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路径探析

2021-03-24 11:06孙振森张燕陈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大学生

孙振森 张燕 陈聪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知识分子中的主力军,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新时代高校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路径探析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院的重点工作。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院节庆教育活动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的宣传、学生管理等部门发挥部门优势,密切合作和相互协调,如此方能做到群策群力和全员育人。

一、爱国主义情感培育仪式化逻辑梳理

仪式彰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具有深刻持久的教育效力;它在强化人的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政治认同以及信仰塑造等方面发挥着整合、渲染与凝聚功能。而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仪式化,是指教育者以仪式共情活动为媒介,有效利用其符号象征属性,精心设计各种与年青心灵同律动的爱国主题教育,创设一种铭记伟大时刻的特殊节点和共情语境,营造“视界融合”的动态交互时空和具象化情境感染力场。仪式能够在最深的层次揭示价值之所在,通过运用隐喻的、联想的共情方式烘托出一种寓教于乐的动态情境,触动年青人的发散性思维及想象,让不被直接感觉到的精神气质、价值理念和情志信仰等变得可视听、可触摸,进而引发青年群体强烈的情感触动和精神共鸣,他们共同的群体心理和秩序得以再现和强化,在理性自觉和非理性直觉的融合中不断的模仿反馈,在互动交流中自觉规范校正自身行为与价值观。这种爱国主义的主题仪式文化,重视观照青年的精神生活维度,直抵他们内心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诉求,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实现爱国情感—意志—行为的不断转化升华。仪式感能够凝聚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情感能量与精神收益,青年人通过仪式的反复回味和再体验,爱国主义信仰才能得以逐渐生成,并作为一种人生的动力源固定下来并持久发挥作用。

二、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一)加强校园文化熏陶,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甚至价值取向的形成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校园文化体现和涵盖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所大学的内在精神力量的集中展现,蕴藏着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塑造力。校园文化通常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组成,物质文化体现在学校的外在容貌,如建筑雕像、环境绿化等,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内在气质,如学习气氛、规章制度、师生精神风貌等。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校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要有所展现,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在教学楼、学生公寓、文化长廊等地张贴爱国格言标语、悬挂英雄画像,镌刻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上,要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作用,通过举办爱国主义的文艺汇演、知识竞赛、事迹报告、专题讲座以及书画摄影展等活动,结合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的传播宣传,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校园文化圈,发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激发大学生刻苦拼搏、赤胆忠心、甘于奉献的爱国情怀。

(二)培育人文情怀的现实载体

人文情怀是一种人类对自我的关心和关怀,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重视人的生存、价值与发展,知道如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追求人的真善美,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家书是千百年以来维系骨肉亲情的精神纽带,家书里的一笔一划承载着人类特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品读红色家书,可以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孝敬父母、关爱子女、教育子女做人处世原则的高尚道德风范。为父母尽孝、关心父母和子女的身体健康、关注后辈的前途与发展、勉励子女和亲人勤读书多吃苦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育子女要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这些方面处处闪现了人文情怀的印记。一封封泛黄的红色家书承载着革命先辈内心深处最炽热的爱国之情、最细腻的血肉亲情,虽然语言文字简单质朴,却能感受到有血有肉的革命情怀和革命家高尚的道德修养。红色家书里革命先辈呈现的“仁义”“礼仪”“智慧”“诚信”“道德”“忠诚”“孝道”“廉洁”“勇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团结友爱”“关心帮助他人”“热爱劳动”这些思想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最生动的体现,并且与新时代背景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

(三)掌控爱国主义情怀的政治方向

深化社会实践涵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其终极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爱国报国的实践中去。传统的显性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以说教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可能会造成有些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一知半解,对相关政策方针无法做到较好的自觉内化。要加深学生对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题、矛盾困惑、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等的理解,就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主动深入到社会改革发展建设中去,在具体的实践中,寻求科学的答案,做到多一些忧患意识,少一些抱怨情绪。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调研、公益文化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山区义务支教,重走长征路,参加爱国主义义务宣讲团等,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学习基层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可以真切地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将这种情感自觉外化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能意识到自己未来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前景,能够较好地做到对未来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规划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从而提高了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认知社会的素质,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做到爱国理论与爱国实践相统一。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节庆期间,一方面将节庆文化与内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当中;另一方面与学校各院或系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感悟节庆文化的深刻内涵与魅力,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结束语

高校教育的一项核心工作在于立德树人,而融入思政教育的宗旨中,自然也包括了立德树人的选项,全程、全员、全面的思政教育,可使立德树人的效果变得更好,而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正可以向“三全”的理想邁进。借助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内容,高校开展的思政教学工作,会有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并进一步改善教育感染力与有效性,彰显出立德树人工作特色。

参考文献

[1]颜福维.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路径研究[J].长江丛刊,2019(32):110+122.

[2]黄莹.“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J].管理观察,2019(31):110-111.

[3]张波.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J].人民论坛,2019(29):128-129.

[4]张继伟,林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9(30):115+119.

[5]陈玉婷.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兼论继承五四传统[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03):145-149.

猜你喜欢
大学生
杨毅帆: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足迹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