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逻辑理路、实践局限与应然取向

2021-03-22 03:00霍修勇
理论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

摘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的战略部署。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规范党在基层政权的组织形态、激活党在基层社会的政治资源、完善党在基层法规的评估指标提供了理论源泉。同时,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全方位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体系、多层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实践动力。实践中,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存在诸多认知限度,如计划思维、单位形态、行政本位、单向参与、激进策略等,这些观念或者行为阻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树立标准化的理念、空间、时间、资源和保障等主体要素的应然取向,以建构科学规范的标准化体系。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2-0035-07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及其路径创新研究”(17ZDB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霍修勇(1973-),男,山东曲阜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依托于管理学中“标准化”的理念、方法、工具、技术、机制等,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模块进行梳理、设计、制定、实施、核查、评估、反馈,以构建要素鲜活、制度鲜明的政党建设准则。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政党功能调整和组织适应确立了工作规范,是衡量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全国基层党组织纷纷将党支部日常工作纳入标准化建设体系中,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职责任务、业务流程、推进措施、制度机制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探讨如何发挥标准化策略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意识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其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理论建构方面:陈平其从政党治理的视野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价值、框架、内容、考评、应用、方法、路径等八个方面建构标准化体系,展示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新的工作形态”[1]。檀跃宇、王佳丽提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应沿着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明晰、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两条路径开展”[2]。肖光荣、刘卓提出“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设计以组织书记、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和工作机制为核心的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方案”[3]。这些研究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政党理论所形成的学术观点,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命题为切入点,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中国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学理支撑。实践探索方面:实践性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本质特征,研究其发展路径需要在实践中把握与创新,以期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近年来,各地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探索成果。如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立足自身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优势,结合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从组织、实施、机制、制度、评价等方面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等组织部门,均采用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系统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思路与丰富的经验。此类实践大多是党建部门依靠自身资源或者行业特点,以革新工作方式来推动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从形式上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实践内容。

综上所述,两种研究类型都具有宏大的政治视野和宽广的时代背景,为当前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路径,给予政党基层治理最直观的策略。然而,上述两种研究取向视野局限于政党本身,提出的设计方案均是从概念到概念、从逻辑到逻辑的推论,是一种灌输式、封闭式、线性的党建研究或实践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究其根本,在于现有关于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研究缺乏问题意识,对基层社会的调研与反思不足,忽视了标准化理论与基层社会的历史变迁、社会转型、时代转变等方面的适应性,偏废了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功能效用,不能及时解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换言之,当前关于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只提出和设计了基本原则和主体内容等宏观方向,缺乏对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中观或者微观层面的认识和把握,更难以厘清实践探索中各种思想的真伪。为此,笔者依据2017年至今对H省D县1225个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际调研情况,力图回答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标准化建设?其价值意蕴与逻辑理路是什么?二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思维误区和实践偏差?三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开展应如何校正各个主体要素?

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4]作为党在基层社会中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其自身的演化逻辑。在这个系统中最有活力的就是党的标准化建设。党的标准化建设不同于其他政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抽象的、概念的,其理论逻辑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又是具体的、经验的,其实践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的治理经验。两者互促互进,共同構成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一)理论逻辑

作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命题,其理论逻辑来源于三个方面。

其一,规范党在基层政权的组织形态。规范性是现代政党最显著的特征,是党在基层政权组织形态的基本体现。作为政党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标准化是优化政党组织结构与规范政权组织形态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末端,其标准化的实现程度,决定着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党在基层社会的权威与地位。确立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不仅能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边界,还能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摒弃基层党组织工作随意化、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从而规范政党建设,树立政党权威。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治理的新认识和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形态的制度化方向和现代化水平。

其二,激活党在基层社会的政治资源。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主导力量,其理念、功能、机制、策略等直接关系到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和治理的成效。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优势,如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种优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始终保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构成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革命、实现社会治理的政治优势[5]。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政治基础,激活党的政治资源,扩展党的政治空间,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式重构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消除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条块状和分割状的组织形态,使之能扎根于转型后的社会结构之中,从而确保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其三,完善党内基层法规的评估体系。标准化作为自愿性手段,是党内法规体系向具体化、精细化方向的延伸,既体现了基本的法治精神,又弥补了党内法规的不足,为依规治党奠定了扎实的法治基础。与刚性的法律相比,标准化更加具体细致,是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延伸;法律主要回答“可为”还是“不可为”的问题,而标准则包含许多定量要求,主要回答“如何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6]。同时,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更容易明确其评估的目标、对象、内容、方式、指标、流程、应用、结果、反馈等考评体系,从而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评估体系的精准化。

