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快速轨道上的上海“五大新城”

2021-03-21 04:52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市域城际新城

孙 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主编,教授)

作为上海市“十四五”期间的一大战略,规划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的重大工程已正式起动。这“五大新城”不只是简单承接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疏解,更是要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具有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来规划建设,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据此高规格的建设要求,这“五大新城”势必存在着巨大的优化重塑空间。其中,建设独立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实现高频次的快速对外交通联系,是其能否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综合性节点城市的首要条件,而市郊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又是其联系中心城区的首选。

回顾全球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超大城市的远郊区、外围区,是当今新的人口增长极。以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为例,20世纪后半个世纪,这两个国家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就是在纽约和东京的远郊区。

与此相适应,纽约的中心城区地铁运营里程仅有385 km,而其郊区铁路(在美国称commuter rail,即“通勤铁路”)就有1 715 km;东京中心城区仅有地铁327 km,而东京圈的公交化铁路高达2 000 km。综观经济发达国家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可知,其市郊铁路长度都远大于市中心区的地铁长度。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事物皆有层次,轨道交通亦然如此。以客运为例,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主要由国铁集团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铁路有三个层次: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轨道交通有四个层次:轨道交通市域线(市郊线),地铁,轻轨(以上三种有独立路权),以及现代有轨电车(路权不独立)。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具有不同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考察三个关键参数——最高运行速度、平均站间距及供电电压,就能确定某条线路究竟是属于哪一轨道交通层次。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快速市域线与地铁有三大区别:最高运行速度前者为160 km/h,后者为80 km/h;平均站间距前者为7~10 km,后者为1.0~1.5 km;供电电压前者为交流25 kV,后者为直流1 500 V。

建设快速轨道交通市域线(市郊线),在上海已有建设和管理的宝贵经验,这就是上海铁路南站至金山区的金山铁路(又称“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该线全长56.4 km,由上海市与原铁道部合资建设(股权各占50%),共设9座车站,平均站间距为7.05 km,最高运营速度160 km/h,全程最快30 min可直达。市域线的服务功能是将居住在远郊区的市民快速送达市中心,再换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机场联络线全长68.6 km,自虹桥枢纽至上海东站,设站9座,平均站间距8.58 km。该线预留铁路上海南站至机场联络线的三林南站(暂用名)支线,故选用交流 25 kV供电制式,设计速度为160 km/h(参见本刊本期《上海机场联络线车辆选型分析》一文)。

按照综合性节点城市的要求,必须形成链接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点。为此,“五大新城”将加快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即30 min实现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 min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 min衔接国际级枢纽。打造“一城一枢纽”,确立新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需要汇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市郊)轨道交通快速线路、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系统,实现“三网合一”,才能体现对外交通枢纽的节点功能。因此,优先建设实施与上海市中心城以及周边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提升外向度和联通性,是先行建设的重点。而在“3个1 000 km”轨道交通网络中,需重点增强新城与近沪城市之间、新城之间以及新城与重大交通节点间的联系,推动1 000 km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市域线建设全面提速。

在未来的“五大新城”,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和跨区远程交通将高度融合。城市交通不仅依靠地铁、现代有轨电车、公交汽/电车等,也高度依靠市郊铁路、城际铁路、高铁等多种运输方式。在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之间,或采取列车共线运行,或实现旅客零换乘,从而使新城市民跨城市居住、工作、上学、购物等都十分便利。这都需要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与高铁的互联互通。

轨道交通不仅具有强大的运输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集聚和引导功能。因此,优化重塑空间布局,打造快速轨道上的上海“五大新城”,也是实现“交通引导发展”(TOD)的明智之举。

猜你喜欢
市域城际新城
城际列车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珠江新城夜璀璨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长江新城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