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的作业设计思考与实践

2021-03-21 22:05陈星彬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层次作业设计实践

陈星彬

[摘  要] 作业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是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还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抑或各项数学能力的培养,都与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文章以新课标为导向,从当前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作业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联系生活,设计趣味性作业;注重自主,设计层次性作业;加强实践,设计应用性作业.

[关键词] 作业设计;生活;层次;实践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具有拓展学生知识面、丰盈知识储备等作用. 同时,作业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载体. 当前,有部分教师为了方便自己教学,存在作业布置随意、作业效率低下等现象. 为此,笔者就当前数学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如何合理地设计作业谈几点看法.

布置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经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解题方法等. ”[1]其中,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有不少教师习惯用现成的资料布置作业,觉得方便、省事,还不需要自己再做答案. 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布置一样的作业会出现“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又咽不下”的尴尬局面. 因此,如何设计作业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此,笔者特地调查了校内初中年级部分班级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从有效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师在作业布置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题海战术,量大质差;②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兴趣;③缺乏弹性,毫无层次感;④依靠教辅资料,缺乏自主性;⑤评价不及时,缺少情感等.

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在作业设计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故此,整理出来与各位共勉.

巧设作业的方法

1. 联系生活,设计趣味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与智力相关的工作,大都源自兴趣. ”事实证明,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寓事于趣味中”. 兴趣是推动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与行为的基础,枯燥、单一的作业难以让学生提起解题兴趣. 而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集趣味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作业,能燃起学生的斗志,使得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索欲并跃跃欲试.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作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1]因此,即使是趣味性作业,也要控制其量,不要试图让学生通过过于复杂的计算或大量的试题来提高解題能力,而应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知识的实际运用,达到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增加实效的作用[2].

例1  小明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准备利用教育储蓄的方式存一笔钱,给他6年后上大学用,计划是5000元.

问题:(1)请帮助小明的父母设计储蓄方法;

(2)哪种方法最划算?并说明理由.

笔者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到了五花八门的对第(1)问的解答,各种储蓄方法都有:①将一笔钱直接存为6年定期,只要到期后金额为5000元即可;②每年都存入一笔钱,分化到6年;③可以将一笔钱先存为3年定期,到期后将本息都取出来,再将其存为3年定期;④可以将一笔钱先存为3年定期,到期后取出本息,再一年一年地分三次1年定期,等等.

该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呈现了不一样的解题结果,却能看出学生积极地动脑思考. 关于第(2)问,学生做了一定的尝试之后(过程略),最终获得的结论为:第①种储蓄方法所需要花费的本金最少,但初始投入的成本最高.

本题的设计结合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征. 题目新颖、有趣,完美地避开了课程的枯燥与乏味,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发挥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兴致盎然地设计储蓄方法. 这种作业设计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注重自主,设计层次性作业

新课标提出“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等重要的教育理念[1]. 从这些理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教学时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按照统一的规格获得同样的能力.

设计作业应秉承个体差异性的原则,这不仅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关键. 鉴于此,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练习,以提高各项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将作业分成以下三类:

A类(基础作业):适用于基础弱、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 其特点为难度小、数量少,以模仿为主. 此类作业中的每道题只安排一个知识点,让学困生能从作业完成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学习信心.

B类(提高作业):适用于基础一般、学习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大部分学生. 此类作业的每道题一般可从配套的教辅资料中获得,学生通过此类作业的训练,基本都能达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其中,普通的变式题或常规的综合题能有效地训练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C类(拓展作业):适用于思维灵敏、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 其特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灵活度高,具有创新性. 此类作业中的题目属于智力与思维的综合训练题,能有效地拓展学优生的知识面与解题思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2  某项工程,若A,B,C,D四人单独完成,A需24小时,B需16小时,C需12小时,D需10小时.

问题:(1)A,B,C,D四人同时做该工程,需要多久能完工?

(2)四人轮流工作,按照A,B,C,D,A,B,…的次序,每人每次工作1小时,需要多久能完工?

(3)基于第(2)问的工作方式,可作怎样的调整,让工程至少提前半小时完工?

以上三个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地呈阶梯状递进,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难度的问题. 其中,第(1)问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正确解答,第(2)問要求大部分学生完成,第(3)问适用于学有余力或想提升能力的部分学生.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做作业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加强实践,设计应用性作业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更是如此. 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终究是为生活而服务. 因此,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在做应用性作业或活动时,感受到更多的学习渠道与形式,感知到数学的奥秘,形成良好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例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成了每个家庭的必备产品. 假设移动公司提供了以下两种网络入户的计费方式供用户选择:①计时法:0.05元/分钟;②包月法:55元/月,同时加收通信费0.02元/分钟.

问题:(1)若某用户一个月的上网时长为x分钟,分别用两种计费方式需要花费y元与y元,请分别写出费用y,y(元)与上网时长x(分钟)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式;

(2)假设上网时长相同,该用户选择哪种上网方式更划算?

(3)了解自家的上网收费规则,为自己的家庭选择一个更合理的方案.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学生为了弄清楚到底哪种上网计费方式更划算,回家后特地研究了自己家里的上网计费方式,并与家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家长对此项作业的满意度很高. 经亲身实践后,学生不仅找到了更划算的计费方式,还深化了对一次函数的认识. 此题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从实践中探索知识的内涵,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增强生活技能、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总之,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与艺术性的行为,它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经验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需在新课标的导向下,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作业观,在不断地学习、成长与提升中积极探索、创新作业模式,鼓励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的作业中发展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冷学林,卢万兵.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研究[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6(22).

3049500589299

猜你喜欢
层次作业设计实践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