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省属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研究

2021-03-24 18:34李育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成果奖省属科研项目

摘要:科研评价体系是地方高校评价科研业绩和成果的重要工具,对地方高校驱动创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武汉市某大学的科研评价认定标准为例,探讨当前地方省属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关键词:地方省属高校;科研评价;评价体系

0引言

高校科研评价是指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校内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的判断,从而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控,并为晋升、拨款等提供依据的评审活动[1]。科学客观的科研评价体系,对高校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积极的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对高校科研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985”或“双一流”高校以及国外高校科研评价的分析与对比。而较少有研究关注地方省属高校,以地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地方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2]。科研评价体系关系着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能否健康发展,也引导着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1地方省属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现状

高校科研成果分为多种形式,主要有学术论文与著作、科研项目及奖励等。由于科研成果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设置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尤为必要。本文以武汉市某大学现行的科研评价办法为例,分析地方省属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与标准的问题。

1.1学术论文的量化评价

A档:在高水平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及以上且为第一作者;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排名要求为前5名;学术专著需为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数量为 1部及以上。

B档:在高水平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及以上且为第一作者;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排名要求为前3名;学术专著需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数量为 1部及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的为2项及以上。

C档:在高水平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且为第一作者;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排名要求为前5名;学术专著数量要求为 1部及以上;获授权发明专利的数量要求为1项及以上。

D档:发表3篇学术论文1篇;参与1条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与出版1部学术著作。

1.2科研项目的量化评价

A档:一类项目要求主持1项及以上,二类项目要求主持1项及以上且经费达20万以上,三类项目要求主持1项及以上;主持横向项目要求单项经费达50万以上;承担横纵向项目要求到账经费累计达到120万以上。其中,一类项目为国家社会科学或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二类项目为其它国家级项目,三类项目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科研项目。

B档:四类项目要求主持1项及以上;五类项目要求主持2项及以上;主持横向项目要求单项经费达30万以上;承担横纵向项目要求到账经费累计达80万以上。其中,四类项目为省级人文社科科研项目,五类项目为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

C档:六类项目要求主持1项及以上;主持横向项目要求单项经费达20万以上;承担横纵向项目要求到账经费累计达60万以上。六类项目为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

D档:七类项目要求主持1项及以上;主持横向项目要求单项经费达10万以上;承担横纵向项目要求到账经费累计达40万以上。七类项目为厅局级科研项目。

1.3科研成果及奖励的量化评价

A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次为三等及以上;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次为二等及以上且在获奖者中排名前5;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次为一等奖且排名前5或二等奖且排名前3;国家一级学会社科奖,名次为一等奖且排名前5或二等奖且排名第1。

B档: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次为三等及以上;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次为三等级以上;国家一级学会社科奖,名次为二等且排名前3或三等且排名第1。

C档: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及以上;行业学会成果奖;

D档:其它科研成果奖。

2地方省属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整体规划和构建

现在国内高校普遍都设立了研究所、构建科研团队等机构,但其科研绩效的评价一直是个热点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构建科研评价体系时通常忽视了整体性规划。与其他高校一样,地方省属高校也承担着国家多种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有不同类型与不同层次的科研團队、研究机构和平台[3],因此应该突破仅针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的局限,追求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2.2科研评价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不同的学科领域,其科研活动的形式存在差异,同时,科研成果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从论文、著作到专利技术等。在评价体系具体指标的设置上,部分高校缺乏对学校学科特点、基础科研能力的考量,忽视学科差异简单采用同一体系标准。具体而言,存在不同等级科研项目之间边界模糊不清,标准不一;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及其产出之间缺乏公认的量化评价标准。

3 地方省属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优化对策

3.1加强科研评价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为高校科研人员创造积极良好的环境,激发工作动力,而不是成为限制创新,施加压力的桎梏。高校的科研评价工作要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使科研评价与高校其他管理制度形成有机整体,与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

3.2完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高校在设置科研评价指标时,要坚持质量导向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数量,在科研质量和数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其次,科研人员创新力和成果贡献度也应当纳入考量范畴。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应该由分别针对科研人员、团队、机构等多方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参考文献

[1]汪静.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10- 11.

[2]唐武生,于洪莉,宋立军,李占国.地方高校科研业绩评价量化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S1):324-327.

[3]胡晓珉,张俊雄,徐文国.科研绩效评价问题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1(06):15-16.

作者简介

李育琛,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成果奖省属科研项目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与分析
省属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研究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特等奖、一等奖)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
省属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趋势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