(二)实践逻辑

作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命题,其实践逻辑来源于两个方面。

其一,全方位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标准体系。在规范化的社会运行过程中,标准存在和作用的时空非常广泛,不仅能对社会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且灵活性、针对性强,可以通过渗透于日常生活来约束党建主体的行为习惯。如在现代企业中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其理念、制度、行为、文化等要素既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技术基础,更容易与公司管理要求和现代公司制度相契合,减少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成本,避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公司治理“两张皮”的境况,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作用。又如在现代公共服务的活动中,标准化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示范性项目,成为现代公共服务的基本样式[7]。在现代社会中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能够全方位巩固党在基层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其二,多层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将按照两条演化路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一是标准化理念。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所倡导的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等理念,不仅是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更是落实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实施路线。二是标准化行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所采取的整合、精简、统一、分解、组合、匹配等行为,不仅是对各地基层党建工作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更是落实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新部署、新战略。这两个层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协同发展的基本遵循,将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增强了党建工作改革探索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三、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践局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产品、技术、企业、行业、产业的标准化浪潮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关于标准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由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其标准化建设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设计方案,往往将“党的标准化建设”这一宏大的政治命题弱化为“党建工作方式的标准化”这一狭窄的政治话语,严重阻碍了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现有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建设大体上存在计划思维、单位形态、行政本位、单向参与、激进策略等五种实践局限。

(一)计划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由原先的管理观念转向治理理念,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不可否认,由计划体制造成的“指令性”思维根深蒂固,影响着国计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党建工作领域。中央提出“党建标准化”的命题,期望从顶层设计层面入手规范职能建设,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核心作用。然而,在地方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基层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在开展党建标准化工作中,仍沿用计划性的党建工作方式:领导班子服从组织安排,工作流程听从领导意愿,组织生活等待上级指示等。标准化的核心要义往往被基层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理解为党建文书的写作和党建材料的整理,以应对上级部门“一票否决”式的各类标准化考核形式,这恰恰曲解了“标准化”的深刻含义,是一种“应付式”的计划党建工作形式。一些地方在开展党建创新活动中并没有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活动方案。可以说,计划体制下指令式的行政思维至今仍旧主导着基层党组织标准化的具体建设,基层党组织工作打上了随意化、被动式的烙印。基层党建工作部门尚未随着经济体制转轨而实现从党建“计划”思维向“标准化”思维的转变,党建工作陷入了僵硬化的思维窘境。

(二)单位形态

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通过“单位制”的社会结构形态以判定党员的政治归属,继而定格了“单位党建”的组织形态。随着经济业态的发展,逐渐形成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新主体,拓宽了党组织活动的社会空间,城乡治理在地理空间上逐渐突破原有的行政边界并衍生出新的政治空间形态和文化空间形态,原先“单位党建”的工作方式明显不适应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因此,“空間党建”的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新时期形塑基层社会秩序的直接动力。作为“空间党建”的核心要素,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便成为其最有力的实现方式。尽管如此,基层实践仍难以脱离“单位制”的怪圈,出现了党的组织权威流失、意识形态弱化等现象,使得基层党组织呈现碎片化、空壳化的政治形态,在介入、引导和调控基层社会结构转型方面的能力日益下降。究其原因,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形成“标准化”治理思维。在基层实践中,各基层党组织只注重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基地等地理空间形态的标准化发展,忽视了诸如党建基本台账制度、党支部工作规范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政治空间形态的标准化建设,更忽略了党风、党纪、理想信念、意识形态等文化空间形态上的标准化建设。简单地说,现有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并没有摆脱地理空间上条条框框的约束,仍旧是一种“单位党建”的组织形态。

(三)行政本位

一直以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行政依托式的党建工作体制,导致制度、信息、财力等保障性资源的权威性、协同性、规范性不足。各个行政单位既面临着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缺乏权威性。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党建工作的职能分散于纪委、组织、宣传、党校等各个单位,部门林立且互不所属,长此以往形成了各自为政的观念与机制,削弱了党的权威,进一步阻碍了建设工作的统筹。二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缺乏协同性。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都相应承担了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责任及任务,这反而强化了各部门的“本位意识”和“地盘意识”,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有机协同,当涉及各个主体的根本利益时,就难以达成共识,标准化工作推进步履维艰[8]。三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缺乏规范性。当前开展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带有浓厚的行政式或者运动式色彩,制定的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并未按照严格的程序执行,标准化建设大都依从组织部门党建工作的行政命令,忽视了建设主体的具体情况,这与标准化建设的理念背道而驰。

