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9 07:50黄佳慧
兰台内外 2021年3期
关键词:增强现实公众参与

黄佳慧

摘 要:为引导公众积极主动参与档案利用服务,更便捷地获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新途径,鉴于“跨界与融合”“互联网+档案”新时代理念,本文探讨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档案利用服务研究现状,分析了增强现实技术在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中的开发应用策略,以探索出符合社会与公众需求发展的档案利用服务新途径。

关键词:增强现实;档案利用服务;公众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字环境下获取档案信息行为习惯的影响,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已成为近年来利用者便捷式获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的新途径,也成为社会治理倡导公众积极主动参与的新模式。为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要与满足公众所需,在这种新型档案利用服务方式的引导与发展下,多种数字技术不断在档案领域得到融合与应用,如利用全景、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馆(室)全景,增强档案资源浏览体验;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档案资源的陈展效果;将文本挖掘技术和关联数据技术分别应用于档案编研工作和优化检索服务;通过手机移动APP端应用服务推送特色馆藏档案资源等。

在新修订通过的《档案法》中,相关公众参与、技术应用、馆藏资源开发、档案宣传教育等鼓励性条款内容与档案工作发展新理念得到彰显与贯彻实施,如“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档案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利用等方面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档案科技进步。”以及“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等。由此,鉴于“跨界与融合”“互联网+档案”新时代理念下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的发展趋势,笔者希望借助AR技术优势,探索出符合社会与公众需求发展的档案利用服务新途径,在馆藏档案资源开发中沉浸式展示档案内容,在趣味性演示中增强档案宣传教育作用。

一、增强现实概述

增强现实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指能够把含有字母、数字、符号或图形的信息叠加或融合到用户看到的真实世界中,且能够提供与周围环境和场景有着实时联系的文本、符号或图形信息。其不可或缺的三个主要特征分别是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配准(又称注册、匹配或对准)。即从真实世界出发,经过数字成像,然后再通过影像数据和传感器数据一起对三维世界进行感知理解,同时得到对三维交互的理解。而三维交互理解的目的就是告知系统要“增强”的内容。

二、基于AR技术的档案利用服务研究现状

1 .AR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

根据检索结果,国内外学者对AR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进行了应用前景分析与实践探索。其中,在档案领域的AR理论研究中,杜竹君认为,AR技术可用于馆藏展品的信息拓展、馆藏展品的立体展示、历史场景复原移动导览服务。魏傲希认为,AR技术将在移动导览服务、平面展览信息拓展、实物档案讲解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刘思琼认为,AR技术在档案馆导航、信息推送、档案展览讲解、档案保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

在档案领域融合沉浸式技术的实践探索中,荷兰国家档案馆“记忆宫殿”将国家档案馆的馆藏视为一个世界地图,并利用VR技术进行3D转化,通过虚拟城市项目,使公众了解档案的馆藏数量、范围与多样化。《纽约时报》利用馆藏档案制作全实景360度立体VR影片《现代奥运会》。在虚拟档案系统的建设上,Wen-His Chang认为,虚拟档案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在于:系统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对虚拟档案系统期望值是否已超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身局限,如虚拟形象的行为水平与真实形象的相似度;虚拟物体的重复使用是否能够促使内容便于更新,包括行为与服务的重复使用。

同时,国内外学者还对AR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应用现状、应用风险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如付跃安提出了移动AR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包括图书馆引导服务、图书定位、提升阅读体验、信息推送、促进馆藏资源的揭示利用。王璞则从图书排架与资源融合、AR多媒体图书、AR图书馆导航、AR光学字符识别和AR个性化服务等五个方面分析应用现状。徐俊认为应用AR技术存在的风险包括技术定位与使用场景不清的风险、技术与成本的限制风险、用户接受与过于注重形式的风险。在已取得成效的实践探索中,2018年国家博物馆的“智慧国博”项目,充分运用新兴技术增加展示形式,在呈现形式上采用VR、AR等新技术手段,让游客能与文物互动,同时采用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多样化、高科技的展览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借助图像识别及AR技术支持,实现了兵马俑身上的色彩复原,游客打开手机百度搜索栏内相机,在AR功能下扫描跪射俑灯箱,即可实现对原本没有色彩兵马俑的重新着色。

2. AR技术的应用分析

根据国内外学者基于AR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现状,其功能实现主要体现在导览服务、馆藏資源展示与讲解、档案保护等方面,这些AR技术应用于档案馆业务,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公众介绍馆藏资源与范围,丰富展览形式与提升展览效果,以及辅助档案修复等档案专业相关工作。相比AR技术在图书馆、博物馆领域的现已取得的应用成效来看,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尚未深入探索出一条在AR技术融合应用研究下的,能够充分激发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并在移动导览利用服务、馆藏资源揭示利用与展览陈现等方面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交互,增强公众的沉浸式参与体验感的发展路径。究其原因,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形式与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宣传等项目活动内容都较单一,且由于受到仅限“到馆”服务利用的局限,移动式的公众参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与公众体验服务也难以取得实际进展。由此,笔者认为,在探索AR技术设计开发应用的道路上,不仅需要不断发现与挖掘适合AR技术设计开发的馆藏内容或馆内服务业务,加快步伐并付诸于实践,不断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还需要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其在档案领域的功能,以服务于馆内其他对外服务业务。

三、AR技术在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中的开发应用策略

1.公众用户参与群体的介入

AR技术集虚拟与现实共存、交互性及趣味性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档案利用服务供给周期,改变公众对档案的认知态度与文化习惯,并通过可视化、可触化、可感化给公众带来档案利用服务的便利。

