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2021-03-24 10:36张杰檀凌志熊英达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构建研究实践课程

张杰 檀凌志 熊英达

摘要:在金融行业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为向金融行业培养出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需要提升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切实解决金融专业在实践教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加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领域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和使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技为金融业全新赋能,让金融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领域。对于金融科技,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复合型金融发展新方向,是现代化潮流技术驱动下的金融改革和创新。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金融业的发展形态,也掀起了新的金融发展浪潮,成为金融业蓬勃发展的新动力。在这样的趋势下,高校对金融行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当下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既让行业发展始终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也让金融业的发展助力于社会经济建设。

一、高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校内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金融行业是实操性和解决问题指向十分强的行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能否胜任岗位的重要指标。目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是通过实习、专业训练、职场模拟等方式完成。随着各类技术的进步,运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认知提升和实操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多数的软件任务设置上过于简单,流于形式,难以为学生提供真实化的金融环境,与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发展和行业形势脱节。此外,由于缺乏真实环境,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在学习积极性和思考上难以激发动力和自主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满足金融行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一)完善校内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需要在注重学生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善金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空间等,还要将充分分析学生在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等方面的学习需求,根据金融前沿知识发展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做好校内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从而为学生营造分析软件、模拟交易系统等实践氛围。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还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启发观察能力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金融实践学习的不同设想,合理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学校需要加大校内实践课程教学的设施投入力度,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创建金融专业实践课程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形式,提升实践课程教学的水平,还要着重开发与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有关的电子课件、软硬件实验室装备等,培养学生在金融专业学习方面的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用能力,帮助学生较为完整的认知与金融业务有关的知识和内容,达到对学生能力全面培养和发展的目标,这样也能更好地将校内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工作落实。

(二)授课内容引入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金融必谈的话题之一。在课程“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作为重点章节,课堂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防范。风险防范的内容,我们可以以支付宝为例。例如,使用支付宝支付服务需要先注册一个支付宝账户,分为“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用户使用支付服务需要实名认证,这是央行等监管机构提出的要求。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条款释义。该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应当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登记并采取有效措施验证客户身份和基本信息,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建立客户唯一识别编码,并在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采取持续的身份识别措施,确保有效核实客户身份及其真实意愿,不得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通过向学生展示法律法规条文,使其了解支付机构的实名认证行为是有法可依的,作为用户,我们也应当配合支付机构的实名认证工作,正视实名认证。

(三)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和产业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人才培养环节中,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提供方,金融行业是需求方。供需相脱节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阻碍因素。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对于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深化产教融合将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与金融企业的交流合作,减少供求方与需求方的信息差将有力地避免人才培养中的阻碍因素。了解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现,必须在校企交流和实践上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校企协同育人上,高校应注重与一线金融企业和机构的沟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上拓宽领域和合作方式,采用多元化和结果导向的实践方法,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四)高校重点打造金融和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专家教师队伍

金融科技是基于新兴科技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为此高校应着力打造双资质团队。从学科领域教师继续教育的角度来看,虽然金融和科技的领域教师专业基础扎实,但一部分教师实际专业能力仍显不足。政府应积极推出与地方高校合作的多层次、跨区域产学研平台,同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支持一线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在课程设计上,将金融科技的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分,高校根据金融科技专业的特点设计符合时代趋势的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意向选择专业的子方向。

(五)完善学生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高校金融专业为强化实践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构建学生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方式,做好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监督等工作。一方面,高校可以构建可以满足学生实践课程考核和学习需求的标准制度,定期对实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地点、教学情况等工作进行评价、监督等。在教学步骤监督、资料来源等工作的监督中,也需要了解高校在实践教学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增强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和考核过程中的针对性。同时,实训教师还需要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对学生实践、实训环节进行记录等形式,做好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等工作。教师可以采用全面审核学生实训、实践结果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在实践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填写实践教学杂志、完善实践教学方案等,不断将实践课程建设和教学考评等工作落实。

结束语

在高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完善校内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结合金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情況,提升校内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万思杝.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03):88-91.

[2]杨亚慧,彭哲.地方高校财经类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国际金融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0):211-214.

[3]黄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3):93-95+113.

[4]白锐.高校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丛刊,2019(10):175+181.

[5]崔兴佳.高校金融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纳税,2018(19):228.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构建研究实践课程
高职卓越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室构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研究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构建研究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