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 以学定教

2021-03-19 22:59雷忠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学定语文课堂笔者

雷忠宁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生为主”的理念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小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注重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就以学定教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学定教 小学语文 实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16

教学不是围绕刻板、固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而是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需运用教学智慧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让其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树立“以生为主”的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进而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那么,具体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呢?

一、“以学定教”的定义及其意义分析

“以学定教”与“以教定教、以案定教”不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实际学情为基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策略与方式。其中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的课前预习程度与能力、学生对待新知的情绪状态以及年段认知水准等学习主体基本情况。而“定教”则是要求教师要设置适当的教学起点(即依照班级学生的相应起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开展学习,促使学生都可得以最优发展。

“以学定教”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学模式,并有效解决了“以教定教、以案定教”所带来的不良问题,教学不再是教师只忙着灌输知识和传授方法,也不再是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紧紧围绕教案服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这是“以学定教”与“以教定教、以案定教”最本质的区别,而其也更好好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努力转变教学观,更新教学理念,转变“灌输式”“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问,学生机械答”的枯燥模式成为过去式,并让学生为主、师生共同进行有效交流成为课堂常态,让课堂成为师生思维产生碰撞的有效平台。

二、以学定教——课前预习,准确把握学生起点

课前预习是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以便在接触、吸收新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在正式上课时,由师生共同探究、分析问题,解决困难。

比如,拿教学《燕子》一课来讲,这是由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清新明快。为让学生高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如“春天来临,小燕子成为春天的小主角,那它是怎样亮相的呢?看到第一自然段时,你发现作者是如何描写小燕子的呢?你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描写另外一种小动物吗?读到这里,你认为自己了解小燕子吗?”等等,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高效开展预习活动。学生在预习时,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并分析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要求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去真正了解小燕子这种候鸟。让学生养成平时多观察周围的小动物的习惯,如小燕子、麻雀等,以生活经验为引,再去预习《燕子》这篇文章,学生更能够理解作者的话语,提高预习效率。

在授课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放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在课堂上提出在预习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疑惑,询问其他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若没有,再由笔者统一收集、整理学生们的共同疑问,进而在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问题之后,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助力“以学定教”落地语文课堂。

三、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学生产生思维碰撞

1.“以学定教”落地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以学定教”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碰撞、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场所,进而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双向“奔赴”与增长。而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學生的思维运转之时,予以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活化”语文课堂。

比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讲道“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六十)人就出去,其实船上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记了)。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这时,班级有个学生回答道:“没有忘掉他自己,但是这样的哈尔威船长真傻!”学生的回答让笔者一愣,这与笔者之前设想的答案是有所出入的。于是笔者询问该生:“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样的哈尔威船长傻呢?”学生说:“船沉了也就沉了,再珍贵也不如自己的生命珍贵,明明自己能够跟随救生艇逃生,为什么还要跟着船一块儿沉呢?这不是轻视自己的生命吗?难道这样的行为不傻吗?”笔者听后,便有心引导学生们就这个问题辩一辩,因此趁热打铁,询问其他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你认同他的说法吗?”另外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哈尔威船长不傻,他面临如此可怕的灾难,指挥有度、从容不迫,可见,哈尔威船长有胆识、有智慧、有谋略,这样的人,怎能说他傻呢?”又一位学生回答:“是呀!他身为一船之长,深知救出这‘六十’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此时,他心里只想着别人,这样的人是无私的,伟大的,不是所谓的傻。”听了同学们的辩论与理解,起初认为哈尔威船长傻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表示赞同。这样一场小小的讨论会在语文课堂之上绽放了光彩的一幕,这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结果,是学生自主学习最有力的表现。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与自己预想的答案或提前准备的教案不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理应充分予以学生自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得以启发,得以思想升华,“以学定教”活动也将完美落实,这样的教学远比教师“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以学定教”落地语文课堂,静候妙语成佳言

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沉默”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予以引导,从容不迫地予以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并在学生需要点拨之地予以点拨,不要忽略了学生的智慧,让其有发掘自己潜能的机会,以便让学生可以自己走出困境,迎来“柳暗花明”。

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面对父亲说花生好处之时,笔者询问学生“父亲说的这句话,是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吗?”“那是不是意味着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属于张扬、不好的,而埋在地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好的呢?外表美的都是不好的吗?”在提出这样的疑问之后,学生们沉默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但是,笔者静静地看着学生,并未急着打破这种沉默。等待了将近一分钟,学生们终于有了反应,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父亲之意是认为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这点最为可贵,而苹果等三种水果将果实高挂枝头,只知道炫耀自己。”“父亲只是针对花生与三种水果果实是否露在外边这一点进行对比,他的话语中主要想突出花生默默奉献、不炫耀的品格。”学生的回答深得笔者的心意,笔者趁热打铁,询问学生“父亲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呢?”学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这样的课堂,沉默成了学生爆发精彩言论的契机,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智慧碰撞、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智慧落实“以学定教”活动,读懂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引导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而让学生的思想在语文课堂之上绽放光芒,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打造高效、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范晓娟《以学定教 以评促教》,《教师》2020年第15期。

[2] 陈红梅《以学定教,强化教学目标设定的导向性》,《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15期。

[3] 杨丹霞《“以学定教”,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第4期。

2372501705224

猜你喜欢
学定语文课堂笔者
老师,别走……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