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作用

2021-03-22 22:29李爱民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劳育立德美的

李爱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为更好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

劳动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勤劳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就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古训,“耕读传家”成为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典范。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观培育,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的功能。以劳立德,就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道德品质;以劳增智,就是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灵感;以劳强体,就是通过劳动教育达到增强体质、磨砺意志、鍛炼身心的效果;以劳育美,就是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塑造美的体型、创造美的事物、收获美的感受。“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可以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创新能力。

高校劳动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实践性的鲜明特征。大学是实践场景最为密集的学段、与职业生涯直接接壤的阶段,实践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导向。一是充分发挥实践的综合育人价值。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也是一个教育体系。德育起统领作用,而劳育既是德育的重要支撑,还是智育体育美育发挥育人作用的必要载体和途径,劳育具有全面、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突出实践的知行合一作用。目前高校的实践场景丰富多样,其共同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高校要把握这一特点,推进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变革,把实践教育作为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三是强化实践的探索体验特点。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必须从教育链对接创新链、创新链重塑教育链的视角,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有效载体,把勤奋学习、科研创新的报国强国实践转化为劳动育人的生动场景。

建立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劳动教育机制。一是突出学校主导作用。学校应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同时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二是夯实家庭基础作用。家庭要培育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强化孩子的劳动意识,引导孩子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劳动。三是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各行各业要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形成共建共享的协同发展育人机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引导学生广泛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同时,可邀请科学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进校园,发挥新时代劳动精英对大学生成长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实际行动,铸就人生辉煌、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1405501705387

猜你喜欢
劳育立德美的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