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观察

2021-03-18 00:12陈晓锋白有翼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骨伤西医肢体

陈晓锋 陈 念 白有翼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指骨伤后4周毗邻软组织的肿胀出血,是骨伤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骨伤治疗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肌肉痉挛等是其主要诱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预后,对患者骨伤愈合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极易有局部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现阶段,药物治疗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方法[2]。但是,单纯西医治疗无法获取理想的效果。近年来,中医治疗的优势日益凸显。为了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进行更好的治疗,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骨伤后期产生的肢体肿胀通过中医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3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医治疗组(150例)和西医治疗组(150例)。中医治疗组患者中男性72例(48.0%),女性78例(52.0%);年龄22~71岁,平均(43.2±7.5)岁;骨伤时间6~16周,平均(10.2±1.7)周;在骨折部位方面,单前臂47例(31.3%),双前臂14例(9.3%),小腿29例(19.3%),股骨26例(17.3%),足踝部20例(13.3%),手掌骨14例(9.3%);在肿胀程度方面,Ⅰ度45例(30.0%),Ⅱ度60例(40.0%),Ⅲ度45例(30.0%)。西医治疗组患者中男性71例(47.3%),女性79例(52.7%);年龄23~72岁,平均(44.1±7.6)岁;骨伤时间7~16周,平均(11.3±1.5)周;在骨折部位方面,单前臂46例(30.7%),双前臂15例(10.0%),小腿28例(18.7%),股骨27例(18.0%),足踝部21例(14.0%),手掌骨13例(8.7%);在肿胀程度方面,Ⅰ度44例(29.3%),Ⅱ期61例(40.7%),Ⅲ期45例(30.0%)。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骨折后期均有皮肤肿胀发亮、张力性水泡等出现;②均具有正常的肝肾功能;③均符合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②有心脑血管疾病;③具有较差的依从性。

1.3 治疗方法

1.3.1 西医治疗组对患者应用止痛药物、抗生素,用50%硫酸镁(规格:10 ml:2.5 g×5支/盒,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33861)湿热敷,每次30 min,每天2次。

1.3.2 中医治疗组给予患者外敷内服中药方,外敷中药具体药方为:茯苓15 g,土鳖虫10 g,木通10 g,川芎10 g,地龙10 g。在患者患处外敷,用纱布将伤口包裹起来,将换药频率设定为每天1次。同时让患者服用消肿方,具体药方为:黄芪20 g,鸡血藤15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大黄10 g,当归15 g,丹参15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甘草6 g。用水煎服,每天1剂。

1.3.3 疗程2组均1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治疗时间;②症状缓解时间;③肢体肿胀消失时间;④住院时间。

1.5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1周患者具有明显较轻的肢体肿胀程度,肢体肿胀范围缩小了0.2~0.4 cm,没有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发生;有效:治疗后7~10 d患者具有较轻的肢体肿胀程度,肢体肿胀范围缩小了0.2~0.4 cm,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或显著不适症状发生;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没有减轻,肢体肿胀范围没有缩小,伴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43/150),高于西医治疗组的83.3%(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肢体肿胀消失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肢体肿胀消失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西医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肢体肿胀消失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例,

3 讨论

机体遭受创伤之后,全身或局部都会释放出许多炎症因子,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但是,这些因子一方面刺激神经发布疼痛信号,由于疼痛,反射性造成肌肉痉挛,导致静脉及淋巴管瘀滞,回流障碍, 造成其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发生组织间水肿;另一方面炎症因子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失调,造成过多的液体渗入组织间隙,最终导致肢体肿胀。肿胀若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最终影响创伤修复和愈合。四肢的严重肿胀如果使组织内的压力接近动脉血压时,就会影响血供,使肢体缺血,会造成肢体的严重残废。可见肿胀的及时正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创伤中后期应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主动训练,包括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和肢体活动能够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从而促进消肿。此外,各种理疗、按摩也可以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消除。

中医认为[5],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属于“瘀血证”范畴,发病原因为热毒向人体侵入,造成人体气滞血瘀,闭塞人体经络使其不通后,疼痛感就会出现,而长期疼痛会促进肢体肿胀的出现。从总体上来说,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主要发病机制为人体微循环、毛细血管在经络血液不活的情况下不顺畅[6,7],因此,中医治疗的首要原则为活血化瘀[8]。相关医学研究表明[9,10],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中,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中医治疗组为95.3%(143/150),西医治疗组为83.3%(125/1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中医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肢体肿胀消失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西医治疗组(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中药口服方剂消肿方的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络筋骨,方中茯苓皮、泽泻、木通、甘草、陈皮等的主要功效为渗湿健脾利水,黄芪、当归、鸡血藤的主要功效为补气血、利水消肿等[11-15]。

综上所述,骨伤后期产生的肢体肿胀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较西医治疗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伤西医肢体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