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腔探析

2021-03-24 18:34崔珍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崔珍丹

摘要: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乃八大样板戏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在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李铁梅“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唱腔,是现今最为脍炙人口的京剧唱腔之一。此唱腔的写作不仅采用了传统京剧的板式、曲牌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风格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间曲调、融入了西方音乐、现代舞蹈等语汇因素。

关键词:《红灯记》“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反二黄快板;垛板

样板戏《红灯记》既保留了浓郁的传统京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西方配器方式,成为了具有革命性和观赏性的作品。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作为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在中国戏剧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折射出半个世纪以来京剧艺术的变革。它孕育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定性于20世纪70年代初叶,在长达十年的不断加工打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外,广大艺术家们在该剧目的辛勤耕耘和用于创新的艺术实践是其成功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该剧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之作。在其后的演出中,经过不断的修改、加工和创新,该剧目成为了中国近现代戏剧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一、《红灯记》的创作研究

提到样板戏《红灯记》的诞生,许多人会想到它是由电影《革命自有后来人》衍化而来,倘若在去探寻其创作根源,追溯其最初的发源以及详细的编年与史诗过程,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笔者通过翻阅书籍,对样板戏之《红灯记》的历史背景、萌生、发展、演变、创新和加工完善的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考证分析,现将其创作叙述如下。

(一)红灯记——《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创作过程

运用传统的表演技术或创作新的表演技术,都是为了塑造人物。但所创造的人物是否真实,是否能够深深地感染观众,最主要的在于是否有实际生活的体验。

《红灯记》1之所以能够获得目前这一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认真严肃地根据毛主席所提出地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进行艺术创造。在这个戏里,我们首先要抓住当时现实斗争生活的主流,把它真实地反映出来;同时又满怀热情地把人们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乐观和向往的心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上述深入挖掘剧本的思想意义,努力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以及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各方面的艺术创作,认真努力地来体现这个精神。

在《红灯记》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领导、专业人员与群众“三结合”地创作方法,确确实实是社会主义时代创作地最好方法。它体现了创作上的群众路线,汲取大家的智慧和才干,把创作搞好。《红灯记》达到目前的水平,很大一部分是“三结合”的成果。“三结合”的目的,概括一句话,就是:为了集思广益,吸取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发挥每个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革命现代戏搞好,更好地为工农兵群众服务。

二、《红灯记》——“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唱腔分析2

《红灯记》经历时间的洗礼,不断地蜕变,在唱腔音乐创作上日益成熟,创作出许多旋律动听、板式新颖的唱腔。以及在伴奏上也不断地创新,结合西方乐器不断创新,创造动听的伴奏曲。

笔者将对剧中李铁梅的“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这一著名唱段进行唱腔分析,试图窥探本唱段的唱腔在伴奏音乐上的创新以及音乐设计者在京剧现代戏音乐唱腔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一)“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腔分析

1972年,中央新闻电影记录制片厂,拍摄了根据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著名唱段进行“花样翻新”的钢琴伴唱,选出了李铁梅唱的“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仇恨入人心要发芽”等十二个唱段。

《红灯记》3 “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腔音乐,是现代京剧唱腔音乐的经典杰作,被广泛改编成器乐独奏曲,充分展示出其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此段李铁梅唱腔《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在所选用的伴奏音乐上,选用的是二黄原板——垛板——反二黄快板的伴奏模式。前两个阶段基本是用右手高声部跟腔,左手分解和弦琵音作为伴奏,最后的反二黄快板是以柱式和弦和八度来作为伴奏的。此段唱腔的钢琴伴奏选择的是A微调七声雅乐音阶,在这中间所运用到的是不同的节拍模式,包含1/4、1/4、4/4、还有散板。整体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就是起伏变化大,情绪的波动十分明显。

在这场戏中,铁梅亲眼看见叛徒骗取密电码的过程,爹爹被捕临别时嘱咐她“出门卖货看气,要与奶奶分忧愁”。李奶奶意识到事情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候,她沉着应对,把三口之家的家史给铁梅讲清楚。奶奶在大段的叙述中声泪俱下地嘱咐她“记下一本泪帐”,要“立雄心,树大志”。此时,铁梅唱的“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用【反二黄原板】-【垛板】-【快板】来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觉悟。

(1)“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反二黄原板】

反二黄原板唱腔的中速节奏、基本结构、上下句的落音和板起板落的基本规律,均与二黄原板相同。由于反二黄唱腔的音域比二黄低,故常有在原有唱腔基础上提高五度的演唱。

第五场中铁梅唱段“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处创作出新板式【反二黄快板】。在传统唱腔里,反二黄是最深沉委婉的,但此部分一反传统反二黄凄凉的感觉,速度加快,表达人物积极奔放的性格。此场次中心人物是李奶奶,且旦角和老旦的音区、声调不同,所以唱腔设计者采用反二黄板式,D 调演唱,定弦从“sol re”下移四度到“do sol”。

京剧院的同志们在这里改造了反二黄,接进了歌曲的音调,一方面保留了它深沉的特色,另一方面剔除了它凄苦的因素。经过编创,出现的是一种昂扬激愤的曲调,唱出铁梅强烈的内心激动。

(2)“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垛板】

在 1964 年版本中,使用【反二黄原板】加垛唱,后接【反二黄快板】,在【反二黄原板】中板起板落,落音也无变化,情绪较为抒情,完全是新腔,比较歌曲化,加入 1/4 拍的垛唱形式,情绪稍加激动,此版本出现记谱错误,应将1/4 拍安排在“今”字前,与后几个版本形成统一。此时垛唱形式已表达不出铁梅高亢的心情,于是设计出【反二黄快板】这种新的板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决心。两种板式形成此段唱腔的两次高潮,第一处是【反二黄原板】长拖腔接的叫散,第二处是【反二黄快板】急促有力直冲到最后的叫散。此时的铁梅的革命思想已逐步成熟。

结论

革命在今天的意义正在变成一个新的仪态或者某种哲学意义上的东西,而在许多时代之青年的心里,也许是时尚,或者是某一种流行,也或者是一种怀旧的依据。后现代的波普艺术家们,在他们单纯的画布上,把铁梅的姿态画得如同某种我们想象的美好世界。“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这些戏中的台词广为流传成为我们的现代词语。他们以政治的名义,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回忆,成为上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特征,成为影响整整一代人审美情趣的“样板戏”。

参考文献

[1]《<红灯记>的台前幕后》(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4月) 作者:沈国凡。

[2]田可文编著《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3]居其宏著《共和国音乐史》、梁茂春著《中国当代音乐》

[4]李松編著《『样板戏』编年与史实》(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3月)

[5]《阿甲谈<红灯记>》(《中国戏剧》,1991年03期)

[6]《京剧<红灯记>出台前后》(《福建党史月刊》1996年02期)作者钟兆云

[7]《革命样板戏——1960年代的红色歌剧》 师永刚、刘琼雄、肖伊绯编著

[8]殷承宗编 钢琴伴唱《红灯记》[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

注意:

李松编著《『样板戏』编年与史实》

2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唱腔创作研究 李宗阳

李松编著《『样板戏』编年与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