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机制探究

2021-03-20 12:53张益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络图靶点通路

张益庆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中心医院药剂科 嘉兴314009)

肾性贫血(RA)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毒素积累干扰红细胞生成和代谢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西医治疗RA 主要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但因成本较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临床应用受限。 黑地黄丸主要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该集或为张元素所创,黑地黄丸主要由熟地、苍术、干姜、大枣四味药组成[1]。《保命集》言道:“治阳盛阴虚,脾肾不足……面多青黄,而无常色,此药益肾养血。 ”已有研究表明,黑地黄丸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致RA,可提高RA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2],然而目前对黑地黄丸治疗RA 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网络药理学是在网络生物和多向药理学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提出研究中药复方或单味药临床作用机制的新方法、新策略,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黑地黄丸治疗慢肾衰导致的RA 的作用机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黑地黄丸药物成分收集与筛选 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分别以“熟地”“苍术”“干姜”“大枣”为关键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 http://lsp.nwu.edu.cn/tcmsp.php) 按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 条件筛选中药成分。

1.2 黑地黄丸有效成分靶点预测 从TCMSP 中查询黑地黄丸有效成分对应的靶标蛋白, 并导入Unitprot 数据库(http://www.Unitprot.org/)查询靶标蛋白的基因名称,同时进行基因标准化处理。

1.3 RA (Renal anemia) 疾病的靶点 预 测 在OMIM 数据库(http://www.omim.org/)、PharmGkb 数据库(https://www.pharmgkb.org/)、GeneCards 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 以关键词“Renal Anemia”进行检索,对RA 相关的靶点基因进行收集, 并导入Uniprot 数据库进行基因名标准化处理后归纳整理。

1.4 蛋白互作网络图(PPI)的构建与分析 先将黑地黄丸有效成分作用靶点进行去重, 再与RA 疾病靶点组建“成分-疾病”靶点数据库,取两者交集,组成“成分-疾病”映射文件,即寻找成分与疾病共有的靶点。 运用交集出的共有靶点与化合物成分,通过STRING 数据库建立“黑地黄丸-RA 靶点”的PPI网络。 运用Cytoscape 软件对“有效成分-RA”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节点度(dregree=8.4)值筛选,得到“有效成分-RA”靶点核心网络图。

1.5 GO 生物功能富集分析 将上述作用靶点输入到DAVID 6.8 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 再将作用靶点复制到基因搜索列表,对应基因标示符选择“OFFCIAL-GENE-SYMBOL”物种及背景设定为人,然后进行分析获得结果。

1.6 KEGG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利用DAVID6.8数据库对相应靶点进行代谢通路分析。 物种及背景设定为人,选择KEGG-PATHWAY,并以“P<0.05”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黑地黄丸的有效成分收集和筛选 通过运用TCMSP 数据库,以“熟地”“苍术”“干姜”“大枣”为关键词进行成分搜索, 共得到黑地黄丸有效成分406个,其中熟地76 个,苍术49 个,干姜148 个,大枣133 个;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ADME),按照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 条件,进行有效性筛选,同时查阅文献进行补充,共得到黑地黄丸有效成分45 个,其中熟地2 个,苍术9 个,干姜5 个,大枣29 个,由结果得知黑地黄丸主要包含甾醇类、生物碱、苷类、萜类和黄酮类等成分具有良好的OB 和DL 值,如豆甾醇、槲皮素、葡萄糖苷-qt、绣线菊碱A 等。 见表1。

表1 黑地黄丸有效成分

2.2 黑地黄丸有效成分靶点的预测及与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运用TCMSP 网络数据库, 将黑地黄丸45 个有效成分在数据库内进行检索,获取有效成分的对应靶点,共725 个。 并将靶点导入Unitprot数据库(http://www.Unitprot.org/)进行基因名标准化处理,再通过Cytoscape3.7.2 软件构建“黑地黄丸-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该图由183 个节点组成,红色“V”代表中药名,绿色圆形代表黑地黄丸有效成分,粉红色正方形代表有效成分所对应的靶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边表示药物成分与成分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平均自由度8.4,最大自由度104,最小自由度1。 见图1。

图1 黑地黄丸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

2.3 疾病靶点信息的收集 在OMIM、PharmGkb、GeneCards 数据库中以“Renal Anemia”“RA”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搜索整理, 其中GeneCards 数据库以“Relevance score>30”进行筛选,共寻找到靶点基因400 个,其中OMIM(200 个)、PharmGkb(13 个)、GeneCards(187 个);将以上数据库合并整理后并导入Uniprot 数据库进行基因标准化处理, 再以Uniprot ID 为标准,用EXCEL 表格的“删除重复值”功能,对数据进行去重,最终筛选得到疾病靶点315个;并运用Cytoscape3.7.2 软件构建“疾病-靶点”网络图。 见图2。

图2 RA-疾病-靶点网络图

2.4 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利用EXCEL表格筛选功能, 将315 个RA 疾病靶点和725 个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进行合并,取两者交集,得到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7 个,见表2。将这17 个靶点导入STRING 数据库建立“黑地黄丸-RA 靶点”的PPI 蛋白互作网络,见图3,共得到17 个节点,69 条边,平均节点度为8.12;将该结果以STV 格式导出,再通过Cytoscape3.7.2 软件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以“>平均Degree 值8.11”为筛选标准,得到12个核心节点,它们分别是: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干扰素γ(IFNG)、前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红素加氧酶1(HMOX1)、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白介素-2(IL-2)、凝血酶原(F2)、 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 一氧化氮合酶(NOS3),具体见图4。说明该12 个靶点在整个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 提示这些靶点可能是黑地黄丸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所在。