(四)单向参与

十八大以来,各个地方迫切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对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以寻求适合基层社会发展的新的领导方式。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在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过程中,格外重视中央政策自上而下的任务传达,试图将党的路线、方针尽快落实到基层,但轻视了基层组织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导致组织与党员间的双向沟通路径无法建立,割裂了党组织与党员个体之间的共同成长关系,致使选举、决策、监督、管理等党内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特别是组织体系、党性教育等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只注重党建工作的任务考评,而忽视了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如基层党组织着力于支部书记在职责、范围、流程、指标、权重等方面的工作标准,普通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大都以笼统化、概括性的方式规定,无法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引。又如在党性教育方面,基层党组织细化了时间、目标、任务、要求、重点、难点、框架等教学内容,但未关注沟通、考评、反馈、改进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说教为主,教学模式大都千篇一律,并未达到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总体而言,单向参与式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既缺乏对组织发展的长远规划,又未调动基层党员的自主能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工作的整体部署。

(五)激进策略

改革开放以后,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限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发展程度并非整齐划一。从整体层面来看,各个乡镇之间、村社之间、企业机关之间、“两新”之间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并不均衡,东部地区的党组织标准化发育程度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从个别层面看,党建主体之间,如城市与农村、企业与“两新”、机关与社区等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源于历史、地域、风俗、单位、个人等因素,更主要的是源于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所依托的行业背景和现有资源,这些条件一定程度制约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开展。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上级组织部门常常将党建工作的时间要求、实施步骤等要素固化,只强调目标任务的达成,并给予严格的时间限制和任务安排,而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同时,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开展的基建、材料、组织、会议、教育、管理、制度、考核、保障、媒体、文化等项目一拥而上,试图以激进的策略弥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欠账,使得基层党组织无法抓住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与关键,众多的党建项目使得组织部门将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应付严格的党建考核,造成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丛生。另外,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对标观摩与学习后,不顾自身建设的特殊情形,提出完成激进的目标任务。如,在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中,统一建立电教室、业务培训室等活动场所;在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中,统一建立支部党员冬、春训台账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等。激进策略不但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标準化建设的时间要素,更使资源、行动等要素偏离了正确的轨迹,导致标准化建设难以持续、健康开展。

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应然取向

应然取向是对标准化要素进行重塑的基本理念和实现策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的应然取向,应包含理念、空间、时间、资源、行动等五个方面的主体要素。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对各个主体要素简单相加以求总和,更需要注重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与联动,并将要素置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这一社会历史变迁之中,以标准化方式对各个要素重新认识,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目标。

(一)标准化理念

标准化理念不仅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规范性意识,更是一种制度性理念。标准化理念是指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价值判断与流程规则,如支部使命、工作愿景、核心价值观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标准化意识。标准化意识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标准化意识的自觉性能有效固定和规范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观建设,从而积极引领和指导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工作,使得标准化意识逐渐内化为制度自觉。二是标准化观念。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调以理性、思辨、谨慎、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党的建设工作,不受非理性的、片面的社会舆论等情理因素所左右,树立合乎党的建设工作原则与规律的观念。原则上讲,标准化建设强调规范化和制度化,但并不否认情理因素,恰恰应将标准化观念落实到基层党组织标准化的实践行动中。三是标准化信仰。标准化理念的正式形成,虽与党的理论建设、实践发展、时代变迁密切相关,但又绝不仅以党的建设工作的边际增量为基础。与标准化条例的数量增多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党员内心对标准化体系的认知、内化和以标准化为信仰的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价值所引领的党风、政风。

(二)标准化空间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空间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调整和规范党在基层社会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秩序,以使党组织或者党员获得有序、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就目前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而言,标准化空间仍旧是基层党组织关注的核心命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空间地理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来开展组织活动与承担组织建设工作。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空间地理标准化建设指的是在党员活动室、党建活动广场、党建宣传栏、公开栏、工作台账、文化长廊等党建实体需要在面积、设施、制度、规划、标语、横幅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布置和设定,对基层党组织的虚拟形态进行物化处理,以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体形式。这不仅符合党的组织原则和保障机制要求,更为应对社会空间形态的变化以调适政党功能提供组织场所,从而满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所需的活动场域。二是空间政治标准化。空间政治标准化的核心要义在于规范化处理政党与其它政治组织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需要廓清党与人民群众、党与基层政府、党与自治组织、党与单位社会等一系列政治主体之间在发展道路上的种种模糊与错误认识,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纳入到空间政治标准化的框架之下,从而稳固基层党组织广阔而深厚的政治空间。其主要通过选举、协商、嵌入等方式,不断沟通与管理政治组织,制定合乎地方实际的标准化方案,从而将主体关系纳入到空间政治的考量范围,以保证党在空间政治中的领导地位[9]。三是空间文化标准化。空间文化标准化是指基层党组织要立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标准化设计与行动。具体来说,空间文化标准化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所持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组织原则、政党作风、政党标识等文化形态进行规范。空间文化标准化赋予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活的灵魂,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精神底蕴。现有的空间文化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向基层延伸过程中对政党文化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与实施。如政党意识形态标准化是将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发展标准贯彻到基层社会的治理实践中,政党标识标准化是将党旗、党徽等关于党的标识指向规范为统一的尺寸、位置、形状、颜色等标识形态,以强化政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形象。

