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三角洲的“资源诅咒”

2021-03-18 11:18李博瑞
南方周末 2021-03-18
关键词:三角洲壳牌漏油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李博瑞

2021年3月3日,尼日利亚扎姆法拉州,279名被武装组织绑架的女子中学学生获释。据报道,这些武装组织与石油产业密不可分,被学术界称为“油气寄生型反政府武装”。

新华社 ❘图

★“黑金”没有带来财富,还加剧了贫穷、污染与冲突。作为一种油气寄生型反政府武装,它们的经济诉求通常大于政治诉求,很少提出“民族自决”之类的政治口号,其核心斗争目标是要求与联邦政府分享油气收益,并迫使跨国石油公司支付污染补偿金。

2021年1月29日,荷兰海牙法院作出裁决,要求荷兰皇家壳牌(Shell)石油公司对2004年至2007年多起漏油事故负责,并赔偿尼日利亚农民的损失,清理受污染的环境。

被“黑金”渗透的生活

总部设在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的壳牌,是非洲最大的跨国石油公司。从1956年开始,该公司就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开采石油,并频繁发生漏油事件。据联合国环境署保守估计,平均每年的漏油量为24万桶。大量漏油不断入侵尼日利亚的河流、土地和海洋。

“我们当然知道饮用水已经不安全,可又能怎么办?”31岁的贾德瓦尔·艾丽·哈吉(Jadwal Allie Haji)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每隔六七天,她都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到三公里外的泥井取水。去程,两个孩子可以坐到毛驴板车上,返程路上则要帮着推车。

2019年12月,笔者随国际环保机构在卡齐纳州(KATSINA)南部一个小镇考察时发现,所谓“泥井”只不过是在干涸的河床中挖下三四米深的坑。

从“泥井”中涓涓流出的水呈黄褐色,零零散散地漂着油星,哈吉把水舀到黑色的大水罐中运回家,几只水罐上还残留着“shell”的标志。

哈吉的丈夫带着16岁的长子在一家外国炼油厂做保安,他的报酬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作为尼日利亚的支柱产业,石油化工反而成为当地居民的“负资产”。

“饮用、煮食和清洗都要用污水。如果人们幸运地抓到鱼,也只是受到污染的毒鱼。”一份题为《尼日尔河三角洲的石油、污染及贫困》的报告写道。

空气中总是充满呛人的臭鸡蛋味,位于尼日尔河口的奥尼查已多年蝉联“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平均每立方米空气的悬浮颗粒物为600微克,远超世卫组织(WHO)规定的每立方米20微克的安全线。

“人们在污染的空气中呼吸,在污染的土地上耕种,用泛着油光的河水灌溉,再收获和食用污染的农作物。因此,他们自然也无法给孩子们提供健康的食物。”环保工作者马克米德·卡马拉说。

由于长期生活在有害的环境中,尼日尔河三角洲居民人均寿命比尼日利亚全国平均水平短10年。英国《卫报》还披露,石油泄漏区半径10公里内的婴儿死亡率是其它区域的两倍。

“先发展,再治理”的模式成本高昂。仅在尼日利亚南部城市奥戈尼兰(Ogoniland),联合国环境署评估报告认为当地的初期治污需要花费10亿美元,整个污染清理和环境可持续的复苏则需要25至30年。

当地政府和居民希望,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要为天价治污费埋单。一些环保工作者还抱怨,当地人对各种污染已习以为常,他们生火煮食、焚烧垃圾,对污染索赔的热情远高过环境保护。

相互推诿

自2000年以来,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面临着数百起诉讼。荷兰海牙法院2021年1月的最新裁决,则是尼日利亚农民赢得的为数不多的诉讼案。

据半岛电视台透露,这起诉讼由尼日利亚农民在2008年发起,并得到环保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的协助。一些跨国公司的支持者认为,壳牌等石油公司已经向当地政府支付了高额的税收、勘探、开采等费用,不应该再担负治污成本。

一些环保主义者则认为,从英国殖民统治尼日利亚的末期开始,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进入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已从当地获取了至少数千亿美元的利润,理当履行治理污染的社会责任。何况,这些石油公司要为多起漏油事故负责。

“石油公司越晚对石油泄漏做出反应,漏油扩散到食物和水源的风险就越高,而壳牌对此心知肚明,”环保工作者马克·杜梅特批评道,“若漏油事故发生在欧洲的土地上,它们绝不会漠视至此。”

据一家环保组织统计,壳牌仅在26%的漏油事件中于泄漏发生后的24小时内做出了反应。在反应最迟缓的一起事故中,该公司在泄漏发生后的第252天才派人前往漏油地点。

壳牌、埃尼等多家石油公司辩解称,对漏油事故反应迟缓的原因是当地社区不允许工作人员进入漏油地点。1993年1月以来,“奥格尼人生存运动”就宣布不欢迎壳牌公司在当地营运。

