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浙电文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优势、困境与出路

2021-03-24 05:06梅菊操晨润朱迪陆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老龄化

梅菊 操晨润 朱迪 陆阳

摘要:针对社会老龄化在民生、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生态方面产生的难题,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结合国企退休職工社会化管理要求,正试点基于浙电文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该项目凭借着政策统筹与衔接优势,明确了社会化管理前提下企业补位服务方向,充分调动公司资源;发挥地缘优势就地养老,减轻养老压力同时让老同志融入共建;嵌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养老服务。但受限于传统养老观念及社会承接力不足等问题,目前仍存在规模效应不强、功能定位不准、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只有坚持多方协作,依托电力系统优秀行业文化强化规模效益,根据各区域特点,在完善基础功能的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特色社区建设,并在人才保障机制、技术和模式创新上持续发力,才能走出困境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嵌入式;浙电文化;补位服务

0 引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年龄结构已呈现老龄化趋势。其中,18.70%的人口年龄超60岁,总数超2.6亿,在此之前,2010年的普查数据为13.26%[1]。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医疗保健水平有了大幅改善。然而,人均寿命不断提升的同时,生育率却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加深了社会老龄化程度。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15年间,60岁到80岁之间的人口每年平均增加900万,80岁以上的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00万以上。老龄化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将在民生、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生态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适应老龄化的管理需求,国家提出国企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要求[2]。截至2020年,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电力)已全面完成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为了确保社会化移交后退休职工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消除退休职工后顾之忧,浙江电力启动以“浙电文化+社区嵌入式养老”为核心的退休职工社会化协同服务管理,探索基于浙电文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实施道路,已取得初步进展。如何充分发挥浙电文化优势,厘清现阶段的发展困境,在已有体系上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基于浙电文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优势

1.1 政策优势

政策优势体现在顶层设计对养老难题的重要指导作用。良好的导向有利于统筹资源,促进各界力量联动衔接,最大化挖掘有限的潜力。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要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同时,浙江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3],不仅仅是财务上的共同富裕,更是公共服务上的跟进。

方向明确的政策指导,是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大前提。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电力通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在把养老相关政策吃准、吃透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政策,把握节奏力度,精心打造“温度离退、获得离退、学习离退、价值离退、智慧离退、成就离退”六个浙电文化品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确保退休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明确社会化管理前提下企业补位服务方向。

1.2 地缘优势

地缘优势体现在养老服务嵌入社区,退休老同志能够就地养老。在情感上,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符合传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理念,满足了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的愿望;在成本上,减少子女探视经济成本,节约探视在途时间成本,有效缓解了老同志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持续照顾压力。

老同志的价值和力量,是反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好财富。浙江电力的退休老同志在价值传承、经验传递、带动青年员工持续进步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在享受养老的同时,老同志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培训老师、员工带头人等身份协助企业开展青年员工培养,承担起红船精神价值传承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余热。

1.3 专业优势

专业优势得益于政策推动资源整合,在社区既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嵌入第三方养老机构及其提供的养老服务。在此场景中,老同志即使没有入住养老机构,也能在家附近接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巩固了地缘优势。通过组织健康咨询、养生讲座、文体培训、民间技艺分享等精准养老服务,让离退休职工不出社区就能参与学习、娱乐活动,以及享受专业团队的关心照顾,为老同志开展各项精准管理服务,同时也为老同志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优质的社会第三方服务力量,是破解传统养老方式局限性的关键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老同志提供托管之外的专业化入户照料,以及伤病恢复期康复护理服务,支撑了居家养老功能;依托社区闲置场地建立床位,为老同志提供短期、长期的住养及上门疗养等服务,为医养同步提供了基础,充实了社区养老内涵;将养老机构的资源和服务搬进社区,弥补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专业化水平的不足,拓展了机构养老领域。

2 基于浙电文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困境

2.1 规模效应欠缺

可以预见,养老服务在社会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但究其本质,养老服务项目的承担的是社会福利的保障,是典型的微利行业。现阶段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仅在北京、上海及其他几个试点城市小规模探索,还不具备在全国推广的条件。虽然有政策优势加持,但尚未形成完善的落实细则,具体优惠和补贴难以兑现。此外,由于养老行业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且经营成本高、盈利能力弱,民间资本参与嵌入式养老项目建设意愿不足,社会承接能力受限,加大了规模化阻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浙江电力已在嘉兴开展试点,联合嘉兴市老干部管理局、嘉兴市硕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浙江公司首个“红船温暖家”乐活驿站,选址于退休职工集中居住社区。从前期建设经验来看,作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试点,乐活驿站的公共服务特性尚未被社区居民认同,习惯性将其等同于企业的职工活动中心,鲜有人选择于此接受养老服务。此外,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部分离退休老同志仍不愿选择除家庭养老以外的模式。因此,乐活驿站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和社会公信力,规模化受限导致其综合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2.2 功能定位模糊

