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脊骨法联合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1-03-18 00:12黄小霞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脊骨伤科颈型

刘 康 黄小霞 周 杰 张 帅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中颈型颈椎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头痛、肩痛、颈痛以及相应的压痛点等,属于中医学痹证,项强以及颈筋急等范畴[1]。颈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的初级阶段,也是治疗的有利阶段,及早对颈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对改善颈椎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正脊骨法与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各有优缺点。其中正脊骨法是一门继承创新的学科,调曲复位是其主要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颈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的目的[2]。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是将传统导引术与石氏伤科论治颈椎病的特色进行有机结合,并根据五行学说中五行与人体的五脏、五体间的关系设计节律,强调音乐与肢体工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从而达到导引颈项,调衡颈椎的防治目的[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正脊骨法联合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50.11±3.10)岁;病程4~62 d,平均病程(35.42±2.29)d。对照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15±3.12)岁;病程4~60 d,平均病程(35.50±2.27)d。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对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经X线检查确定有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②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精神与沟通良好,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近2周内服用其他治疗颈椎病药物;②颈部急性扭伤、落枕以及肩周炎等疾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③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所用方法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正脊骨法:①牵颈折顶法:指导患者选取仰卧位,使用松解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随后医师利用虎口包住患者枕部,牵拉颈椎1~3 min,以双手4指指腹对颈项后背部作用,从第7颈椎开始,向折顶颈椎棘突进行反复牵、顶,20 min/次。②按脊松枢法:指导患者选取俯卧位,医师使用双拇指自大椎穴开始,垂直按压脊柱双侧,反复3~5次;随后指导患者选取侧卧位,屈曲脊柱,侧拳用小鱼际肌叩击颈胸、胸腰及腰骶枢纽。③颈椎旋提法:指导患者端坐,引导其头颈向患侧最大限度旋转,医师立于患者患侧后方,一手肘兜住患者下颌后,另一手拇指按压患椎侧,轻轻兜颌向上,进行复位。每2天进行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进行治疗。①准备动作:直立状态下双脚分开与肩平行,双手放松垂直,保持平和气息。②调衡颈项:借助古曲《梅花三弄》空灵琴音的通感作用引导患者调整气息。屈肘平肩开弓,颈项按照左右与前后的方向分别进行旋转与倾仰。③展翅飞翔:借助传统民间乐曲《江河水》中二胡的韧性、延绵音色配合气息导引。含胸内收肩部,脚跟离地的同时将机体向上伸引,然后挺胸外展肩部,向下坠落,脚跟着地;双手向前伸直后,缓慢向上做伸展动作,同时脚跟离地,机体向上伸引,脊柱呈反弓状,随后机体缓慢向下坠落,脚跟着地。④贯通颈督:借助传统笛曲《姑苏行》中清脆而温润的笛声配合气息导引。将双手四指置于两侧颈肌,按照顺逆时针顺序各按揉四拍,随后将两手拇指置于风池穴,按照顺逆时针按揉四拍;两手手指于颈后交叉,颈项缓慢的最大限度向后仰头,进行引伸,随后缓慢的最大限度前倾,进行屈曲。⑤逢源气血:借助传统琵琶曲《大浪淘沙》中音色明亮松脆的琵琶以及其轻快的节奏配合气息导引。原地踏步,双手自然放松,跟随音乐节奏上下左右摇摆式敲击颈肩等颈部肌肉,颈项跟随节奏摇动。2次/d,4周为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够参与劳动与工作为治愈;临床症状,颈、肩疼痛有所减轻,颈、肩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为好转;上述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为无效。疼痛与症状积分: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选择一根10 cm的尺子,按0~10分次序评估疼痛程度,0 cm端表示无痛,10 cm端为疼痛剧烈;②症状评分:评估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项部肌肉紧张程度以及颈项部异常感觉,各项症状均采用1~4分评分法,1分表示无此症状,4分表示明显有此症状,分数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疼痛与症状积分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疼痛与症状积分对比 (例,

3 讨论

颈椎病多是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诱发,致使颈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出现损伤,造成颈椎失稳,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5,6]。颈型颈椎病患者主诉大多为头痛、肩痛,并伴有压痛点。由于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早期难以引起人们注意,致使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正脊骨法联合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改善临床症状。正脊骨法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手法轻巧、操作过程简单便捷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颈型颈椎病患者中,可通过按脊松枢、颈椎旋提等手法促进颈部组织血液循环,缓解颈部及其周围肌群紧张状态,平衡颈部周围肌群力学,达到减轻颈部不适与缓解颈部疼痛的目。同时,正脊骨法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调节复位颈椎椎间小关节,促使其回归正常解剖位,使颈椎得到稳定,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解除局部压迫,降低椎间盘受力,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随着其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来说,仅用正脊骨法效果不甚理想,难以达到患者满意效果[7]。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是一种音乐导引术,其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理念,将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及音乐旋律相结合,体现五音与五体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康复和治疗的效果。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通过对肩颈进行穴位按摩、自我敲击等锻炼,利用动力系统影响静力系统,调整颈部肌肉等组织结构功能,从而有效改善颈椎动力系统与颈部肌肉组织结构的功能,达到防治颈椎病的目的[8]。长期进行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可通过调整颈项,矫正患者的不良姿势,还可通过展翅飞翔相关动作,强化颈部及其周围肌肉和韧带的训练强度,对提高颈椎力学平衡具有促进作用。正脊骨法与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共同应用,组合成综合治疗方案,两者相互配合,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体征。

综上所述,正脊骨法联合石氏伤科音乐颈项平衡操能够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脊骨伤科颈型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肩颈酸痛 喝葛根煲猪脊骨汤
关于脊骨神经医学进入中国的几点思考
关于脊骨神经医学进入中国的几点思考
苹果蜜枣猪脊骨汤养肺去燥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