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助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2021-03-24 14:12鲁艳春郭晓蓓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和谐大学生

鲁艳春 郭晓蓓

摘要:中国伦理思想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思想成果。“推己及人”作为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的是更高程度的自觉性和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可以为大学生群体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努力缓和人际关系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推己及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推己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启示大学生要站在他人角度,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在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推己及人”的来源及内涵

“推己及人”一词是由一个历史典故演化而来,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人以此总结出成语“推己及人”。朱熹《论语集注》:“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傅玄《傅子·仁论》:“夫仁者,盖推己以及人也。”由此可见,“推己及人”是古之圣贤学者终身追求和践行的为人处世之道。

“推己及人”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第一种角度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要意思是自己期望有所成就,同样也期望他人能有所成就,这是从主观积极的方面,说明做人要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一己私利。第二种角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将心比心,也就是自己不能欣然接受的,不要强加着让别人也接受。这是从客观被动方面,要求做人要始终能够体谅和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使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合乎情理。

中国和谐伦理思想在研究和谐问题时,注重的是“己”与“人”之间的人际伦理和谐,在关注和处理这个问题上看中的是“他人”的需求。“推己”是道德行为的价值选择,以对待“他人”的道德行为作为和谐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及人”是道德行为的价值目标,也是将道德付诸实践的过程;“推己及人”的主旨是把“己”与“人”统一起来,构建它们之间的和谐伦理关系。因此,“推己及人”是关心他者利益的利己、为己之道。“推己及人”作为和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有着系统化的结构,直观生动地体现了和谐伦理思想中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社会属性,呈现的是己者与他者统一于一体的和谐观。

二、从伦理学角度看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表现出来的和谐交往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倾向感。因此大学生只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减轻人际交往压力,增强大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基于这个视角出发,可见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在道德层面主要是道德情感淡漠和道德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道德情感淡漠主要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的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与同学相处时不太愿意主动交谈,还有少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不懂得如何去调节,还有部分大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比较困难。道德行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宿舍生活中,宿舍生活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一个途径,也是引起矛盾的来源。大学生受南北差异、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语言上的差异,作息规律的不同使他们之间产生一些冲突,这些都是宿舍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利益层面主要是经济和利益需求方面的问题。经济方面指的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引发的圈层化,家庭经济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影响着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差距,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逐渐转变为心理和能力层面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关系。对于部分经济条件相对不好的学生而言,为了节省交往成本,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自然也就会减少。久而久之,学生中间就出现了圈层化。在利益需求方面,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还未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在家庭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在考虑利益需求时,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需求,忽视他人的需求,利他观念不太完善,容易跟他人产生利益冲突,不利于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交往关系。

三、“推己及人”对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启示

从道德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加强“尽己”的自我修养。以“推己及人”来说,大学生要做到“尽己”,就要回归本心,清楚定位,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探索,发展完善自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主体,只有做到“尽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与人交往时真诚以待,和谐相处。其次,还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有成人之美”乃是推己及人的完美表现。古有王羲之助人卖扇、严植之救人急难。这些都在启示着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谋求私利,不嫉妒他人,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对待他人,与他人同进步,共成功。

从利益的角度看,首先,要培养“恕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推己及人”所倡导的和谐伦理观告诉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重“互敬礼让”的原则。人际交往的诉求不应是只顾自身利益,而是做到互利共赢、同立同达,因此大学生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让他人利益得以维护。其次,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去对待他人,要学会理解和体会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角色互换,把作为主体的自我当做客体的自我来审视评价,站在他人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平等待人,不要只知索取而不懂得付出。

小结

“推己及人”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提倡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要相互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道德行为仍被时代所倡导和推崇,“推己及人”蕴含的恕道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郭齐勇.国学读本[M].湖北省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2]闫秀文.中华成语探源[M].吉林省长春市: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4.

[3]孙泽洋,赵旭艳.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个案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0,27(5):75-77.

作者简介:1.鲁艳春(2001.01-),女,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郭晓蓓(1984.0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和谐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