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参景脉通汤对冠心病心绞痛IL-1β水平的影响*

2021-03-18 00:12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白玉炎性心绞痛

张 倩 张 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是指因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心绞痛为常见临床症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也逐渐升高。研究表明[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斑块内存在着炎性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且随着炎性细胞及因子的大量增加,动脉斑块由稳定趋向于不稳定。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冠心病相关细胞因子及心血管事件炎性标志物等指标也不断提出。白细胞介素是多种细胞产生,可激活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细胞、B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的作用,在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属于冠心病相关细胞因子及心血管事件炎性标志物[2]。中药在冠心病治疗方面有独特疗效,本次研究中所选白玉参景脉通汤是名中医何立人教授为治疗冠心病痰瘀互阻证的效验方。本研究观察白玉参景脉通汤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对炎症因子IL-1β的作用,探讨白玉参景脉通汤对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作用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病例来源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将患者按初诊日期编号,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5.63±6.11)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6.30±6.01)岁。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后,行支架植入术者: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未植入支架者:治疗组9例,对照组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诊断参照国际心脏病协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3]制定。①劳累性心绞痛的病程稳定在1个月以上;②多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疼痛常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本次研究纳入符合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诊断,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发现有一支及以上主要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且除外三支病变及左主干严重狭窄患者。中医痰瘀互结的诊断参照《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4]中的相关标准:胸闷如窒,或痛引肩背,心悸不宁,气短喘促,胸脘痞满,身体困重,舌质紫暗,舌苔浊腻或滑,脉滑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证证候诊断标准。③年龄45~75岁,无性别要求。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接受本临床试验者。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患者。②伴有肝、肾、血液、内分泌、代谢、胃肠道、神经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或精神病患者。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中药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每天1次,每次1粒;阿托伐他汀片20 mg(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晚1次,每次1粒,疗程2个月。

1.5.2 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玉参景脉通汤(瓜蒌皮、白果、景天三七、灵芝草、苦参、桃仁、虎杖、玉米须、苍术、郁金),中药汤剂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次200 ml,2次/d,饭后1 h服用,疗程2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参照《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判断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

1.6.2 理化指标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IL-1β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证候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IL-1β水平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β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IL-1β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凝血功能亢进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炎症反应在AS过程中的作用是研究的热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有密切关系,炎症介质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始动因素[5]。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白介素家族(IL-1β、IL-6、IL-18、IL-17、IL-10)。其中 IL-1β主要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分泌,可参与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反应,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白细胞黏附于内皮,调节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并可诱导IL-6、CRP等其他炎症因子的合成,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利于炎性细胞及脂质蛋白进入内皮细胞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条纹的产生。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

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的诊疗中日益受到重视[7]。冠心病在中医可属“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常因痰、瘀、虚作祟,其病位在心,而其致病与五脏关系密切。冠心病患者常见症状为心前区闷痛不舒,或伴有左肩背放射痛,临床可表现为胸痛或不典型的胸闷症状。其他心悸、气短、胸脘痞满、身体困重等症状是冠心病痰瘀互阻证的常见临床症状,且多见舌苔厚腻。白玉参景脉通汤是上海市名中医何立人教授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的临床常用方剂,方以瓜蒌皮、白果为君药,灵芝、景天三七、桃仁、郁金为臣,虎杖、玉米须、苦参为佐,苍术为使,以清心通脉、化瘀安神、理气泄浊为法,寓补于攻,攻补兼施。何立人教授认为[8],冠状动脉病变属中医“脉”之范畴,冠心病类于中医学之“脉痹”,为脉中血、气、津液发生病变,患者多有正气损伤,因运化失常,致浊邪阻于心脉而见闷痛不舒。故冠心病多为本虚标实,其本为心脉血气津液不清,其标在于痰瘀凝滞心脉。治予化痰消瘀、清顺气血、和畅营血、流通津液。冠心病虽病位在心,但治心不唯心,应兼顾他脏。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心主血脉而肺主一身之气,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病波及于肺,宜心肺共治,气血并调。

白玉参景脉通汤针对冠心病痰、瘀、虚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患者常见胸闷或痛,心悸气短等心肺同病症状,多因痰阻气滞,血脉失和,故以瓜蒌、白果化痰行气宽胸;冠心病患者或年高体虚,或久病耗气,正虚见气短心悸等症,灵芝草、景天三七扶正祛邪,有补气活血、化瘀安神之功,且药性平和;辅以桃仁、郁金活血行气,虎杖、玉米须、苦参清热化瘀利水,更兼苍术燥湿健脾,临证中因痰浊阻滞所致胸脘痞满及舌苔厚腻,肢肿等症,或因气血瘀阻见胸痛、舌上瘀点瘀斑等均可随之改善。全方诸药相合,可祛浊邪,益心气,祛邪扶正,化痰瘀而利生新,使气血清而营阴和。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此方,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何立人教授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冠心病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症见痰瘀阻滞之象者,常以此方加减,疗效显著。本次研究中,服用白玉参景脉通汤治疗后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明显。

本方在前期研究中发现[9],白玉参景脉通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水平,尤其在降低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方面有显著效果,证实白玉参景脉通汤可通过影响脂代谢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2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IL-1β水平,而治疗组的冠心病患者加用白玉参景脉通汤后,血清IL-1β水平改善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统计显示,白玉参景脉通汤组较对照组降低IL-1β水平的作用明显,表明白玉参景脉通汤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降低血清IL-1β水平,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白玉炎性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华夏太白玉 丝绸之路情——陕西省首届丝绸之路“太白玉文化节”暨第二届“太白玉研讨会”盛大举行
A White Heron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Oliver Twist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