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饰图案中的十二章纹与黼、黻文化

2021-03-24 21:20徐曼曼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摘要: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尊贵的服饰图案,除了十二章纹的形式美以外,最为关键的是十二章纹的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其生动美好的象征意义,本文试从古人对十二章纹中的黼、黻的崇拜,十二章纹中黼、黻的象征意义,黼、黻在古人服装上的应用等方面,对十二章纹与黼、黻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服饰图案 十二章纹 黼文化 黻文化

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即帝王及高级官员服装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这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故称为十二章。

十二章纹由来已久,最早记载于《尚书·益稷》舜与禹的对话中,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十二章纹的十二种纹饰,涉及到天体、地理、动物、植物、工具等,那么,天地间的天文地理、山川草木,事物千千万万、林林总总,古人为什么就选择黼、黻这两种工具列为十二章纹呢?本文试从几个不同侧面来探讨一下十二章纹与黼、黻文化。

一、黼、黻的地位与作用

什么是黼、黻?黼,专指斧,半黑半白的斧形图案,天子服之,取其断;黻,专指正反两弓相背之图案,象征君臣合离。

遥远的古代,狩猎是古人重要的谋生手段,弓箭是古人用来狩猎的主要工具。到了距今约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为代表的古人,考古发现了似斧形的石铲、石锛。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有代表性的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在农耕上由于使用了比较厚重的大型磨光石斧。

从古代劳动工具的作用和发展上看,斧与弓箭是两种代表性的工具,在古人的心目中,斧、弓箭都具有崇高的地位,并成为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图腾。可见,古人将斧、弓箭纳入十二章纹之中,是很有道理的。

二、黼、黻的神话传说

正像十二章纹中其它的图腾一样,每个图腾都是与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的,斧与弓箭也有流传至今的美丽神话。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之神。盘古开天辟地时用的就是一把神斧,据《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云:“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

后羿射日是与弓箭相关的一个神话传说。《淮南子·本经训》云:“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后羿射日的传说,曲折地反映了原始人战胜旱灾、除尽猛兽凶禽的坚强意志与斗争精神。

三、黼、黻的象征意义。

十二章纹所表现的已经不是十二个简单的符号,而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与祈盼。与日月星辰、龙、山等图腾一样,斧、弓箭不但对古人狩猎、农耕有着实际意义,而且具有完美、深远的象征意义。

斧的象征意义。

斧象征着正义、正确。斧能斧正一切,匠人用其砍掉不合墨线以外的部分;官员对不合规的时弊予以修正,大刀阔斧,使其合规合法。

斧象征着辟邪化灾、顺利、吉祥。斧镇百祸,斧到祸去,辟邪转吉,护佑人们平安健康,事业顺利,惩戒邪恶,驱除鬼怪。

弓箭的象征意义。

弓箭象征着威严、果断、力量。《仪礼·觐礼》曰:“天子设斧依于户牅之间。”郑玄注曰:“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谓之黼。文章黼黻绣五者。言刺绣采所用也,绣以为裳。”天子设置黑白斧纹的屏风来显示自己的威严、果断和力量。

弓箭象征着英勇、忠义。在中国古代史上,不管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凡是使用弓箭的人物,都被人们所敬仰、所推崇,如:后羿、二郎神、养由基百步穿杨、纪昌“不射之射”之神功等,无不是智勇双全、勇冠三军,多智多勇,忠义两全的人物。

当然,斧、弓箭的象征意义远不止这些,其象征意义更为宽泛深远。黼、黻之所以被列入十二章纹,除了其象征意义外,关键是黼、黻关系到古人的生存,斧是古人农耕的先驱,弓箭是古人狩猎的利器,这两种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古人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能力,给古人的生活带来了福祉。所以,将其列入十二章纹的物质原因第一,精神原因第二。所以古人选择这两种工具作为崇拜的偶像,并將其列入十二章纹,也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黼、黻在古人服装上的应用

黼、黻在古人服装的应用上,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十二章纹在古代官服的应用上。十二章纹从远古产生,到清朝时消失,历经几千年。据《周礼·司服》注及疏记载,周代设立“司服”官职,“掌王之吉凶衣服。”官员服装上绘绣右十二章纹,公爵用九章,侯、伯用七章、五章,以示等级,以后历代均将十二章纹用于官服上,直至清代,可见十二章纹历史之悠久,影响之大。如:《诗经·终南》云:“君子至止,黻衣绣裳。”《诗经·大雅·文王》云:“厥将裸将,常服黼冔。”

古人不但将黼、黻花纹绘在服装上,就连一些服装的样式上也做成黼的形状,如蔽膝。

蔽膝。也称芾、祎、韠、韨,意思都是蔽膝,同物而异名,用于不同的场合,叫法不同。它服称韠,祭服称韨。《诗经》中出现的蔽膝是佩挂在下裳腹下的一块长条布,上窄下宽,上面有扣,用于固定在腰部衣上,有点像斧头的形状。上面有图案,原为遮挡腹部及膝盖以上部位,后逐渐演变成礼服的组成部分,在后来成为了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芾,祭祀服。

十二章纹图案以一种文化符号,与中国古代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其独特的方式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十二章纹之所以成为最尊贵的服装图案,除了十二章纹的形式美以外,关键是十二章纹所蕴含的丰富、浓厚、生动的文化象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十二章纹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研究、探讨古代的十二章纹,对于继承、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服装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历代神仙通鉴》 徐道著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5年

2、《四书五经》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年3月 第一版

3、《中国史稿》郭沫若主编 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

4、《中国通史》范文澜著 人民出版社 1978年6月第五版

5、《中国文学史》十三所高校编写组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

6、《淮南子》 刘安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11月

作者简介:

徐曼曼(1982.10--),女,辽宁大连人,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