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家校融合教育路径

2021-03-24 14:12刘东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疫情

摘要: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面对面转变为“键”对“键”,由“在校学习”转变为“居家学习”,由“线下学习”转变为“线上学习”,基于以上现实需要,本文通过科学分析疫情之下家校融合教育的“瓶颈”和“危机”,结合疫情防控的实践,重点剖析家校融合教育的“契合点”,将“战疫情促成长”作为“出发点”,构建家校融合共育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疫情”为教材和载体,实现学习资源、活动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疫情;可持续发展;融合教育

一、构建疫情下家校融合教育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教育名言:“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家校融合教育育人合力是否形成,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成长。因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进一步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形成育人合力,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一是落实管控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和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呈现散点多发的态势,高校师生要不得任何松懈麻痹思想。全力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把握即时性和互动性,切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把握新时代、新阶段的特点,精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网上与网下构建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帮助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衔接家校教育,凝聚教育合力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家校融合是实现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健康生活的重要举措。传统理念的家校沟通主要指向的是家庭和学校各负其责,学校向家庭单向传递教育内容,存在家长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较低的现象。疫情背景下的家校融合教育,以现代化、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几乎所有教育行为都向在线迁移,催生了完全面向在线教学的家校融合教育新模式。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支持下,在线家校融合教育能够实现全时段、多方式的双向家校育人对话。

三是挖掘思政元素,弘扬主旋律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牢牢掌握家校融合教育阵地的主导权、主动权,紧密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盘活多元育人媒介,激活时代育人因子,满足大学生全面了解疫情防控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的现实需求,高扬主流思想舆论,唱响时代主旋律,引导当代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下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不失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的思想性、理论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疫情背景下家校共育存在的新问题

为了抗击疫情,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采取“居家学习”或者“线上学习”的方式,保障了高校大学生学习不断线。但是,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步推进,家校在协同推进育人中也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

1.家校融合缺乏内涵。已经建立的多元化的家校育人模式,只能满足基本的家校沟通需求,而对于疫情期间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携手育人、如何与学生正确沟通以保持良好习惯、如何缓解焦虑暴躁等情绪正确看待疫情、教师如何帮助家长管理好学生学业等更更现实、更迫切的“学习成长类”需求则远未顾及。

2.家校融合缺乏载体。高校采取“停课不停学”应对疫情防控的政策,致使学校转换了管理方式、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学生调整了学习方式,甚至学生家长也被动地承担起“兼职辅导员”的角色。但是,由于传统的家校融合育人的存在由于传统的家校融合育人的存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家校协同观念存在偏差、家校配合效果不佳等现实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在疫情期间呈现问题放大和叠加效应。

3.家校融合缺乏效果。疫情期间,家校共育表现为:家校共育职责边界不清,学生严格自律能力不足。家校衔接事务性居多,融合教育内容较少;单向交流行为多,互动教育行为少。在疫情期间,大部分家长担负着监督学生线上学习和指导学生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双重角色。一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导致监管不到位。一部分家长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育人手段,方法简单粗暴,育人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破解疫情下家校融合教育瓶颈的举措

疫情期间,学生进入居家学习、线上学习和课堂教学混合学习模式阶段,这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家庭协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后疫情時代,为了确保有效做好学生学习模式的衔接和过渡,家校融合教育要从教育理念、制度设计和学校实践入手,破解家校融合教育的瓶颈。

一是建立资源平台建设机制,构建新型家校协同育人的思政网络

构建家庭协同育人机制,要明确育人目的。虽然,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育人主体和育人场所,以及不同的育人理念、育人内容、育人媒介和育人方法,但两者都有着共同的育人对象和共同的育人目的,那就是培育学生成长成才。在明确育人目的的基础上,高校和家庭双方应达成协同育人共识,搭建多方参与的组织平台。