社区嵌入式养老的主要功能是补位服务,即衔接传统的家庭、社區和第三方养老模式的多方服务纽带,重点关注的群体应为高龄自理、半自理或者因病治疗后仍需专业护理的老人,在需要养护时提供日间照料并辐射居家老人,是养老服务形成高效协同的闭环,而不是割裂式的跳出传统模式的范畴,甚至取而代之。虽然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加持,但根据其他试点城市的实践经验,往往还是会出现定位不精准、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错位等问题,导致嵌入式养老服务被简单地建设成只提供长期托养的社区养老院、过于侧重生活休闲的职工活动中心等“贴牌产品”。

由于企业管理和社会化管理存在着诸多差异,在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初期,浙江电力已建成的乐活驿站,重点侧重于老同志生活方面的服务。对于老同志医养方面的服务,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如白天托管、康复疗养、养老食堂、精神关爱等,主要依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而对居家老同志的辐射支持措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对社区独居高龄老同志、愈后仍需康复护理的老同志以及高龄半自理老同志的全托照料和短期住养。

2.3 人力资源匮乏

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必然需要依赖人力资源。然而,目前养老服务业主要的困境是,护理员数量缺口仍在加大、年龄整体偏大、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综合素质不高[4]。受限于行业劳动强度与工资待遇不成正比、社会地位和晋升空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招不到年轻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难题。

从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高校养老护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比较丰富,但初入养老院还未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服务老年人的时候,存在“理论虽好但无处应用”的尴尬,仍需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驾驭各种情况的能力。另一方面,年轻人晋升通道不畅,随着技能水平的提升,工作找不到持续发力点,且转行可选择的机会较少。

3 基于浙电文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出路

3.1 多方协作强化规模效益

政府层面,坚持主导地位,合理调整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门槛,对行政审批的流程进行简化,在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上加大力度,把政策优势化为具体工作动能;社会层面,探索多种经营模式,鼓励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等形式,提高社会承接能力;经营层面,倡导品牌化经营方式,促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规模化,打造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针对社会化管理现状,发挥企业纽带作用,与老干部局、地方社区等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服务力量,打造政府主导、社区管理、多边合作、开放共享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实体。同时,依托电力系统优秀行业文化、老干部领域优秀精神文化成果,积极传播正能量,在老同志群体中营造良好的品牌氛围,提高社会公信力。

3.2 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

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同志,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法律咨询、精神慰藉及紧急救援等上门拓展服务;对于缺少居家养老照料半自理或不愿意去养老机构的老同志,提供托养服务;对于自理老同志,提供学习、书画、歌舞等生活娱乐以及日间照料活动。

在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作为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应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北京市通州区按需建设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值得参考借鉴,通过开展“一乡一特”养老服务创新项目征集,鼓励各街道、社区打造各具辖区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既有推动区域资源联动的项目,也有“顾问式养老”项目;既有邻里互助养老创新,也有社工赋能养老服务探索。

3.3 新技术做支撑创新模式

为了逐步缓解人力资源压力,必须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合政策扶持、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以及加强岗位宣传。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的发展势必要快于人才结构的调整,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亦能起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在模式上,南京市探索出的新方案“时间银行”值得借鉴,以政策为支撑,鼓励年龄相对不高且具备自理能力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可在今后需要时提取时间兑换服务。此外,浙江电力正在探索基于“互联网+乐活驿站”的退休人员社会化协同服务管理,杭州市余杭区的智慧养老模式值得参考借鉴。基于“互联网+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将养老资源、供需信息网络互连,技术整合养老数据智能终端设备,针对社区用户的需求共性,实现医疗、旅游、金融、地产、健康、餐饮等资源贯通,民政、人社、公安、卫健等部门信息共享融合。

参考文献

[1]童玉芬.中国人口的最新动态与趋势——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04):15-25.

[2]汤建明.有关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1(20):103-105.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18):4-10.

[4]陈瑞,荣宁,甘宁,方雪妮,刘敏,董建新,沈旭慧,沈国丰.浙江省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33):4113-4117.

作者简介

梅菊(1979.11-),浙江嘉善人,本科文化,高级会计师,现主要从事工会、离退休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老龄化
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结构性影响
——总效应、异质性与时间上的结构性特征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浅析女性老年人活动状况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杭州民营养老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
太极养生在老年人群中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