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1-03-24 04:35刘艳鸿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摘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应对各种国内外意识形态挑战的关键。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在建构科学合理的话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等方面来提高应对能力。

關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程,提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部署。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

十月革命一声巨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被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认同并且信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已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指引我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日益复杂。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呈现出各国社会思潮激荡、社会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的格局。来自国外的典型代表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与源自国内的大陆新儒学思想、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意识系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进程,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在这种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系统中马克思主义能否保持自己的指导地位,成为马克思主义能否保证话语权的关键。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也成为了加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全球化,还要求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了解中国、走近中国,这就需要中国在积极输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创新马克思主义来巩固和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

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国家“话语霸权”挤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空间。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占据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势地位,形成了话语霸权,他们“凭借自身在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不惜一切代价,操纵国内所有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提高自己的意识形态声音,掩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声音。” 西方国家通过不断加大文化产品的输出,宣扬西方意识形态,鼓吹思想多元化,不断挤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空间。

(二)网络的高速发展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在传统媒体时代,国家牢牢掌握着舆论工具,人们的思想能够保持高度一致。而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平台,各种思想意识能够快速通过网络到达每个角落。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交锋的最前沿、社会热点的最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多元的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不断向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

(三)简单落后的传播手段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吸引力。一方面,在传播内容上,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过于强调排他性,甚至于固步自封,唯我独尊。在与其他理论思想碰撞时,自视高人一等,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生态环境,引起不应有的排斥。另一方面,在传播手段上,传统的意识形态习惯单向传输,呆板生硬直接灌。这一手段在需要高度集中、意志统一的年代效果显著。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这种不顾接受对象意志与能力,一味灌输的宣传方式效果难尽人意,甚至引起反感。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对策

在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国内外双重压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强,我们应该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认真思考,从建构话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巩固与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科学合理的话语体系

话语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只有通过话语,才有可能形成超越话语的话语权力,科学合理的话语体系是话语产生权力的基础,而科学合理的话语体系一定是与时俱进、具有创新能力的话语体系。因此,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刻注意马克思主义话语与时代接轨、建构科学合理的话语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还在不断丰富发展中。不断创新的理论赋予党的意识形态以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这是构建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动力源泉。

(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人民的支持和认可程度,这就需要运用简洁词句、大众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渠道,具有突出的价值导向性和意识形态性。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而应该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思想灌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增强日常生活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第一,创新宣传方式。我们要广泛了解民情舆论,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等新兴教育平台,抢占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用更加通俗易懂、更接地气的形式宣传意识形态,从而增强意识形态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第二,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内容,使人民群众真正地看懂、听懂、掌握马克思主义、认可马克思主义。

(三)“软硬兼施”,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

毛泽东曾经说过:“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实现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随着中国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已经从边缘慢慢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心,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的话语权与实力相得益彰,实力强弱决定着话语权的强弱,反过来话语权的增强也有利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同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化软实力,它渗透在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我国的东方大国形象,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用中国实际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肖唤元,秦龙.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四重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7):19-26.

[3]欧祝平: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J].求索,2014年第7期.

[4]张传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J].理论月刊,2015年第5期.

[5]周银珍: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多位诠释[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作者简介:刘艳鸿(1988-),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