壳牌一直将95%的漏油事件归咎于人为破坏、偷油和其它非法活动,只承认对2008年和2009年奥戈尼兰地区的少数漏油事故负责。

一部上映于2020年12月的荷兰纪录片曝光了部分偷油细节,一些壳牌在尼日利亚的雇员合谋破坏当地的石油管道,再将漏油清理工作交给特定的利益关系人。

“一些当地年轻人被壳牌招聘来做清理工作,他们赚到的钱会和内部员工分赃。”一名尼日利亚居民在接受摄制组采访时透露。

在奥戈尼兰地区,石油盗贼又被称为“油老鼠”,他们利用虹吸管窃取石油,再用汽车、小型船只运送到停靠在海岸附近的油轮上。

如今,盗油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地下产业,一些腐败官员和士兵也参与其中。2011年7月,联合国的一份报告也认为,壳牌等不需对尼日利亚漏油污染负责,石油公司也是受害者。

不过,这份报告受到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民众的抵制。倘若将石油泄漏的责任归咎于第三方,他们不仅无法获得赔偿,治污工作更将遥遥无期。

六年后,联合国发展署(UNDP)发布了一份截然不同的调查报告:1976年至2001年,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共发生6817起漏油事故。其中,大约69%的泄漏发生在离岸海域,25%发生在沼泽地带,还有6%发生在陆地,后者主要由盗油事件引起。

这份报告还批评跨国石油公司主导的治污工作进展缓慢。由联合国环境卫生署认定的油污区域中,清理工作近10年只完成了原计划的11%,一些承包商被指清污不专业,施工人员通常将土壤覆盖在油污上敷衍了事。

2020年12月,一家环保组织在博穆(Bomu)油田发现,原本红色的土壤也已经黑化,附近水面上发现大量漂浮的油污。

该油田位于尼日尔河三角洲东部河口地带,1970年发生严重漏油事故。1975年和2012年,壳牌宣布已成功对博穆油田进行了两轮清污工作。

“两场残酷的战争”

多年来,围绕石油利益以及污染责任的角逐,尼日尔河三角洲已基本形成跨国公司、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和地方利益三方博弈的格局。

1914年,英国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迫使当地政府颁布《矿物法案》(The Mineral Act),它规定各类矿产资源均归地方政府所有,其收益也用于地方社会发展。

尼日利亚1960年独立后,联邦政府开始将油气收益收归中央。例如,1969年实施的《石油法案》(The Petroleum Act)废除了“地方自主性分配”的条款,明确规定油气收益归联邦政府“中央基金”配发,新法案还免除了石油公司在地方环境保护上的义务。

1978年的《土地使用法令》(The Land Use Decree)则进一步规定,尚未划归联邦政府的土地归州长管辖。当时,州长由联邦政府任命。这意味着,跨国石油公司可不经地方政府同意而开工。

地方从油气资源获得的利益逐年减少。1953年,地方政府的石油税收为100%,1984年为15%,1992年为3%。2019年,这一比例大约降至1%。

“奥戈尼人卷入两场残酷的战争,一场是跨国石油公司——壳牌和雪佛龙发动的生态战争,在这场复杂且非常规的战争中,男人、女人和小孩死了,植物、动物和鱼群灭绝了,空气和水被污染,最后土地也死亡了;第二场战争是一场专制、压迫和贪婪的政治战争,目的是为了剥夺奥戈尼人的权利和财富。”作家出身的沙洛维瓦是“奥戈尼族人(Ogoni)生存运动”领导人之一。

1995年11月10日受刑前,他呼吁“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人民要以无惧与和平的方式为自己的权利进行斗争”。

虽然一直承受着环境污染的代价,但尼日尔河三角洲石油产区的民众从石油生产中获益却很少。当前,大约70%的民众生活在农村,从事捕鱼、耕种、手工业等,只有不足2%的人口在石油产业工作。

在尼日尔河三角洲,至少有95%的居民生活困难,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尼日利亚50%左右的平均贫困率。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在全国垫底,青年失业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

受困于环境污染和低效的医疗卫生系统,尼日利亚平均寿命不到56岁,每年有100多万名儿童在5岁之前死亡,大约占该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尼日利亚《抨击报》援引儿科医师协会的数据认为,90%的儿童死亡原本可以避免。

为了平息风起云涌的地方反抗运动,尼日利亚联邦政府设立“石油发展衍生基金”,支持石油产区的社会发展。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也承诺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并帮助改造社区基础设施。

但是,一笔笔发展基金并未完全用于医疗、教育等领域,不少资金用于建设豪华的政府办公楼。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河流州下辖的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预算用于办公开支,教育、医疗开支则被列为“杂项”,不足3%。

“给孩子们建设的‘足球学院只有几个足球,‘示范鱼池也只有漂着油星的污染水,没有鱼。”31岁的贾德瓦尔·艾丽·哈吉说。

1999年结束军事统治以来,历届联邦政府都发起“反腐战争”。但是,石油产业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利者阶层,一步步改变了尼日利亚传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部落社会遇到“黑金诅咒”

目前,尼日利亚已跃升为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2020年平均日产量大约为137万桶,位居全球十大原油出口国。作为尼日利亚的经济命脉,石油产业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十分之一,以及60%的政府财政收入、90%以上的外汇收入。