1.搭建线上交流沟通平台。非常时期,借助“互联网+”的显著优势,家校融合需要树立协同育人的共同理念,着力构建家校互通的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平台。可以依托现有的QQ、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校园融媒体资源,创新形式,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广泛吸引家长、学生深度参与,建立家校融合教育网络矩阵,打造家校融合教育品牌,真正实现传统教育手段、新媒体教育手段的深度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高度融合,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宽度,持续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畅通线上信息沟通渠道。沟通交流是连接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是家校协同育人得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家校双方主动参与、信息共享、精准育人,能够面对育人矛盾时达成谅解,达成目标一致性和行为一致性,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朝着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目前,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表现为学校处于主导地位、家庭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学校的主导地位局限于事件沟通,缺乏长期性、深入性、本质性的沟通交流。对此,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就要畅通线上信息沟通渠道。通过高校和家庭的主动参与,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媒介,以便于家校双方都能及时了解掌握疫情防控政策、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等,实现家校信息共享。通过家校双方全程沟通、深度交流,以便于家校双方全面了解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制定协同育人计划,实现精准育人的目的。

3.加强家校共育活动指导。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要以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支撑。要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能力,必须厘清家校在育人过程中給所承担的教育职责,密切“非常态”下家校合作良性互动,拓展家校沟通渠道和创新家校沟通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家校教育联络平台,成立共育指导小组,定期向广大家长推送省市和学校疫情防控知识和学校的相关工作安排;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显著优势,组织召开线上家长会,指导家长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和学生学习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贯通,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打造“云思政”教育课堂,打通家校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

二是创新管理落实机制,推动家庭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

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组建家校共育指导小组是家校融合教育的核心,也是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实体;民主机制是保障。用民主机制把家长的关注引导到班级、学校的集体事务和学校良性发展上。

1.创新家校联动的教育形式。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家校配合做好线上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家庭传统教育与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延伸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家校融合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学生德育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深挖抗击疫情的教育元素,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契机,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共同鼓励引导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习惯养成方面,应创新家校融合育人的方式和渠道,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校内外、网上网下得到协调一致的管理和锻炼。在创新精神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进一步转变育人理念,共同打造一种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要内容,以素质教育为支撑的育人体系,给予学生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视角、更高的目标、更多的实践机会。

2.统筹协同育人教育资源。学校和家庭应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协力育人。开展家校融合育人活动要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家长和学生的需要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发“战疫”专题教育网站,注重宣传“战疫”先进事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业态,引领家校融合教育新模式。持续开展防疫知识、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专题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建立系统可持续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深入研究家校融合育人机制,充分挖掘疫情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元素,通过整合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面的力量,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动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建立“家校合力,联防联控,联学联育”的防疫战线,有计划、有目标、有举措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行为倡导、心理疏导,全力以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1.确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相互融合共育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疫情”为教材和载体,实现学习资源、活动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共享机制。紧密结合疫情实际,聚焦家校共育的“契合点”,将“战疫情”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将建立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作为“落脚点”,以各种基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家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动开放,开发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和生活技能,促进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良性发展的持续,进一步实现“家校”融合教育的发展。

2.完善协同育人激励机制。统筹推动家校融合育人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策略、配套文件和评价办法,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家校双方主动融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育人大格局中。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应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丰富育人内容、优化育人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家庭应提高家庭成员的育人能力,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训,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家庭是相互影响、成果共享的。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能激发家长参与协同育人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家长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各自优势,激发家校双方协同育人的内在动力。

总结:

因此,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应建立、健全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家校融合教育机制,不断提高家校融合育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提高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单艳芬.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实践探讨[J].新课程,2021,(11):14.

【2】李龙.新时代高校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山西青年,2021,(11):52-53.

【3】郭双.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有效性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1,(10):16-17.

【4】马娜.基于微传播环境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以珠海市JW小学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6.

【5】韩姝.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J].学生公关世界, 2021,(11):123-124.

作者简介:刘东岩(1983-),男,辽宁绥中人,沈阳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辅导员,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21年2021年度沈阳工程学院研究课题 “疫情下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家校融合教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FDYZX202105。负责人:刘东岩,参与人:陈阳春,翟瑞娟,薛鹏飞,邓苏栩,韩峰,谢欣。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疫情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