通过利用AR技术优势不断地挖掘与开发档案内容,档案利用参与者群体人数将不断攀升,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也将实现多样化选择与自主化体验。同样地,也将有更多地受档案利用者影响的公众用户成为潜力参与者,这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志愿服务团队成员、高校档案学专业师生、社会档案培训人员等等。AR技术让参与者以一种全新的参与形式参与其中,重新认识档案存在与利用服务价值,提升档案利用服务體验,而公众用户参与群体的介入也会让AR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实现社会公众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从公众用户对档案服务部门的利用需求来看,AR技术的意义并不在于设计开发出多少档案利用服务模拟场景,而在于促进档案部门对档案馆藏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加工,通过挖掘和加工实现档案利用服务的升华,从而为公众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但要实现AR技术在档案利用服务创新中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档案部门与公众用户能够理解并认可其技术优势。

2.应用开发内容的设计

AR应用开发内容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使用对象的需求进行设计与调整,因为公众的层次多、跨度大,需要考虑公众自身特点,如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学习倾向等,制定出与公众喜好更加契合的设计方案。在内容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发挥AR技术在宣传教育、实时交互、导览利用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实用性、可交互性和可体验性,还应遵循内容设计符合社会与公众需求、馆藏特点、环境要求等原则。由此,笔者认为,应用开发内容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AR专题陈展内容。主要目的在于以主题内容的方式向公众介绍与展示馆藏内容与范围,如选取国际档案宣传日主题、特色馆藏相关主题内容等。二是AR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宣传内容。主要以导览利用服务方式开展服务导航,一方面向公众普及档案利用服务知识,另一方面向公众传递有关最新档案便捷服务途径。三是AR档案教育培训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实用性和实践性档案专业知识内容,如档案法律法规、档案安全、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四是AR档案文创产品。将档案文物、特色馆藏通过图片建模、AR软件工具测试,让公众在手机移动端上参与互动,了解档案背后的故事。如儿童QQ星成长牛奶盒上印制的AR文物图案,在手机移动端上扫描后就可动态观看与听讲文物故事解说,生动直观之外还深有趣味。

3.应用场景与模拟环境的搭建

随着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时代的到来,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环境的搭建愈加迫切,公众也希望通过协同共建、互动参与等多渠道获取更多相关数字档案资源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共享服务成果与效益。作为可实现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环境“定制”营造与实时交互的一种开发应用技术,AR技术可根据应用开发内容的不同,设计出更多关注公众情感、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利用场景应用环境,同时也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最贴切的“真实”环境展现出来。

将AR技术融合应用到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环节,笔者认为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服务场景或服务内容环境展开:不受仅限“到馆服务”限制的移动式档案导览利用服务AR环境展示——直观地向用户展示AR体验的实用性;馆藏资源陈展AR项目展示——深度了解与体验馆藏资源,提高馆藏档案的可访问性。如华盛顿学院档案馆和华盛顿学院学术技术部合作开展的项目中,运用AR技术展现珍贵的档案、易碎的文物,并附有策展人对相关文物档案的介绍视频;公众参与的AR档案志愿服务体验——增强宣传教育和向导指引示范作用;公众交互的AR档案移动应用服务体验——提高线上线下体验式交互,方便公众自助体验;提供可视化的AR档案教育培训——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

4.AR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

AR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不但需要关注公众需求、开发内容、环境场景等设计因素,还需要考虑AR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选择合适的应用开发工具和掌握一些必要的AR技术知识。在内容设计与环境建构前,由于软件开发工具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还需要通过多次软件调试与环境测试,才能最终达到最优应用效果。除此之外,AR软件开发工具在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时,也需要结合其他关键性技术来达到效果,如语音控制技术、手势控制、显示技术等。

四、展望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层出不穷,不仅对档案学研究及档案管理实践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在相关技术应用方面,档案学者也正在积极开发、探索与推进,并努力将各学科、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融入与应用到档案领域中,以升级传统档案业务,向新型档案资源管理建设不断延伸,助力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服务。

AR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弥补了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上的不足,如档案宣传教育服务方式、与公众的实时交互、沉浸式体验等,其在倡导参与式档案利用服务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前期技术开发准备、后期试用效果及评估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持续地跟踪试验与反馈,尤其是后期AR技术可行性与应用效果,这需要根据测试者在应用后的反馈意见来进行功能完善与内容补充。在前期技术开发准备中,通晓AR技术的开发人员与熟悉档案业务的馆内工作人员间的相互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保证对内容设计与环境建构的精准理解,档案利用服务交互界面才能建构更加“逼真”,公众沉浸式体验感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史蒂夫奥库斯坦奈斯(Steve Aukstakalnis).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和人体因素[M].2017年11月. 杜威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杜竹君.基于AR技术的档案展览探究[J].北京档案,2018

[3]魏傲希.浅析增强现实技术在档案宣传的应用前景[J].兰台内外,2018

[4]刘思琼.增强现实技术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8

[5]何思源,王 宁.共生与融合——数字人文论坛的启示[EB/OL]. http://www.sohu.com/a/147030851_734807,2017

[6]付跃安.移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

[7]王 璞.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

[8]徐 俊.增强现实(AR)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与风险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

[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虚拟现实应用状况白皮书(2018)[M],2018

[10]王圣洁.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8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档案馆)

猜你喜欢
增强现实公众参与
虚拟现实技术对舞台表演艺术观演关系的影响
VR/AR在戏剧中的应用
照片建模与增强现实实验在三维软件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初探
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初探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