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是公共图书馆发展之源

2021-03-24 03:05李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跨界图书

李玲

摘要: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图书馆以社会为舞台的布局和图书馆学的大众化,都对今天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有深刻的启迪;图书馆和图书馆员都将伴随“跨界合作”而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

中国近代图书馆诞生之后的跨界合作就是民国初期的图书馆运动,向社会大众服务。首先是图书馆面向民众开放。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近代图书馆突出了“公有共享”特性,我们今天所熟见的图书馆开放方式在当时几乎就是一场革命,“因为近来的图书馆不是藏书楼,或仅为少数的书痴、权贵所独享的。它应是春风化雨,为万物所均沾,为社会所公享的。开架阅借,爱护公物、遵章守纪,是为体现基本原则的具体措施”①,更有民众图书馆成为实施社会教育的主要机关,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例如南京民众图书馆主要开展图书的流通与推广,成立读书会,指导民众读书,图书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其次是各类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便民设置。民国初年图书馆是在众多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中同步发展的,彼此之间亲密无间,以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期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职责范围为例: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美术馆和美术博览会、公共体育及游戏等②,从那时开始,图书馆、公园、体育馆、博物馆、动植物园即常有如影随形、左膀右臂现象。第三是图书馆专业研究的亲民化。中国近代图书分类法诞生于民国初期《仿杜威书目十类法》,因为相对于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按照经、史、子、集进行分类的方法而言,杜威的十类法的特点是面向大众的;后来又有了《世界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分类法》等等。沈祖荣、刘国钧、胡庆生、杜定友等先生在图书分类法上孜孜不倦的追求跨越了半个世纪,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格外有助于图书分类法的大众化,也适应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引进或出版的书籍。历史的经验来看,随着文化的进步,图书馆本身就必须拒绝顽固守成,因为读者会选择用笑容还是用脚去投票。

图书馆跨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回顾20世纪初期二三十年的中国近代图书馆创建时期所经历的藏书开放和图书馆公众化,其背后实则社会对于知识渴求的追求途径以及对于知识爆炸的处理方法,其实是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这种社会转型包含着社会各方面,即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结构等方面整体、全面的發展与变迁。如果细说起来,那个时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事业进步的因素至少包括第二次科技革命、追求实业教育废除科举、机械化印刷机与新兴报刊传媒大发展以及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民主科学社会思潮。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现代图书馆发展同样面临社会转型机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国教育脱胎换骨的追求、社会和谐民主的必然趋势,都要求我们图书馆的发展更多地拆除篱笆。图书馆,特别作为一所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总是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与时俱进,甚至要走在市民需求的前面,不断创新自己为社会服务的途径。今天图书馆的发展,依然限于我们很熟悉的图书馆内的讨论、图书馆学专家设计和评判,其实已经很难解决下列问题。首先,互联网的今天,信息中心和图书馆的区别在哪里,读者们更愿意去哪里查书,是图书馆还是网络?每一个图书馆都需要购买全部纸质图书,还是也可以大量提供电子图书呢?物联网的现在,图书馆检索机械化早已成为现实,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藏书,是继续按照现行图书分类法存放书籍,还是干脆按照书籍的质地、开本和出版年代,以及是否进行过扫描而分开存放呢?其次,读者至上的时代,有没有真的考虑一下普通读者为什么不进来的原因。一本袁世凯传,是按照人物传记归入文学,还是放在历史书籍架,才更有利于读者查阅呢?图书上架,依然按照学科和中文外文区分,还是干脆根据字迹大小为不同年龄读者服务?知识爆炸的时代,做图书馆的布局决策,到底是主要为了收藏还是主要供对外阅读交流?阅览室的布局能不能为了交流,也按照学校的教室,配上阅读器、投影机,准备好交流的讲台和桌椅呢?为了查证一件普通的地方文物,你是准备让读者到方志办去查,还是到图书馆去查,还是进档案馆或者博物馆去查呢?其实,上述问题都没有简单的答案,关键就在于思想意识上的出发点是主张图书馆更安全更科学还是更开放更大众,无疑,图书馆的出路在服务社会。

