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

2021-03-24 13:35吕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车站应急风险管理

吕欢

摘要:当前,城市地铁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就强调了运营单位要做好地铁运营的安全风险管控并提出要对整个轨道交通的各个环节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地铁因为行驶速度快,四通八达,出行便利,已经成为大众出行的首选,自身存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非常困难。本文将从车站管理的角度来论述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 风险管理

引言:

城市地铁车站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重要的运营节点之一,也是使用频次最为频繁的部分,往往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呢,我们又将如何去加强防范。

一、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

今年河南郑州暴雨期间地铁进水事件,两个站台之间的隧道设计考虑到成本节约的因素,忽略了极端天气的影响,整个隧道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在突如其来的强降雨中,发生了乘客滞留车厢,整个车站、隧道和车辆进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地铁站在设计的时候,都有排水系统,与市政管网相连通,可以满足平时的降雨天气,但是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么这样的灾难可能会再次发生,通过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了一些隐藏的风险因素,下面我将重点分析地铁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最常的风险因素:人为层面

在地铁运营的各环节中,最常发生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人为因素,因为存在不可控性,对风险的发生时间、方式等都难以判断,比如说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设备、乘客强硬挤塞或是硬闯关卡、携带危险品乘车等情况,都为后期的车站安全运营埋下了安全隐患。当危险发生时,工作人员由于缺乏风险预处理方案,不能及时处理或救治。

2、可排查因素:车站设备层面

地铁交通车站的运行包含了大量的工程设施和运行设备,如排水系统、强弱电系统、电力系统、电梯设备、智能安防系统等等,在日常的使用中,工作人员都会对相关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风险排查,当设施设备不符合运行标准时,在后期运行中就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问题,这一风险因素是可预见范围,但是除了不可抗力和自然客观因素除外。

3、隐蔽性因素:管理层面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车站管理者们也越来越重视车站的管理安全,但由于我国地铁运行时间不长,相对应的管理者风险管理成功经验不足,在实际管理执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相关组织架构不全、风险与管理方案不全、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等因素,也会影响地铁运行安全。

实现预期的风险管理目标,就要消除安全隐患,因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势必对人或社会安全、财务造成损失。地铁运营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模

二、提升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措施

1、顶层设计源头把控风险管控体系

在地铁规划之初,引进丰富运营经验的运营单位,通过对地块的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充分了解后,结合后期的地铁运营,对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施工建设给出合理意见。在运营单位人员的参与下,对车站的功能空间合理划分,为工作人员、乘客以及设备留足充裕空间,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巡检风险排查。而且运营公司管理人员的提前到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减少设计方、施工方、运营方三者的问题推诿,从而从源头控制风险因素,搭建完善的源头风控体系。

2、增强危险源识别能力 完善危险源数据库

针对第一大项中我们提到的多个风险因素,车站管理者根据多年的运营经验,对常见的、可控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将各个风险因素划分不同等级,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变传统的固定计划检修模式,制定灵活性检修机制,比如针对常规风险制定固定的检修模式,对高风险加强检修频次,并同车站的自我诊断系统相结合,通过不同频次的巡检,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相关风险管理方案指明方向,达到风险管理效果。同时为了全面开展工作,全国地铁运营方可搭建互联数据系统,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日志合集,管理者对以往地铁运行中存在的安全事故进行案例上报和风险分析,通过不断的累积,信息资源共享,并在各运营单位中充分流动,不断完善地铁运行中安全风险管理的数据库,掌握地铁安全运行规律,为制定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提供数据和实践基础。

3、建立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演练

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在大数据的帮助下,通过对原有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案及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和发布渠道,借助智能定位功能,一旦出现相关风险因素,及时通知车站内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和安全疏散信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信息发布的效率,就需要我们有相关的内容和流程机制,明确发布信息内容、主要因素以及事后处理流程。针对地铁在运营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设备故障等问题,进行现场演习,提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形成一对一应急预案体系。

4、提高地铁运营单位职业素养 加强安全监管

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运营单位要加强安全管理意识的宣贯,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力,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安全意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冷静、理性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车站内的各项设施设备一定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体系要求执行,切莫麻痹大意、走马观花,同时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维修专业技能。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部门安全监管和对乘客安全意识输出,在站内播放安全提醒,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和乘客,养成良好的工作和乘车习惯,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行车安全需要以章程管理为基础,同时设备管理也要进行辅助,使用关键手段来控制安全风险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成果。但是针对风险展开研究,会发现,判断,管控以及排查等,缺少了有利的条件,也应該确保干部管理能力以及团队素质,同时铁路部门还需要展开文化建设,使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还可以对技术工作展开巩固。所以工作都要围绕着核心,持续增加保障能力。引起行车事故的因素很多,例如环境、人员管理等。这些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事故发生前,安全隐患慢慢的浮出了水面,应其实采用此机制,来控制安全隐患。对于安全隐患的分析,可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是危险性,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及时改善以及优化,那么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出现。第二点是隐秘性,隐蔽性属于细节问题,常常会隐藏起来,尤其是在人员思维当中。第三点是因果性,由于管理水平已经意识过低,所以无法准确地保持密切联系,安全隐患频繁出现。第四点为反复性以及时效性,如果再发现安全隐患时没有及时处理,那么较为严重的后果就会产生,所以一次两次的治理,无法彻底的去除安全隐患。风险的存在会有一些特征,所以要找到根源才可以及时处理风险。

结束语:

其实对于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首先要从人的角度,即意识层面,加强生产安全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再从运营管理内部进行提升,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充分利用,同时加强与多部门沟通,如气象部门、地质部门,随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好风险防范;最后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和风险管理预案,在安全隐患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消除乘客恐慌,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梁超杰,《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地铁运营,2016.

[2]李振山.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7).262-263.

猜你喜欢
车站应急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车站一角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准备好应急包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