径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8):31-35.

[2]李志河,张丽梅.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52-55.

作者简介:黄毓卿(1975—),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2020年立项课题“智慧课堂环境下的中学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J2020A07)主要成果之一。

2091501705234

猜你喜欢
劳动智慧探究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