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单的使用误区与改进

2021-03-22 02:30李红
中小学德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法治目标教材

李红

摘    要

学习单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常用的学习工具,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目标指向不明确、思维含量不足、德性落实不显、法治教育缺位等问题,学习单设计应立足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范例的目标指向,创设体验思考情境,彰显价值引领和法治意识培育,以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价值。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学习单;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1-00-03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常用的工具,学习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掌握学习路径,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品质。但在实践中,学习单的使用存在诸多误区,影响了其德育功能的发挥。在此,试以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为例,作一探讨。

问题一:目标指向不明

在学习单设计中,文字填空是老师们常用的形式之一。其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反馈。但是,这一形式的学习单能否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呢?在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第二课时,有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单(见右图)。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的目标力求全面、明确、具体。学习单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明确本环节的学习目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夸一夸节水护水的行为,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為。“奶奶夸我,老师夸我”等内容,目标指向不明确。学生的关注点容易放在“夸”上,而不是被夸的“行为”上。这样的设计显然偏离了教学目标。

【改进建议】

上述学习单可作如下改进(见图1)

学习单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范例内容要清晰、明确指向。将“奶奶夸我”等改为“我会(    )”,从而将内容明确定位在行为上,引导学生根据示范,自主学习填空。同时,教材将水拟人化为“小水滴”,我们在学习单中加入国家节水的标志和保护水的广告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节水护水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收集并设计一则节水公益广告,表达自己的认识。这一学习单力求层次分明、动静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生动辨析正确的节水行为,了解节水的重要性,助力其养成惜水、节水的好习惯。

问题二:思维含量不足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学本”和“教本”。但是,一课时的教材仅有两页内容,这样的“教本”为教师提供的资源有限,同时,也为我们开发学习资源做了充分“留白”。

在第10课第一课“清新空气是个宝”的教学中,有教师设计了图片式学习单,呈现空气清新的江滨公园;孩子们在云淡风轻的校园里活动;天空灰蒙蒙的,车子川流不息;化工厂浓烟滚滚等图片。 让学生辨一辨,这些地方的空气好吗?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把它写下来吗?

这是本课教学常见的学习单设计思路,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空气质量,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与公民意识。然而,这些图片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不用思考、探究就能够作判断,显然,这一设计忽视了课堂应有的思维含量。

【改进建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单可作为学生开展观察、调查、探究等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引,将学习内容情境化,使学生在调查、探究中积极思考,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学价值。

第10课“清新空气是个宝”教材提供了一张空气污染小调查的学习单,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调查情况,以便在课堂上交流。这一设计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们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更细化而具体的学习单,为学生的调查活动提供清晰的指导(见下图)。

这一设计对调查内容进行了分类,让学生更加明确调查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调查方法和途径。这有助于学生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获得更具体的体验,调查本身就是培养环保意识的过程。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反馈调查结果,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学习单,实现了调查过程的情境化,自然能激发学生记录的兴趣,进而引发其对生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交流与分享,学生自然有话可说,不断碰撞生活经验和观点。

问题三:“德性”落实不显

在第11课“我是一张纸”教学中,教材设计了“你找到我了吗”“我从哪里来”等绘本故事[2],并通过副版绘本展示了我国古代的造纸工艺和流程。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会立足教材资源,设计一些简单的学习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深入了解纸张的来源及纸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白纸来之不易,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导致许多教师容易将课堂学习重点放在“知识”上,即纸的制造或来源上。

【改进建议】

就本课而言,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珍惜纸、节约用纸的良好行为习惯,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功效,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因此,相关学习单的设计,目标不能停留在了解纸的来源,以及来之不易这一层面,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充满智慧、勤劳的创新精神等,彰显“德”性。为此,可将“白纸诞生记”作为做学习单加以呈现。

“白纸诞生记”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明、清晰地向学生展示纸张的制造工艺,让学生了解在纸张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植物等资源,以及人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知道纸张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提供的蔡伦造纸术的工艺,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能力。借助这一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珍惜纸张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并转化为节约用纸的行为。

问题四:法治教育缺位

课程更名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也成为教学难点。许多教师认为法律条文等对于低段孩子来说难以理解,一般采用淡化处理,通常在课的末尾出示教材相关法律条文,读一读就过了,甚至直接无视。其实,我们可以借助学习单,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适时展示、补充相关法律条文。这有助于将枯燥难懂的法条生活化、具体化,引导儿童结合具体的生活问题展开思考,理解规则、法治与生活息息相关。[3]

【改进分析】

仍以第10课“清新空气是个宝”为例,教材在“是什么污染了空气”环节明确呈现了我国关于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规定。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小调查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了解、思考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学生交流汇报“是什么污染了空气”之后,设置思考判断环节,让学生加深对常见的污染源,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燃烧、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尾气排放、春节燃放鞭炮等的认识;以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环保行为,如搭乘公交出行等,指引其日常生活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相机以学习单的形式出示法律条文,为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加深环保观念提供学习资源。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我做起。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城市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

如此,将难懂的法律条文呈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搭建起法治与生活沟通的桥梁。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明白燃放烟花爆竹不只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造成生命危险和财产的损失。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及法律条文颁布的意义,初步建立自觉守法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环保观念,并指导其正确生活行为。

参考文献:

[1][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3,165.

[3]方丽敏.小学低段法治教育的課程理解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德育,2018(4):37.

(作者单位: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浙江杭州  3116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法治目标教材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教材精读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