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观察

2021-03-18 00:12尹晋仙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牙周袋牙周炎

尹晋仙

牙周炎是一种累及牙周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科疾病,该病会致使牙周发生炎性出血,损伤牙周,其临床主要病症表现为牙龈出血、炎症,牙齿松动、移位,形成牙周袋等。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见[1]。其是从慢性牙龈炎症而逐渐扩展到牙周深处,导致牙齿出现松动和掉落的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2]。牙周病伴发多种并发症,易反复发作,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损伤牙列,影响口腔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西医认为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理念是在治疗牙菌斑、牙周袋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将可能使得患者出现菌群失调、耐药性增加等。中医认为牙齿的生长发育和肾的功能有关,肾固则齿坚、肾衰则齿豁。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将中草药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取得不错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临床表现为:牙周袋深4~6 mm不等,牙龈肿胀出血或伴有牙周溢脓,牙荫松动移位,咀嚼无力。患者的全身体征有:小便赤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数或伴便秘、低热等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0.21±3.54)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5.24±1.24)个月。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66±3.88)岁;病程3~13个月,平均病程(5.66±1.34)个月。2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症状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参与研究前3个月均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治疗;②患者经肝功能、尿、血常规检查显示正常;③牙周袋深度超过6 mm,牙槽骨吸收>根长的1/2,牙齿多有松动;④存在根分叉病变;⑤炎症明显;⑥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及其他重大疾病的牙龈病患者;②轻度或中度牙周炎患者;③伴随口腔黏膜病者;④药物过敏者;⑤目前正参加其他的临床试验;⑥正在进行正畸治疗或戴有可摘式局部义齿者。

1.4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常规检查口腔情况,明确受检部位。采用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并给予冲洗液冲洗牙周袋根部。应用普通的护理手段进行诊治,包括护理牙周和牙龈的治疗,拔除坏损牙齿,清理碎屑,修补残缺的牙齿。患者均生理盐水冲洗牙齿,后对牙齿采取隔湿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缓释药膜进行治疗,将药液从患者牙周袋部导入,每颗患牙药量为2片,疗程共1周。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复查,检查疗效。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中草药结合根面平整术治疗.采用四分法对患者进行根面平整(选用刮治器为Hu-Friedy)[4],每次完成1个象限,每次间隔时间为7 d;中草药组成包括蒲公英20 g,玄参15 g,金银花 15 g,三七粉15 g,牛膝15 g,生地黄12 g,白芷12 g,甘草6 g。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增减药物用量,将中药煎至100 ml左右,每日服用1剂,分3次服完,3个月/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显效:牙龈出血消失,牙周袋明显变浅,牙齿松动明显好转,咀嚼功能基本恢复,全身症状消失;有效:牙龈出血明显好转,牙周袋变浅,牙齿松动好转,咀嚼功能尚未恢复,全身症状缓解;无效:牙齿松动,咀嚼无力仍然存在,全身症状无减轻。

1.5.2 出血指数包括以下6个程度:0提示患者牙龈健康,没有出血和炎症;1提示牙龈颜色改变,但经探诊后不出血;2提示牙龈经探针后存在点状出血;3提示牙龈经探诊后出血会沿着牙龈缘呈线状;4提示牙龈经探诊后出血会溢满,并溢出牙龈沟;5提示牙龈自动出血[3]。

1.5.3 探诊深度使用Florida探针沿着患者牙齿长轴对其唇颊及舌面的中央、近中和远中等6个位点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即为探诊深度[4]。

1.6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0.05,则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提示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92例(92.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显效72例(72.0%),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比较 (例,

3 讨论

牙周炎是一种发生早且破坏迅速的早发性牙周炎。其病因已能肯定有特定微生物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缺陷2个主要因素。两方面相互作用决定了本病病程进展快,早期即有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等特点,所以早期治疗,消除感染,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是本病治疗的关键。牙周炎传统治疗方式一般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内服治疗或应用抗生素进行漱口治疗,2种方法均取得一定成效,能抑制口腔细菌生长,但尚有不足。如口服广谱抗菌药物,很容易导致耐药菌株、菌群的出现,发生菌株、菌群失调现象,且若病人大剂量、全身性的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不仅无法提升机体局部药物的浓度,还会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应用抗生素进行漱口治疗或冲洗牙周袋并不能将抗生素药效充分发挥出来,且冲洗牙周后并不能保证药物浓度是否充足,对细菌的抑制、杀灭效果不好。

对于慢性牙周炎,西医主张对症治疗,即给予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和过氧化氢进行局部冲洗,再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缓释药膜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对药物进行缓慢释放的技术,缓释药膜可将药物放置于药膜支架之上,能有效提高药物的浓度,充分发挥药效,且还能将所有药效全部作用于牙周炎病灶上,在病灶处暂时形成高浓度药物微小环境,临床治疗效果显著[5]。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杀灭牙周壁残存的微生物,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甲硝唑并不能根治慢性牙周炎,只是具备缓解病情的作用,若疾病不能及时根治,将会引起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长期使用将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根面平整术指的是利用龈下刮治器械将牙周袋内与根面上的菌斑、牙石、病变的牙骨质、牙周袋内的肉芽组织等一并刮除,使得患者根面清洁,利于形成牙周新附着,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方法。甲硝唑作为高效杀灭滴虫的药物,能有效抑制、杀灭口腔中的厌氧病菌,如具核梭杆菌、黑色素类杆菌及牙龈类杆菌等,因此,甲硝唑在治疗牙周炎时,可长时间对牙菌斑进行控制,甲硝唑治病机制主要是其在硝基的作用下,还原厌氧菌,产生细胞毒物质,合成脱氧核糖、核酸敏感菌,最终达到杀菌作用[6,7]。但其常常引起胃肠刺激,过敏反应,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还要慎用。因此西药有其一定的局限性[8]。

中医学认为,牙周疾病病因主要是肾虚和胃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青少年牙周炎是肾虚和胃热的综合表现,大多数患者辨证其本在肾,为虚,其标在胃,为火[9]。肾在人体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肾阴对各脏器起着濡养作用,肾阴虚时,其他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可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肝失滋养,肝阳上亢,横克脾土,胃火上炎,热熏蒸于上,使牙龈红肿[10]。胃主消化,若饮食不当,积热伤胃,或外感六淫之邪,蕴郁生热,其热随经上行,也使牙龈红肿。总之,青少年牙周炎主要是机体抵抗力不足(肾虚)胃中实热上扰,局部外感邪毒(病菌)所致[11]。根据中医的辨证理论,该类疾病属于“胃腑积热证、脾气虚弱证、肾阴亏虚证”等,应给予相应的中草药治疗。主要成分包括玄参、金银花、生地黄、蒲公英等。其中玄参、生地黄可以起到清热凉血、滋阴、抑制细菌的功效;蒲公英和金银花可以起到清热、解毒之功效;牛膝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三七可以起到化瘀止血之功效。几种药物调和使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增强机体免疫力、养阴生津、强肾补肾等功效,从而根治疾病[12-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92例(92.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显效72例(72.0%),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草药在牙周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既降低大剂量用药对患者的伤害,又能直接作用于牙周炎病灶,有效治疗牙周炎临床病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牙周袋牙周炎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