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与刘志丹革命精神

2021-03-24 03:05白侠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刘志丹革命精神

摘要:刘志丹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历史功勋和革命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重要教材,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他革命精神,这是新的形势和任务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关键词:刘志丹;成长历程;革命精神;

引言

他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刘志丹,他和他领导的军队创建了一块使中国革命在绝处逢生的福地——西北革命根据地。他的伟大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的伟大精神也将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19世纪初的陕北大地在中国是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这里土匪蜂起,军阀横行,饿殍遍野。而刘志丹这个名字则成为劳苦大众争取生存、解决温饱的代名词,老百姓将过上好光景的企盼寄托与他的身上。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没有为家人留下任何的物质遗产,但是却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伟大功勋和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我们对他的革命历程和人格魅力的解读就是走近他学习他的过程。

一、缅怀刘志丹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

1903年农历八月,刘志丹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金汤镇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殷实的家镜使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非但没有养成高高在上独立于世的性格,反而激發了他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的朴素情怀。1919年春天,16岁的他只身来到保安县永宁山唯一的一所高等小学读书,在这里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学识。但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学习,他还要探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于是1922年春天,报考了榆林中学。榆林中学是当时陕北23县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在这里他有幸接触了爱国知识分子杜斌丞、魏野畴、李子洲等有声望的学者,在他们的影响与熏陶下,他开始接触到进步思想和理念,并且快速成长起来。1925年,在榆林中学党支部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坚定的表示“入党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一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同年,他被党组织选派到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10月初,刘志丹在黄埔军校毕业后与唐澍、王尚德等被派往国民军联军开展兵运工作。在冯玉祥部队,任政治部组织科长,那时他只有23岁,但在西北军中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这一年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刘志丹没有选择荣华富贵的轻巧路,反倒选择了艰难困苦的革命路,从此他踏上了出生入死,改变社会,改变民族命运的革命征程。

因为革命,他多次被悬赏通缉。因为革命,他家房子被烧,财产被抢,亲人被杀,祖坟被敌人毁坏,家人到处躲藏避难。在游击作战极其险恶的环境下,他钻山洞,住丛林,经常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从1928年领导渭华起义到建立根据地,历经失败和重创,面临种种困难,他自己多次蒙冤,被撤职被关押,然而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都从未动摇过他的革命信念,总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垮了再来,再垮再来!他对劝他放弃革命的亲戚说“我一个人成了员外有啥用,我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热爱家乡的 一草一木,我要生而益民”这是多么朴素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是什么使他宁愿放弃安稳舒适的生活,去走一条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我想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源于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我们首先就要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滑坡会 出现很多问题。而反观刘志丹将军的一生,我们却不难发现,顺境时,他从不会沾沾自喜,逆境时,他能够从夹缝中看到光亮,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少年时期就树立的伟大理想、坚定信念,造就了他此后非凡卓越的一生。

二、缅怀刘志丹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实开拓、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和“革命大本营”,为此,他和他的战友们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与实践。

1928年5月,他与唐澍、谢子长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划,在渭南和华洲地区领导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渭华起义。虽然渭华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渭华起义沉重打击了西北军阀的势力,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也为他们后来在西北地区闹革命燃起了星星之火。渭华起义失败以后,刘志丹回到陕北,出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他根据陕甘地区的革命形势和斗争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三色论”,即采取“红色、白色、灰色”形式创建革命军队。积极发动群众,组建农民赤卫队,努力争取国民党内的爱国人士和先进分子,改造和帮助占山为王的土匪走向革命的队伍。经过几起几落的斗争实践,他领导建立了陕甘地区第一支游击队,即南梁游击队。南梁游击队经过几次的改变和整编,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早的一支红军,即红26军。1935年年初,刘志丹率领红26军与谢子长领导的红27军会合。不久,谢子长同志不幸逝世。红26、27军在刘志丹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逐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刘志丹同志在创建革命军队的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革命队伍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所以他很快提出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他的领导下,经过无数次的流血牺牲,成功创建了以照金和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解放了陕甘地区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建立了14个游击队,使陕甘边地区得到巩固和扩大。1935年8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对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企图摧毁这块土地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革命根据地,使长征北上的各路红军无立足之地。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他制定了集中红军主力、出其不意、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乘敌人部署尚未就绪之际,先发制人,在东线首先打垮了刚度过黄河的阎锡山两个旅,迫使晋军退回黄河东岸。并连克六座县城,在20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使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主力红军达到5000人、游击队的人数也达到4000多人,根据地的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至环县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使陕甘边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战争的洗礼使西北这支革命队伍得到了淬炼,而刘志丹作为无产价级军事家的卓越领导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西北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结束长征的落脚点和党中央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出发点,有它特殊的贡献和重要的地位。作为西北革命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刘志丹同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这正如林伯渠同志所说:“志丹一生献身革命,对党对自己所爱的人民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所创造起来的苏区是和他的血肉分不开的……”