当图书馆受到信息化冲击的时候,业内诸多专业人士将跨界合作当作图书馆获得更大发展的机会,认为智慧社会建设对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图书馆应该以合理的跨界合作服务模式来推动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图书馆“跨界合作”形式的讨论很多,有从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服务方式的角度讨论,也有从档案馆、博物馆等跨界合作的角度提供借鉴,还有介绍国外图书馆跨界合作的考察类文章。有人对此进行综述:图书馆“跨界合作”的范围,是图书馆与搜索引擎之间的合作,与信息服务网站之间的合作,与出版社及书商之间的合作,高校图书馆与校内各部门及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公共图书馆与政府机构、学校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③。“跨界合作”形式已经包括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共建、联合服务、互补突破,开放一体④,包括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为整体,探求其在文化遗产行业外的合作需求、合作可能性与合作机制⑤,包括以政府政策和规章为指导的图书馆与其他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公共图书馆与非营利性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⑥,还包括与其它经济体的合作,例如“图书馆+实体书店”跨界合作模式,可以将借、采、藏融于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⑦。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是以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图书馆为最终目的的,与现在“跨界合作”服务于广大读者的目的相比,核心业务流程倒置。传统图书馆以文献为主,图书馆主要的业务活动围绕着文献展开,关注信息资源建设,把用户的信息需求放在第二性或第三性的位置,这种倒置的核心业务流程体系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扩展⑧。因此,对现代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曾有过很多探索,如扁平化管理方法,改传统的部门管理为服务项目管理,包括将以往图书馆单一专业成员结构改为多样化的专业成员混合组成、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国外尝试在“专业发展图书馆”模式下,图书馆设置多个新的领导者岗位,例如导师岗、咨询岗、参议岗等,他们与馆长和副馆长共同形成图书馆领导决策体系⑨,更多的是建立图书馆委员会、专家团队指导、读者需求中心。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不断变化,但服务本质是相同的,即以文献资源为主,为社会提供服务,总体来说,图书馆总是随着技术的应用、职能和管理机制的拓展而改变、而发展的。

将来的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将建立在对“跨界合作”具有“服务性”这一共识的基础上。“跨界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图书馆能为每一个读者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各项专业服务,以往的图书馆也提供服务,只是过去提供“我可以提供的服务”,而今天的图书馆需要改变为“提供你需要的服务”;过去是你来我们馆看看“能给你什么样的信息资源”,而今是四方联络尽其所能“帮助你查找你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从向读者提供资源到为读者提供服务。只是图书馆员在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方面遇到了无法胜任的挑战,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匹配,合作对象全更新。以往的馆员只知道图书馆学,现在却要去涉足IT行业、了解各类专业网站的业务范围;以往的馆员只环绕图书馆上下勤奋,承担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图书采购、分类和编制书目索引,维护图书馆秩序,按次序上架,定期除尘和防火防虫防潮等等,忙忙碌碌8小时,都是在图书馆内打转。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信息浪潮时,“跨界合作”让图书馆员顿觉专业知识范围无限扩大了,让图书馆员在面对各行各业读者的各种需求时,倍感管理能力的不足。这些都是传统环境下的图书馆员以往未曾遇见的事情和新挑战。原来的图书馆学,只是一个管理着各类专业知识的特殊的专业,需要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因而从业人员也只须熟练掌握文献著录规则、编目及书目数据的相关知识。信息浪潮冲击下的今天的图书馆,随处可见的是网络、服务器、搜索平台、门户网站等“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甚至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同系统的图书馆探索资源开放、共享和相互补充的模式,并对不同的资源开放争取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可以享受到各自的资源。这几乎是要求图书馆员能够在海量信息中为每一个用户筛选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还要消除信息资源获取中存在的困难,例如时间障碍、渠道障碍、费用障碍、手续障碍等,的确让现在的图书馆员感受到压力。现在却要打破“自我封闭”,走出去、请进来,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跨界合作”后,图书馆员确实面临职业能力的严重挑战,当然也就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最重要契机。可以想见,因为各行各业读者对图文信息资源的需求有不确定性,所以,格外要求图书馆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级要求。基层图书馆员在职业认同和通识技能方面,中级图书馆员在解决问题和明确目标方面,高级图书馆员在创新服务和示范作用方面,都面临不同的新角色和新任务⑩。此外,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域的各种协调工作,需要图书馆员具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跨界沟通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中的组织能力。更有项目参与式合作模式,是将图书馆员编入读者的工作团队,完成信息资源征集工作。在这里,图书馆员已经不仅仅是参与、组织,更有可能是发挥领导力——管理所涉及的是一件任务如何完成,领导力所涉及则是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如何引导和影响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图书馆员甚至有可能根据自己能够征集到的信息资源,提供意见,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方向(11)。

参考文献:

①闻师渠,史革新,刘勇主编,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05,第579页.

②曹明.民国时期通俗图书館述论[J].中州学刊,2012,(第3期).第150页.

③王万振.国内图书馆跨界合作研究综述,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1期86-88.

④邵魁德.区域一体的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机制研究——以杭州地区图书馆为例.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1月.第14页.

⑤王玉珏刘佳欣.国外档案馆跨界合作模式及启示,档案学通讯2017年第2期,第91-04页.

⑥黄宇.基于跨界合作模式图书馆效能分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年10月.第104页.

⑦韩冰杨晓菲.公共图书馆与实体书店跨界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年4月.第118页.

⑧高雄主编,现代图书馆管理概论,西安地图出版社,2013.02,第100页.

⑨孔繁超.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4期.第30页.

⑩唐虹朱文沛.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建构.现代情报.2017年4月.第115页.

⑪欧阳美林.大学图书馆领导力发展的几个问题.图书馆论坛.2011年4月.第35页.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跨界图书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班里有个图书角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跨界兵法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论图书馆员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