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惩戒艺术,提升德育实效

2021-03-24 09:31高霄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惩戒语言

高霄雪

摘要:高明的惩戒者总是目光敏锐,运筹帷幄,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学生犯错的程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戒方式,并努力将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使其出乎人们预料又合乎情理。笔者依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从规则责罚、语言责罚、引导担责、心灵责罚等几个角度谈谈惩戒学生的艺术。

关键词 惩戒 责罚 语言

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幢楼房被拆毁。同理,当一个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时,如果不及时修正,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不良行为的发生,甚至整个班级都受到消极影响。为了修正学生的行为,当正面说服、柔性教育难以达到效果时,我们必须勇敢地拿起惩戒这把利剑,以防出现更多的“破窗”。

高明的惩戒者总是目光敏锐,运筹帷幄,如武林高手般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方式出招,并将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使其达成德育目标。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也积极探索不同的惩戒方式,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育人的实效。

一、规则责罚,制度默然立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实施惩戒的前置条件是制定规则,在惩戒的方式内容、操作实施等方面上明确要求,订立“君子协议”,依据危害大小、情节轻微或严重,而后严格执行。

如在班级里我与学生几经讨论,最终制定惩罚“自助餐”,根据学生所犯错误大小,选择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执行惩罚:A.为过错行为做好补救工作,并视情节轻重上交300-500字反思一篇;B.搜集相关的哲理或者励志故事3篇,在班会课上能流畅地演说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C.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或参加一项公益或文体活动,记录过程并写下感触;D.策划新一期“青春的印记”专栏;E.放学后剥夺自由半小时,利用这段时间反省或背诵一些传统文化。

惩戒的规则需要明确,“丑话”说在前,给学生一个“参考”的标准,这样无形中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错误的几率,起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同时,惩戒又需要一定的“弹性”,那种固定的死板的惩戒方式时间久了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定式,一旦犯错,便早有思想准备,这实际上已经起不到惩戒的效果了,惩戒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上文中这种“自助餐”式的惩戒方式,其思想核心是竭力维护规则的权威及权威所认定的秩序,既灵活机动,又不损规则的威严。

二.语言责罚,当面微妙促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能触摸到人体最细微特点的最精致的道具”。 适时适地善于运用语言是一门伟大的艺术。语言可用来塑心灵的美,也可以使心灵丑陋不堪。所以,我们需重视语言责罚的力量,有时轻轻一句点拨可让学生泪流满面,促动不已;有时重重一声棒喝可惊醒梦中人。如何言说才能打动学生?

有个学生经常迟教作业,并习惯于事后辩解。在他又一次找我解释时,我告诉他“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该生听了竟发生不小的变化。一学生近期小错不断,如忘带作业、课上看漫画书、忘带校牌、试卷找不到、……每件事分开看,不算严重,可如此高密度得发生在同一人身上,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少不得批评谈心一番。该生心有不服,刚巧学了《木兰诗》,随即在本子上留言:“批评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明为自嘲,实则暗讽,抱怨我批评他太多。我当下留言反击:“小事不断,错错错。悔而不改,莫莫莫!”该生果真幡然醒悟,此后收敛很多,不再横生枝节。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语言既要简洁利落,却又意蕴深远,悄无声息地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警醒的語言如同一枚“青橄榄”,苦涩之间浸透着甘甜,让学生“开胃生津”,回味无穷,有时比单刀直入的训诫更为有效。当然,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语言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若教师平时不勤于仰取俯拾,就难以发挥其功力。

三.引导担责,真正落到实处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我请学生观看“小悦悦”的悲惨遭遇和最美司机吴斌的故事,为理解“每个人都要担负自己的沉甸甸的责任”作下铺垫。然后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在违反规则后,就要为违规行为付出代价;同时结合“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的话题,说明人们的自由是都是相对的,当侵害到他人的自由,或者个人的自由危害到集体的利益时,自己的自由就要受到限制,这就是惩戒的这些行为。当然,要真正消除不良行为还依赖于学生的内在力量。所以代偿式的做法,如犯错了为班级买一种绿化植物、策划一起墙报等等,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惩戒戒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积极性,所以不能轻率地将它们贬为变相体罚,而低估了它们的正面教育意义。

四.心灵责罚,拨动柔软心弦

惩戒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后果,让他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所以说,惩戒重在教育。一次午休时间,我像往常一样提前两分钟进班级,未到门口,只听教室里一位同学在大声地骂着脏话。我急忙闻声而入,一看是小A。我径直朝他走过去,因为他是背对着我,对我的到来毫无察觉,任凭周围同学努嘴、挤眼、咳嗽、打手势,仍高音呗地叫嚷着不文明话语。直到教室陡然肃静,他才惊觉后转,立刻闭嘴,讪讪地看着我。我先让他一一列举班级获得的所有荣誉,并写下心理感受,并罚他去擦班级的镜子,告诉他:“心灵也是一面镜子,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事后,小A在周记中写道:老师,他再也不会让自己的话语污染自己的形象,玷污班级的形象了。

惩戒结束,而教育并没有结束,所以教师特别要做好惩戒之后的跟踪观察其思想动态和疏导帮扶转化,让他们明是非、辨善恶,并促使其学会用意志去战胜“心魔”。上文中,教师给学生一个台阶,让他站稳脚跟,把自己看得清楚一些,并用自己的行动擦亮心灵的镜子。这无疑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触动学生的心灵。

总之,教育的功能在于人格的引领和行为的规范,而人格的引领主要依赖道德的濡染和熏陶;行为的规范得借助一定的强制性,如违反相应规则,就得施以适当的惩戒,强制达到应有的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放弃了应有的惩戒权利,教育就只剩下苍白无力的“语重心长”和脆弱不堪的“苦心婆心”;如果忽视了应有的惩戒义务,教育就成了轻描淡写的“隔靴搔痒”和不负责任的“放任纵容”。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滥用、误用惩戒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又要还惩戒以一席之地,让它恢复本该拥有的位置。

猜你喜欢
惩戒语言
忘却歌
依法保证教师惩戒权,要把握好“度”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别把爱与惩戒对立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