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的预防、矫正策略

2021-03-24 01:56王红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防

王红梅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 它导致了教与学关系的恶化, 尤其是师生关系的恶化。要从预防与矫正两方面入手, 来确保教育规范的有效性, 要拓展教师心理空间、推动教师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以及运用积极疏导的方法、设计新的行为方式和制定行为矫正计划等策略来避免小学语文教学道德失范现象, 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進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道德失范现象;教师失范行为;应对策略;预防、矫正策略;

长期以来, 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假设的、理想的教学理念来研究和操作现实的教学, 对异态教学现象的研究则显得非常薄弱。一提到教师的教学,我们总自觉不自觉地将它与良好的知识传授、能力发展、品德培养结合起来;将它与积极地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结合起来。我们很少认真地去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持有重知识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对课堂教学敷衍塞责等。其实, 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规律或教师职业道德的违背, 它们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失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 它导致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缩、畏惧、破罐破摔等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 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教学的价值氛围上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道德失范现象导致了“消极的教学氛围”出现。“消极的教学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学的健康运转,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严重的是, 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师道德失范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师形象丑化, 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再高大, 并且不断受到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批判, 教师在学生面前因职业崇高所带来的那种“文化威信”和“神圣形象”日益丧失。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预防和治疗, 防止异态教学的产生, 保证教学系统的健康发展, 保证学生社会化的健康进行。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预防为先

教育的兴衰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 因此解决教育问题应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并贡献力量。预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首先必须确保有效性教学规范的充分供给。预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发生的关键在于引起行为主体的重视, 自觉把克服失范行为作为其自身内在的需要。

(一)完善教学规范, 健全相关制度

保证教学规范的有效性是预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前提条件, 有效性教学规范的供给能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足够的标杆和准则, 正如道路和交通标识对于车辆的正常行驶的意义一样。因此, 我们在制定教学规范时必须考虑:第一, 教学规范作为教师的基本行为规则, 必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和价值取向。教学规范只有体现、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要求, 只有与社会伦理价值取向相吻合,才能获得社会普遍认同, 得到教师的遵从, 获得实际的普遍效力, 进而变成教育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实际规则。第二, 教学规范还应该服从道德评判。教学规范只有经过人们的价值批判, 获得了公正的价值属性后, 才会为人们所遵从。第三, 为了保证有效性教学规范的供给, 我们还得为教学规范的存、废问题,制定一个客观的依据和取舍标准, 也就是说教学规范必须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 。

(二)拓展心理空间, 维护心理健康

从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教学失范行为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 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是减少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 我们应拓展教师的心理空间,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维护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国家、社会、学校要重视和优化小学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环境。首先,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增加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生活待遇, 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减轻其工作和生活压力。其次,要深化教育改革, 减轻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担,减少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做出的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要促进教师群体的职业化, 在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标准。再次, 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关心、支持、理解教师, 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减少教师的消极心理。

2.国家要设置专门的教师心理卫生与保健机构, 及时调节教师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应当成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中,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必然会产生心理失衡, 有时还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需要及时调节和治疗, 否则便会对教育和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出现教育违法行为。因此, 国家应设置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机构,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 有条件的地区应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 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和管理。

3.教师要增强自我心理健康意识, 主动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个体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客观评价自己, 合理要求自己, 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 由己及人, 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 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其次, 教师还应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质量观, 不断修正自己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和认知观念, 使之趋向科学, 符合实际, 不怨天尤人。再次, 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强与领导、同事、家长间的沟通与合作, 建立美满的家庭关系与亲朋关系。

(三)推动教师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避免道德失范现象, 必须推动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操作模式和认知模式为教师养成自我控制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所谓操作模式, 是将自我控制看作通过安排教师的行为环境, 使教师能区别、反应环境中的各种偶然因素, 以改变教师的行为 。这一理论模式源于斯金钠的行为与结果关系理论, 他将自我控制过程看作是要求个体表现出一定的控制行为, 这种自己能控制的行为影响着以后行为的变化。到了当代, 对这一理论模式的解释有多种, 马丁和皮尔认为, 操作模式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区分出所要控制的模式的特殊性;二是管理失范行为的行为技术的运用。坎福和加里克· 拜斯的自我控制认知模式理论认为, 自我管理过程开始于人们对自己所想要的与环境之中存在的满足需要的条件之间的矛盾, 对这样的矛盾的不满意, 会推动人们去选择新的目标以及选择达到目标的策略与方法。而人们在实施这一策略时, 需要使用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作为教师, 也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安排环境, 以管理好随之而来的行为。在操作模式理论看来, 促进教师自我控制的关键是使用后续的影响并将这种结果及时反馈。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矫正为辅

