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1)

2021-03-24 03:05刘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产教融合高职

刘丹

摘要:在"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背景下,完善高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改革发展之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强化思想教育与人才培养,也能够在不断完善高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升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以“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为导向,分析培养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期间遇到的一些阻碍与挑战,重点研究探讨各种高效率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在深入了解不同人才培养策略与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计算机应用

前言:当前,深化“产教融合”,保障高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代教育事业参与者应当完成的首要目标。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强化职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与衔接,能够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增加社会人力资源供给、扩大就业创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可持续教育发展的目标。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作为当前人才市场比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强化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目标的基础上,为当地教育发展、地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资源配置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持与人才支撑。

一、培养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产业化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地域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水平,能够为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人才培养计划模式,能够促进“产教融合”的稳定发展进而高职教育的高速进度。现阶段,高职教育联合企业制定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在院校接受职业教育时接触更多行业发展动向与岗位工作情况,有助于高职学生充分了解当前行业发展需求,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定位与就创业目标,进而主动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与提升途径[1]。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未来社会重要的技能型岗位,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学习环境与氛围,也能够让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与锻炼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能够伴随终身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差异

在学生的不断扩招,所招收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高低不同,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网络,有些学生在高中时已经了解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达到一定的计算机水平,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证书。这种高低不同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得原本就困难的教育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产教融合”转型的第一道障碍[1]。

(二)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更新很快的基础教学课程。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改革和创新,如果课程教学方法老套陈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将不能与时俱进。那么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就会以失败而告终。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化,缺乏创新改革。因而不能与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互相结合贯通。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师局限于多媒体演示,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教学知识内容往往是陈旧的,不能做到随时更新。这样就会使学生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失去学习的兴趣[2]。

(三)无法与专业课程契合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不同专业没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这直接阻碍了教师为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一些专业课程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也存在可有可无性的心理,因此,最终的结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变得薄弱。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创建计算机教学平台,深化“产教融合”

计算机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其的研究也更深入,发展也就更加迅速,所以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此来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现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且为学生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构建良好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更加先进的专业知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材中。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为双创教育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3]。

(二)计算机专业对接产业,产业促进计算机专业的提升

在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课程上,要想为社会提供高技术的服务,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就必须实施"产教融合"的方针。努力为高职院校教育和企业提供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因材施教,制定适应工作环境的教育计划,实现计算机工程师的高效对接。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更好的让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企业的生产相融合,从而计算机基础应用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促进计算机专业的提升。

(三)打造专业教师团队,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

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应充分对计算机课程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纠正教育方向,还要努力做好培育学生的教育任务、实践任务以及技术服务任务。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准确地找到职业教育的方向。其次,兼职教师和职业教师有义务共同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计算机培训。通过这两种老师的互补作用,可以对所有学生提供非常专业的、清晰的指导。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提供基础知识。企业的兼职教师可以提供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兼职教师和职业教师的比例相当,就可以为所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提供服务。使计算机基础深入“产教融合”当中[3]。最后,建立教师职称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必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职称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励教师改革教育模式,向产教结合方向迈进,深化计算机综合课程教育。

(四)企业化育人模式的试行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结合企业,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与创新。高职院校应该经常与企业沟通,共同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实践分享教学任务。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学校或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开设教室,高职院校的专业活动可以参与到实践当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课程的真正含义。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多样化评价。以往的评价方法仅限于对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和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不能适应“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五)“产教融合”需要找到求同存异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存在是永久性的,但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革创新,确保计算机基础应用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教育系统必须努力满足这些新的需求。这需要的先进设计和实践过程。如果“产教融合”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将是教育领域的福音。

结束语: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发挥产业界资源提高高职计算机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思想,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组织有意义的技能大赛和创业大赛,才能构建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伟平,王启龙.促进校企规范合作全面推进“产教融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15-18.

[2]杨克瑞.“产教融合”:问题、政策与战略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5):35-37.

[3]程允麗,卜旭.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5):161-163+167.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产教融合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