表2 药物-疾病共有靶点

图3 PPI 蛋白互作图

图4 核心靶点网络图

2.5 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 运用DAVID6.8 数据库对17 个潜在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确定了129 个GO 条目。 其中生物学过程(BP)条目最多,有107 个:主要涉及RNA 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107 个生物过程;分子功能(MF)相关条目有14 个:主要涉及蛋白质结合、生长因子活性、细胞因子活性、酶结合等分子功能;细胞组成(CC)相关条目有8 个,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域、细胞质、质膜等;以靶点富集数目多少为原则,筛选出前20 条GO 生物功能富集结果。结果提示:黑地黄丸治疗RA 可能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外空间、细胞质、RNA 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功能有关。 见表3。

表3 前20 条GO 生物功能分析

2.6 KEGG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运用DAVID6.8数据库对17 个潜在作用靶点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39 条通路。以P<0.05 为条件筛选,按富集基因数降序原则排序, 得到前20 条KEGG 代谢通路, 其中富集靶点数目前三位的通路主要包括:HIF-1 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癌症的途径(Pathways in cancer)。 以上数据显示,黑地黄丸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这些代谢通路发挥其治疗RA 的潜在作用。 见表4。

表4 前20 条KEGG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RA 在中医学中并无具体病名, 但近代中医医家学者将其归属于“肾劳、虚劳、血枯”等范畴。 病因多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邪气、内伤劳倦、情志久病、房劳伤肾等有关。 肾病后期五脏俱虚,浊邪壅滞脾胃,使脾胃受纳水谷精微失调,气血化生无源,故气血亏虚;精可化血,血可养精,肾病日久,肾精亏虚,则血源不足,使贫血加重;故脾肾亏虚为该病的基本病机。

黑地黄丸在治疗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 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中药具有多成分、 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本研究运用网络药力学方法探讨黑地黄丸治疗RA 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 黑地黄丸与RA 共有17 个公共靶点,经过PPI 网络分析和拓扑分析后共得到12 个核心靶点 :IL-6、TNF、VEGFA、EGFR、IFNG、EGF、HMOX1、TP53、IL-2、F2、NR3C1、NOS3,提示该药治疗RA 具有多组分、 多靶点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RA 多属慢性病贫血(ACD),可能与铁吸收异常、巨噬细胞释放铁障碍、EPO 表达异常等有关。 有研究显示IL-6 通过炎性机制反应,可引起铁代谢紊乱导致贫血,从而参与造血调控[3];TNF-琢是造血负调控因子,影响铁代谢,可以抑制红系造血功能[4];林雪峰等[5]分析发现免疫及炎症反应所介导的TNF-琢和IL-6 可能通过影响铁代谢和EPO 生成抑制、EPO 的反应钝化等途径参与ACD 的发生发展;王欢等[6]研究发现贫血情况下VEGFA 生成增多, 会促进组织血管生成,从而代偿性增加氧气利用率;HMOX1 可分解血红素产生铁,是铁在体内重复利用的重要来源,在铁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可以推测其调节障碍会导致铁的缺乏,从而引起贫血;EGF 可能与骨髓血管生成和造血有关[7];众多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分泌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具有较强的造血抑制活性[8];NOS 作为合成一氧化氮(NO)的关键酶,也是造血负调控因子,INF-γ 还能强烈诱导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通过促进NO 合成、释放来抑制造血功能;还有研究发现贫血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9],IL-2 不仅可反映T 细胞的功能,并且IL-2 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造血抑制有关。 由KEGG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靶点蛋白富集在HIF-1 信号通路上数目最多, 预测黑地黄丸治疗RA 可能主要通过该通路发挥作用;HIF-1(低氧诱导因子)通过模拟机体缺氧,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EPO,可提高红细胞对铁的利用性, 从而实现治疗RA 的目的[10];PI3K-Akt 信号通路参与调节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存活等重要生物过程,过度激活该信号通路会造成造血干细胞的耗竭[11];癌症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富集在癌症通路上的EGFR,IL-6,VEGFA,TP53,EGF 等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分化、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参与对RA 的治疗; 于生友等[12]研究发现PI3K/Akt 信号通路在肾小球足细胞凋亡中发挥保护肾小球足细胞作用; 推测黑地黄丸可以通过利用以上多种通路的调控保护肾功能, 改善尿毒症诱导的红细胞生成抑制、铁利用障碍[13]等。

综上所述,黑地黄丸治疗RA 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成分特点,同一靶点可通过多个信号通路和生物过程发挥作用,其机制较为复杂。本研究明确了黑地黄丸治疗RA 的物质成分基础及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富集分析阐释了黑地黄丸作用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为RA 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猜你喜欢
网络图靶点通路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与控制算法理论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网络图在汽修业中应用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SphK/S1P信号通路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叙事文的写作方法
通路快建林翰:对重模式应有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