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中语文学习策略研究

2021-03-19 22:58王文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利用活动语文

王文凤

摘 要:将大数据与语文学习活动深度融合创新应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求。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发现中华文化的底蕴,感知语文的人文性;也要让学生身体力行,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新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体现语文强大的工具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关注语文本身,更要关注生活,表现语文的生活性。统一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紧跟时代生活,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更富趣味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大数据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42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电子产品和网络平台记录了人们的活动痕迹,跟踪每一个学生的数据,收集整合并有效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发现真正的学生成为可能。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正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大数据已经由点带面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甚至是由单项工作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基于大数据的语文学习活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大数据时代,语文学习活动本身正在发生变化,这也预示着语文教学转型的方向。一方面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就像图表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可视化方法,目前在学习活动中使用广泛。大数据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也应该实现这种数字化转型,构建“云——网——端——数”四位一体的学习框架。利用大数据,增强和改进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以实现更精准的教育供给,为学生提供可获得、可适应、有实效的教育资源,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一、将大数据作为内容,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创新学习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大多来自纸质印刷品。学生学习资源相对单一,基本上以购买的教材参考书和练习册为主。信息的不对等使得教师具有知识权威性,教师就是行走的资源库。受限于教师知识储备和能力,这些数据库储存的资源不仅含量不足,含金量也不能确定,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当前,很多学校都有录播平台,建立了虚拟演播室,江浙沪等地区还有智慧课堂和未来教室。技术方面,各学校拥有专业队伍,可以拍摄微课和专家讲座等视频;积极与教育相关企业对接,与他们的数据库平台对接,互通共享数据库,已形成“网——云——端——校——企”多线贯通的数据通道。曾经庞大繁杂的数据库,经技术加持和专业队伍整理,已经分门别类、有序排列,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借助大数据,教师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攻坚克难,解决学生极难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形象巧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和学好语文的自信,使课堂活动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环节时,笔者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挖掘语文教材的隐性功能,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

我从教师空间里找出这样的例子——鉴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有学生写道:一句话,一句诗,一句情。寒蝉攀在枝桠,声嘶力竭,怨怨凄戚。忽而来又忽而过的秋雨涤洗了枯枝残叶,却涤不尽凋落的伤悲。孤亭长驻,铅黑渐渐蔓延。不见月,兰舟催,暖手握,冷手散,两汪凝泪眼。一句难言,万言也难了,一切尽在无言。经过这样的引导,大多数学生易于动笔,敢于下笔,乐于表达,而且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很多不错的句子。像这样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利用数据库储备的资源开展有效学习活动注重读写的并驾齐驱,打破了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读思结合,用写作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形成学生创意阅读的局面,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和作文能力。

利用大数据,教师对作业的储存分析处理,为备课提供多元创新的素材,使课堂更生动,学生更积极,学生的兴趣更持久。广泛利用大数据也贴近学生实际,将学习活动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才能有助于他们更多元,全方位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感悟真理、感悟人生。

二、将大数据作为工具,融入学习活动过程中去,创新教育方法

“以他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语文学习活动中大多采用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育方法相对单调,课堂相对无趣。利用大数据,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投其所好,并将之引入学习活动中,不是以书本知识作为起点引发,而是超越文本,甚至是超越生活。所以利用大数据,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显微镜和望远镜,与学生进行个性化、智能化、精準化和科学化的对话,学习内容也随之多元化,学习效果也更高效。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对课文品味鉴赏的过程中,插入图片、视频、动画等可视化有声表达的资源,让学生去多元立体评价;在《鸿门宴》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选角色表演,并录播上传至平台,在《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比较阅读中,让学生“穿书”或“穿越”,成为郁达夫或朱自清,开展诵读、辩论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成为评委、演员、作者甚至是文中的景物,课堂会妙趣横生,精彩纷呈。

三、利用大数据思维,改变学习活动的教育形态

大数据破坏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关联性。由于大数据的开放性和低门槛,中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往往是浮于表面的一些事实。这些信息往往是不成系统的、不完整的、不严谨的。基于大数据的阅读更是超文本非连续性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破坏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续性与关联性,学生对事物背后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难以形成结构性了解。

大数据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曾经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纸质文本,学生学习的地点基本是教室等固定的教学场所,中学生学习方式比较简单,主要为被动学习与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大数据使知识载体、知识传播路径和媒介发生巨大变革,其可以给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优质课件、短小视频……中学生据此可以自由主动地利用大数据获取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回到教室,回到课堂又可以将利用大数据获取到的信息,学习到的知识反馈给其他学生和教师,形成以课本为中心,以大数据为辅助的崭新学习活动方式。当然现今社会对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现行人教版选修教材课后内容有“相关链接”板块,其中甚至出现了网络地址,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直接反映了对学生选择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求。

大数据时代追求精确性,高效性。过去的基础教育只是强调在一定的逻辑起点,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要求,实现均质化、趋同化教育教学。如今,教育提倡精准分层,个性化教学。大数据技术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因此教师要利用大数据思维,敢于创新,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开放、积极向上的学习思维。由于大数据资源泥沙俱下,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学识,精心策划,利用大数据资源,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差异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在假期笔者开展过“发现姓名”“成语的文化”“奇妙的对联”等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从小处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利用大数据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补充、丰富等处理,让学生生成研究性报告,或分组交流,或上台演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信。通过大数据实践,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大数据,以扩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自觉抵制不良网站和网络游戏的诱惑。

教师利用大数据思维,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数据的直观性、繁杂性、无序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智慧学习、知识管理等作为教育形态的热词频繁出现于报纸杂志、学术专著、学术讲座中。教育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也要从大数据的反面让他们习得积极正面的能力,拥有健康多元的素养。时代滚滚向前,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不断革新,在大数据的浪潮中“心不为形役”,坚持跨学科学习,跨媒介生活,拓展知识视野,挖掘知识深度,习得能力、提升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焦文欢、冯兴杰《基于大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分析》,《中国教育信化》2018年第21期。

[2] 郑庆华《运用教学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2期。

[3] 陈健云、徐强、李静《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第31期。

1488501705217

猜你喜欢
利用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