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时, 我们必须明确: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一个积极的、互相支持的课堂环境, 提醒教师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教师通过检查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行为, 发展良好的教学技能。

(一)运用积极疏导的方法

对于教师的大部分的教学行为失范问题可以采用私底下的语言提醒;要善于运用感化的力量, 使教师事后能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自我完善。如果管理者能平静而迅速地对教师的失范行为做出反应, 那么其余教师也会因此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当然, 管理者也可以结合使用强化来促进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的转变, 但是在使用外部强化时需要小心谨慎。此外, 管理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要防止教师产消极或否定的情感体验。如果总是对教师抱不信任的态度, 就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削弱其责任感。如果对那些在课教学中采用绝对权威的教学观而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赞扬, 而对那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平等的师生观、允许学生自我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教学效果没有前者明显的教师给予惩罚的话, 教师的教学失范行为就会得到了强化, 良好的教学行为反而被削弱。同时, 管理者应对那些正在尝试改变并竭尽全力实践新行为的教师给予及时和慷慨的喝彩。

(二)设计新的行为方式

虽然教育观念和制度性因素对教师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要真正改变某种行为方式, 仅有思想、理念、制度还不够, 必须要有每个具体细节上可供操作的行为方式。对于教师的教学失范行为问题, 学校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指导设计一些新的行为方式来加以矫正。新的行为方式既可为管理者疏导和控制教师教学失范行为提供统一的标准, 也可为教师矫正自己失范行为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来设计具体的新的行为方式:(1)通過师生真诚敞开式的对话, 互相沟通,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真切感受, 让学生走近教师、理解教师, 让情感在共鸣中交融, 在共同的语言中追求教育的民主与和谐。(2)把学校的教师行为案例归集提炼, 抽取典型事例, 隐去人物背景, 再放回到教师中去, 请教师们参加对典型事例的点评, 并提供纠正的建议。(3)把具有代表性的点评、建议、示范编成手册, 形成矫正教师教学行为的学习材料, 供全体教师研究学习, 并提倡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每个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追问和反思, 从而确立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三)制定系统的个人行为矫正计划

对教师来说, 矫正他们发生频率很高、后果严重的失范行为, 需要运用行为矫正法制定约束性很强的矫正计划。一是若想彻底地、系统地消除教师的教学失范行为, 并帮助教师发展新的教学技能, 学校管理者必须处理好具体的、可见的行为。集中于能计数的可见行为, 是系统地制定矫正某个教师行为计划的第一步。二是为彻底地、系统地矫正行为, 搜集资料是必要的。高成效的管理者往往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并根据这些情况设计纠正和发展新技能的专门活动。搜集资料使管理者能确定是否存在教师教学失范行为问题, 问题有多严重, 采取的措施是否能有效地矫正教师的行为。教师实施个体化行为矫正计划时, 管理者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置身其中的教师愿意尝试新的行为。管理者应该尽可能使环境满足教师的心理和行为需要, 帮助教师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指导的技能, 尽可能积极地适应课堂教学环境。管理者还需要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 帮助教师发展受人认同, 成为学生欢迎的教师所需要的各种教学技能。

三、小结

总之, 教师教学行为的产生在人类行为一般模式的基础上, 符合人类行为的一般规范与准则,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行为规范对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同时, 良好的规范可以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以使教师在内化规范的同时, 认可规范, 形成自我控制, 使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失范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之中。改变教学行为的主体在教师, 只有当预防和纠正教学失范行为成为每个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时, 行为的改变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应该让教师的每个行为细节都充满着自己的情感体验, 都是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道德失范现象才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 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 M] .章志光, 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1-1-12。

[2] 李江源.教育规范的基础[ J] .复旦教育论坛, 2004-3。

[3]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透视与对策  教育教学  2011-10-27。

[4]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研究  柳珺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5] 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和技术[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3。

[6] Jones.全面课堂管理——— 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 M] .方彤, 罗曼丁,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3-7。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防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