然而,尼日利亚又是汽油供应最短缺的国家之一,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产品。从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来看,该国只有四家大型国有炼油厂,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壳牌、埃尼、道达尔等五大跨国石油公司则控制了尼日利亚90%以上的石油生产。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比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的治理难度更大。”在《能源重塑世界》一书中,美国能源问题专家丹尼尔·耶金将尼日利亚的遭遇称为“黑金诅咒”。

石油属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通常对资源所在地的就业拉动不大,来自石油开采行业的收益分配不合理,又导致尼日利亚很难为其它产业发展提供启动资金。

“黑金”没有带来更多的财富,还加剧了贫穷、污染与冲突。在“逐金”过程中,传统部落社会也被逐步瓦解,酋长和部落议事会的权威受到削弱,一些年轻人愤怒地指责酋长和长者滥用部落权力,贪占了来自跨国石油公司的救济款、补偿金和就业机会。

当地还普遍出现了一种“获得石油租金就能发财致富”的“食利者心态”,不少年轻人宁可参与危险的帮派团伙,从事偷油、绑架、勒索等活动,不愿再像祖辈那样捕鱼、狩猎和种植。

当跨国石油公司加强安保工作后,这些帮派组织将黑手伸向了本国民众。2021年1月至今,尼日利亚已发生至少3起大规模攻击学校事件,至少有1300名学生被绑架。

“现在,绑架学生已成为向政府勒索钱财的最简单方法。”阿布贾民主与发展中心智库主任哈桑颇为无奈地表示。

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多数地方政府无力打击这些暴力组织,只好采取怀柔政策。据尼日利亚《抨击报》透露,2020年12月,奥瓦卢·道达瓦带领的武装组织绑架了三百多名学生。在其释放学生并“忏悔”上缴武器后,他还得到了扎姆法拉州州长的热情款待。

同年7月,扎姆法拉州州长还向恐怖分子许诺:只要上缴一支AK-47枪就可以得到两头母牛的补偿。

“油气寄生型反政府武装”的崛起

一味的怀柔政策变成鼓励与纵容,其招数与跨国石油公司的招数如出一辙。实际上,这些武装组织的诞生也与石油产业密不可分,西方学者称之为“油气寄生型反政府武装”。

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生活着六十多个族群。数百年来,族群之间因奴隶贸易、棕榈油等问题频繁发生冲突。上世纪60年代发现石油资源后,伊乔人(Ijaw)、豪萨-富拉尼人(Hausa Fulani)等族群开始发起抗争。

最初,抗争多以和平方式进行。但尼日利亚众议院实施按人口分配席位的原则,尼日尔河三角洲产油区在312个席位中仅有73席,地方族群已很难通过议会和平表达利益诉求。日渐频繁的军事政变也破坏了代议制民主。

1993年1月,奥戈尼人率先发起袭击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的暴力运动。同年11月,桑尼·阿巴查(Sani Abacha)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后,接受壳牌公司的请求迅速派出军队进入奥戈尼地区。

持续三年多的流血冲突,导致数千名奥戈尼人被杀害。时至今日,包括“奥戈尼九人”(Ogoni Nine)在内的受害者家属仍没放弃对壳牌公司“合谋犯罪”的诉讼。

当前,尼日尔河三角洲产油区大约活跃着一百多支地方武装力量,他们对尼日利亚政府和跨国石油公司发动“游击战”,也跟不同的地方势力抢地盘。为了抢夺对哈科特(Harcourt)港的控制权,“尼日尔三角洲人民志愿军”数次与“尼日尔三角洲民兵团”大打出手。

作为一种油气寄生型反政府武装,它们的经济诉求通常大于政治诉求,很少提出“民族自决”之类的政治口号,其核心斗争目标是要求与联邦政府分享油气收益,并迫使跨国石油公司支付污染补偿金。

武装冲突加剧了跨国石油公司的运营风险。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壳牌公司有307人在各类冲突中丧生,埃尼公司为158人。

面对乱局,跨国石油公司要么向地方武装缴纳高额的“保护费”,要么雇佣安保公司与地方武装开战,或者向尼日利亚政府军求助。

对于地方武装组织,尼日利亚联邦政府的策略无非是围剿和招安。1999年,尼日利亚结束军政府统治后,新成立的民选政府开始实施安抚政策。五年后,官方与“尼日尔三角洲人民志愿军”达成停火协议,给予放下武器的武装分子“安置费”和工作岗位,还以每件1800美元的高价回收武器。

不过,一年后,“尼日尔三角洲人民志愿军”领导人阿萨里·多库伯(Asari Dokubo)被联邦政府以分裂国家罪名义逮捕,双方重启战火。新一轮冲突延续至今,尼日利亚政府目标以及外国石油公司的油井、管道和油轮频繁受到袭击,针对平民村落、学校的袭击绑架更是频繁发生。

猜你喜欢
三角洲壳牌漏油
简析V2500漏油检查和放行标准
拯救三角洲成全球大难题
长安福特投诉量不减漏油异响成“老大难”问题
壳牌首次在英国推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壳牌V—Power能效燃油登陆成都
壳牌喜力助力法拉利红魔再登奖台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业内专家解读汽车漏油故障6情形
壮丽的地球“血管”
“三角洲”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