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2021-03-22 02:29陈颖
今日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运输高铁优势

陈颖

现如今我国高铁技术发展迅猛,基础建设更应该合理规划,从而应对金融危机的到来。由于我国高铁发展的规模庞大,高速铁路对于民航运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篇文章叙写了高速铁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提出了有效的改善策略,旨在给高铁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高速铁路的发展必将会对我国的国内航空运输产生强烈的冲击,这是由于高铁运输与航空运输相比较,价格更便宜、 安全性更高,并且随着高铁提速的发展,其运程时间也越来 越短,因此,在国内运输中,高铁运输比民航运输更具有优势。根据目前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来看,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民航运输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效益争端已然浮上水面。因此,国家对高铁的快速发展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仔细分析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造成的不利影响,争取改进民航 运输中的不足,发扬民航运输的长距离或国际航线优势,从而确保民航运输业能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 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发挥民航的优势,改进服务质量,实现双联合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一、高铁发展的社会效益

(一)高铁的运营与建设

高铁的运行对便民出行十分有利,它所提供的大量人流交通为我国城市路面拥堵解决了相关的难题,即有很高的能源利用率,又能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城市运输紧张的这一现状。且有利与运输体系的完善,为旅客提供更便捷、优良、丰富的出行环境需求。对于节约能源、控制成本、保护环境与安全出行都有极高的社会保障。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建设,提升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章程。

(二)潜在效益

高铁的建成涉及了多方面的技术领域,它所采用的信息科技、电信科技等都是我国研发人员的一次技术攻克,不仅推动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更能带动周边地区第三企业的经济发展,它的存在带动了周边商铺、旅游用品、小摊小贩的生活经济,增加沿线地区人民的就业机会,它建设所产生劳动力与建成所形成的维护运营岗位为我国铁路运输及劳动人员就业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

二、高铁对民航运输的影响

(一)高铁对民航的替代效应

高铁对民航的替代效应在运营过程中逐步体现出来,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力可谓是一座泰山压顶,由于高铁运营班次繁多,市场结构完善,票价也十分合理,使得民航效益屡屡受到重创。在判断高铁与民航冲击力的分析结果表明,民航的运行时间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要对航线进行精密的技术分析,并不是单单看某一个因素。据大数据统计,若是出行四小时以内,高铁优势明显要高于民航,若是出行高于六小时的,民航是具有一定优势性的。所以,航空运输在时间和运输过程中自然有它的优越性,然高铁在价格与运输前后机场与市区往返的时间的优势也非常明确。

(二)高铁的运营效率

据研究表明京沪高铁开通以来,它的运行时间在4.5小时-6.5小时之间,车次也在稳步提升,而在高铁的竞争对比下,民航旅客数量大幅度下滑,并在2013年迎来了短暂的寒流,这些情况表明了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力度之大。

(三)便民交通的需求

根据经济学发展的理念表明,“产能供给在长时间受到应有保障的前提下,该产业的需求将决定了今后的发展”。由于民航产能与支出成正比,它的发展才会被社会认可。而高铁的出现能够让民航的运输需求达到高出往年平均值的增长,才能促进我国经济与民用航空的发展。从竞争业来看,在对民航与高铁进行了全方面的环境分析与制定目标的同时,将高铁作为有利因素考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在制定规划时,要把高铁与民航的长期运营发展作为基本要素来考量,实现“双融合发展”。从战略角度来看,我们要正视高铁对民航所带来的冲击,以便及时调整,将高铁对民航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完善企业规划。

(四)高速铁路的冲击

经过案件分析表明我们可以归纳出:不管是民用航空公司还是欧美航空公司,高铁的出现势必对运输业产生一定影响,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影响产生的效果各有各的不同,有些影响或许短期内就会呈现出来,有的则需要时间来证明它所带来的问题,甚至于有些影响可能会危及民航的成本控制,从而对民航企业差异化产生影响。高铁所带给人们的冲击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我们要更加留意国外地区的高铁与民航的战争是否胜利,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外高铁的定位在于中短途,与我国对应的路线基本一致。

不管是欧美航空公司还是日本航空,联运是必然的,但是在我国铁路航空公路都属于不同的分拣部门,想要做到联运,短期内还是难以实现的。中国国土面积广泛,民航运输及市场情况较为繁杂,准确的定位市场目标则是能带给我国民用航空的新際遇。与实际目标相比较,我们的需求高于高铁承载力时,民用航空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发展支线航空服务