(三)标准化时间

标准化时间不仅是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整体协同推进过程中的时间路线图,而且表现为每一要素建设过程中的时间进程。其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常时间。正常时间是指在当前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以正常速度完成工作的平均时间和每一项建设所需的必要时间。正常时间是标准化时间的主体部分,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的固定时间,不会因为组织基础扎实程度不同而进行时间上的调整,它是一个绝对时间。二是宽放时间。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总有一段时间会花在行政沟通、资源调配等方面,客观上这部分时间也属于时间成本的范畴,定义为宽放时间。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某些基层党组织前期建设底子薄弱,相对耗费的时间多,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务,因而设定宽放时间必不可少。宽放时间是一个相对值,衡量这个时间的长短是依据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达成而定。三是标准时间。正常时间与宽放时间的总和,即为标准时间。标准时间一方面旨在对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进行时间约束,同时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时间并不完全是对所有基层党组织实施“一刀切”式的时间管理,而是在一个绝对时间基础上进行相对时间的把控和调整。

(四)标准化资源

标准化资源既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所需的基本保障,也是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标准化制度资源。标准化制度资源是指通过统一管理、集中调配的计划方式来保障基层党组织的有序运行。其设计初衷是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供制度规范并保证制度稳定运行。标准化的制度资源一方面通过制度本身的效力来制约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行为,使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制度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又通过标准化的制度资源指引基层党组织的行动方向。同时,对标准化的制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又可以减少相关的行政障碍,以高质量的行政绩效来实现基层党组织的自我评价和自我预测,从而以一种良好的规范性秩序推动和促进党的组织建设。二是标准化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本意是指信息本身,经过筛选、挖掘、加工处理后所形成的对决策有效的数据。它既是实现标准化的技术手段,也是实现标准化的运行方式。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信息资源,不单是指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上传下达、学习领悟、贯彻执行,更重要的是合理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不断优化和发挥信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效用,实现具有强相关关系的方针政策在区域内的联结与整合,建立标准化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让信息资源的要素价值充分服务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标准化保障资源。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以政策保障为主要落实形式,同时辅之以场所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等措施进行支持。统筹各类保障资源并向基层倾斜,满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日常所需。各类保障资源由乡镇、村社、机关、企业、两新等基层单位统一划拨、集中使用,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五)标准化行动

标准化行动指的是基层党组织在标准化建设中组织或个人需要采取的符合规定的活动方式,是保证标准化建设落实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当参与。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行动方案不仅仅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运行,也要通过合乎政策规范的方式、程序进行参与,还要在遵守当地风俗习惯、道德理念的情况下开展,更要体现出建设的合理性,即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符合党建工作的一般性规律。二是有序参与。有序参与主要包括主体有序、步骤有序和结果有序。主体有序主要指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遵守既定的标准化设计,保障程序的运行合理。步骤有序主要强调建设过程中的流程规范,建立在步骤正当、方式合法的基础上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结果有序是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开放式”姿态,积极解释组织建设的内容和流程,将结果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公之于众,并接受监督。三是理性参与。理性参与是指个人或团体能够出于合法权利、以某种政治渠道表达个人或者集体愿景,以合乎党章党规的方式发表政治言论或者参与政治活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培育党员关于支部建设与党章党规的深刻认同感,还要保证党员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诉求表达,在例行的支部会议中能够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讨论并及时给予回复,以保证党员理性地参与标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平其.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研究[J].中州学刊,2018(6).

[2]檀跃宇,王佳丽.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思路[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2).

[3]肖光荣,刘卓.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J].湖湘论坛,2016(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

[5]徐彬.关于构建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规划”问题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

[6]高鹰忠.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N].人民日报,2015-10-21.

[7]田晓明,钮雪林,江波,等.综合标准化与公共服务提升——来自苏州市的创新实践[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3.

[8]魏礼群.实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J].东岳论丛,2015(12).

[9]何兮.构建当代空间政治责任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0.

【责任编辑:雨蕙】

猜你喜欢
标准化建设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