三、缅怀刘志丹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高尚品格

1935年9月,紅25军和红26、红27军在延川永坪镇胜利会师,之后,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并改组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灾新建组的省委和军委中,刘志丹受到了排斥,同时安插“左”倾错误的执行者担任要职,就此拉开了针对刘志丹和陕甘边干部的肃反运动。攻击刘志丹一贯“右倾”“与国民党部队秘密勾结”,继而给他戴上“白军军官”“反革命”的帽子。原红26军营以上干部和陕甘边根据地县区以上干部几乎全部被捕,严刑逼供,指名要招出刘志丹是“右派反革命的首领”,并残酷杀害了一批干部。被捕前刘志丹正在前方作战,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欺骗他说要任命他为西北军委代理主席,调他到北线作战,骗他回瓦窑堡接受任命。在前往瓦窑堡的途中,遇到了送信的通讯员,通讯员把信交给了他,当知悉是逮捕自己的密令后,他还镇定地把信交给通讯员,要通讯员把信送到,他自己翻身上马直奔瓦窑堡!虽然他对这种不顾大局陷害同志的卑劣行径十分愤慨,但为了不使党和红军分裂,他宁愿牺牲自己而坦然地面对诬陷与危险。他决定亲自前往瓦窑堡,就是希望以“与他们讲理”的方式来解决这场争端。但是右倾错误的执行者无视他的赤胆忠心和大义凌然,他一到瓦窑堡就被关进了监狱,受尽折磨。并面临着生命危险。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抵达吴起镇,在到达吴起镇的第二天,中央领导和地方干部接触后,询问刘志丹的下落,才知道陕北正发生了严重的错误肃反,刘志丹已被关押。党中央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并派人到瓦窑堡处理此事。刘志丹和受诬陷的同志很快被释放。出狱后,周总理和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刘志丹,他们鼓励和安慰刘志丹,说:“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刘志丹毫无怨言,当即就代表全体获释的干部感谢中央的英明处理,他说:“中央来了,以后事情都好办了”。在中央召开的受害人员座谈会上,刘志丹一再谦虚地表示:“我们工作也有缺点错误,强调要团结起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努力工作,为完成伟大的事业而奋斗”。而在此前后,部分受迫害人员出于对“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的义愤,多次要求刘志丹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反映真实情况,要求处理那些犯错误的人。而刘志丹胸怀坦荡,一再进行解释说服工作,他一方面批评那些犯错误的人是“不相信从土地革命中生长起来的的红军,不相信从长期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干部”,另一方面又劝慰受害人员,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要相信党相信毛主席会分清是非、做出正确结论的。他要习仲勋转告受伤害的同志“过去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那一个人的问题,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会解决好”。每次他给部队讲话也都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识大体、顾大局,绝对服从中央领导,绝对听从中央调遣,向中央红军学习,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同志不计个人恩怨,勤恳为党工作多年。他这种博大胸怀和崇高品格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四、缅怀刘志丹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怀民族大义、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

刘志丹出狱回家当天,同桂荣牵着女儿刘力贞的手在大门口迎接。刘志丹看到同桂荣满脸哀伤,便问儿子蛮娃呢?这一问,同桂荣失声大哭……,1929年的11月他们的大女儿出生取名为刘力真,意为尽力追求真理的意思,1935年的春天他们的儿子蛮娃出生。入秋以后同桂荣带着两个孩子随部队转移到延川县永平镇时,刘志丹又率部队上前线了,此时两个孩子同时生病,同桂荣着急没有办法,此时恰逢二十五军从南方俘虏过来一名国民党的军医,军医给孩子们诊治后开了药就走了,服了药的力真头晕恶心站不起来,蛮娃吃了药更严重,口吐白沫,翻白眼,不到两个时辰一个幼小的生命就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桂荣抱着儿子的尸体去找军医,哪里知道他早跑掉了。她没有把失去儿子的事告诉丈夫,她担心会影响刘志丹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情绪,独自承受着失去儿子的痛苦。听了同桂荣诉说的噩耗,作为一个父亲,怎不痛彻心扉,但他还是强忍着泪水对妻子说“桂荣,干革命就要舍得一切,要豁出自己的性命包括我们最亲近的人。”

1936年2月,为了适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遣军东征。3月,红28军在刘志丹和宋任穷的指挥下胜利渡过黄河,当部队到达山西省白文镇时中央急电:“为配合红军紧逼汾阳,威胁太原,并打通前方与陕北的联系,保证红军可以背靠苏区,着令28军向离石以南黄河沿岸地区进攻,并伺机攻占中阳县三交镇,以牵制和调动敌人。1936年4月,同桂荣知道不久丈夫就要离开自己,奔赴新的战场,她把丈夫的每件衣服都洗干净,又为他做了两件衬衣,一双新鞋,把破大衣也缝补好,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这是同桂荣最后以一次为丈夫收拾行装。此次出征前扣在他身上“右倾”的罪名还没有被撤销。

所以很多年以后,91岁的同桂荣老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早起的事到了晚上就忘记了,但我任然记得清清楚楚志丹东征是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走的,走的时候他对我说:我赤胆忠心!” 4月14日,刘志丹在指挥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的战斗中,观察敌情时因左胸中弹伤及心脏不幸牺牲,年仅33岁,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身后留下75岁的老父亲、31岁的妻子和6岁的女儿。噩耗传来,他们为失去亲人痛不欲生,广大群众和红军指战员莫不为失去这样一位像亲人一样的领导人而悲痛万分。为了永久的纪念刘志丹,1936年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1年在志丹县城为刘志丹修建陵墓。1943年将刘志丹灵柩从子长瓦窑堡移回志丹县安葬并在延安举行了万人公祭大会。1996年刘志丹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的荣誉;2009年他被评委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结语

“生而益民,死而谢民”,这是刘志丹一生恪守的信念。他用生与死书写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历史。源于黄土地、根植于人民的刘志丹,其精神是浸透在人民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上生生不息的火炬,会永远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人民英雄刘志丹》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

[2]《刘志丹将军与刘志丹精神论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8.

[3]《刘志丹的故事》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6.

[4]《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作者简介:白侠,中共党员,2001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现任中共志丹县委党校、讲师,志丹县党性教育培训主讲教师。从事干部教育培训10多年,在省、市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讲课程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合格共产党员》《刘志丹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等。

猜你喜欢
刘志丹革命精神
刘志丹:“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血沃东征战场的民族英雄刘志丹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
西安纪念长征胜利结束和刘志丹牺牲八十周年
周恩来与刘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