(一)完善空中管理服务质量

民航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民航的投诉旅客持续上涨。公司应对协调、空管的协商,起航信息同步更新,才能使各个部门之间应对得益。建立空管为主,这样大面积航班延误、行李丢失的应对才能逐步改善,让旅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民航的服务理念基本成型,相比较与新兴起的高铁乘务来讲占据了一定的制高点,笼统来看,空乘专员更活泼开朗、周到细致,岗前培训做的十分的标准规范,即能给乘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又能带给大家十分舒适的感官体验。飞机上的零食饮品种类十分繁多,用餐时间也供应正餐,这些餐食都是免费且是空乘人员亲送的,高铁则是除了自来水不收费其它都是有偿的。航空运输投资少见效快、通达性强的特点可以突破当地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促进对外商贸。

(二)开拓民航市场的优势

例如长途运输、国际运输、偏远地区的运输,高铁在中短距离运输是上的优势十分明显。节省了市区来往和候机的时间,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小,发车时间相对稳定。但当运输过程超过1000km,民航的优越性就比较显著了,且飞机飞跃性大,不惧天然屏障,基本不受地形限制,可持续发展高原航线人口密度小的西部地区。

(三)空铁联运携手共赢

高铁的发展对对于航空旅客通过铁路向各大枢纽地区聚集十分有利,透过建设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的一个互补的市场关系。短途也并非是航运的克星,这与运输能力與实际需求相挂钩,当实际需求大大高于高铁的承载力,民航运输依然有它独特的运行空间。世界上百余座机场已经成立了空铁联运的运营模式,机场内还设置了铁路候车室,民航与高铁,并非只能是竞争关系。当高铁、民航、客运都能在一条产业链上,那运输业的资源整合将变成共赢。

(四)扩大国际航线

在中短航段内,民航相对来讲优势不高,可以用以退守进的防卫战术,将主力资源全部划分在高铁信号网没有覆盖到的区域,开展新的航班航线、支线、到点航线或者廉价航空,尽量提升利润。至于远程与国际运输这方面,民航的优势就相对明显,可以在此处多加打磨,突出我们的优势。根据研究表明,我国高端商务旅客的需求基本是被欧美等大型航空所吸收,低端出游、留学、访亲的出境游客则是分流向韩国、港澳、新加坡、泰国等地区分散吸收。这就说明现在的出行方式中民航的国际化优势突出,可是民航发展的国际航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为大部分的国际航班分别集中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其它二三线城市出行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更多的是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未来可期。因此,我国民航要积极响应开拓国际航线,巩固原有的客运优势,调整国内的航线,培养国内的市场需求。

(五)提高航班提高正常飞行率、降低成本

现有的高铁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电气化牵引,民航运输所产生的燃油费成本自然是要比高铁高出许多,而成本需求是决定高铁民航票价的定价标准,只有严格把控住成本才能提升市场的竞争力。最近几年民航虽然也就成本控制上做了许多应对,但是对与欧美盛行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做比对的话在成本输出上应该能控制的更全面。另外,正点率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的老生常谈了,为了证正点率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科学安排航班、调配飞机与机组、提高机务质量,保障航班的正点率才是便民出行的主要解决办法。

(六)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飞机

因为油价和机票的价格浮动较大,这对航空公司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其长时间的发展存在严重的阻碍作用,只有减少整个运营过程中的成本花销,才可以让航空公司和高铁运输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和优势。所以,航空公司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新技术飞机,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的支出,性价比较高的飞机型号中脱颖而出的飞机有两款,第一款是巴西航空公司公司所研发的E系列的飞机,这一系列的飞机,针对座位级别方面能够更好的适应绝大多数的市场。第二款则是庞巴公司研发的C系列的飞机,这款飞机从经济角度出发,性价比更高,占据更大的优势。因此,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飞机不仅能够提升航空公司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高铁发展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以上内容都是在未来需要大家广泛关注的地方,同样是对民航未来的一种期待,为了迎接高铁的挑战,也要细数高铁运输的优劣,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安全中铁路交通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与中坚力量。铁路运输的优点有很多,容量大,对自然条件受限力度小,运行成本低廉、平稳、安全、无温室气体等等。其实,从宏观角度来看,大交通意识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学习的,不要只看到眼前高铁对民航的巨大冲击力,高铁可以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对国民出行也起到一定便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综合运输也起到了重大意义。

四、结语

高铁的出现,使得民航的市场优势明朗化,大致可分为国际运输、长距离运输、偏远地区运输这三点。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多竞争对手,于地面分布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都需要未来的科研人员去挖掘改进。另外,尽量把高铁引入枢纽站,以增加便民的知识性、航空辐射面、飞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售后服务,有效降低支线成本,合理利用低成本航空,给旅客提供更便捷安全的出行是每个航空公司所具备的服务宗旨。希望在有效的建议下,我国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运输高铁优势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画与话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第一次坐高铁
综合运输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