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1-03-24 12:43王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高校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进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蓬勃发展的根基,更是指导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帮助。立足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明确传统文化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指导思政教育高效开展、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对此,本文围绕高校思政教育,分析了融入傳统文化的必要性与教育问题,同时提出以“设置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建设”“整合新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包含了道德思想、文化观念等多重内容。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不仅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全力传承传统文化,借此升华教育内涵,为其提供思想理论指导。同时,融合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质、规范其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实现全面发展。对此,高校要明确融合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策略,通过整改思政教育的各方面问题,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增强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立足本质而言,传统文化与民族利益息息相关,对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培养全民族道德情操具有重要帮助。其中,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其内涵与特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理论,可以丰富、拓展其教育资源,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1]。

(一)显著提升高效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引领其精神风尚具有重要帮助。立足本质而言,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中的“德”具有同一性,如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等,都是丰富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可显著增强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同时,在教育期间,教师需要借助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全其人格三观,还要指导学生明辨是非,鉴别利弊,而借助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可以准确鉴别、远离不良文化与不利事物。

(二)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优秀的精神品质,需要大学生学习了解并大力传承。其中,传统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尊老爱幼、拼搏进取、爱国爱家等,都是重要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政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时,高校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明确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所在,应肩负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任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对此,高校要积极整合传统文化内涵,明确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有机结合,在落实思政教育的同时,带动全体学生自行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彰显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三)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近些年,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期间面临一定挑战。在借鉴、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文化取向出现偏差[2]。因此,高校要全力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将其充分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学会杜绝不良主义,讲传统文化作为教育与社会稳定发展的武器,充分挖掘其内涵更好地捍卫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

现阶段,人才培育具有多元化特点,高校除了培养专业人才,还承担着落实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担。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在新时期更注重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虽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但在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时的积极性较差,缺乏良好的传统文化感知力,未高度重视自身肩负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3]。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未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在理解时过于浅层,无法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二)教师与学校方面

高校教师在融合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时,为了紧跟时代发展,会选择新型融合方式,如整合网络新媒体、开设公众号、设置专门网站等,旨在提升高校学生参与思政教育、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未高效把控热点话题,缺乏良好的整合能力,导致融合传统文化的效率较低,未充分发挥新型教育方法的应用价值。特别针对个性鲜明、思想独立的“00”后学生而言,教师承担着较大的教育压力,未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此外,针对学校方面,部分高校未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没有积极设置网络信息平台,在教育期间未提供舆论讨论平台,导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阻碍了思政教育高效落实。受此影响,不仅加大了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难度,同时降低了思政教育水平,无法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需要。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设置多元化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高校学生需要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保持良好的德育素养。对此,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要指导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扎实理论基础,还要借助实践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加强实践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中,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设置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全力参与。在实践中,教师要借助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设置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主题,在学生课余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帮助学生深刻感悟地方传统文化,借助地方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发展观念。又如,教师可以结合相关专业,借助传统文化资源,定期开展“国学专题教育”“传统文化实践体验”等。期间,大学生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社团,指导更多学生深入了解、传承传统文化。

(二)借助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有效融合渗透传统文化

高校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弘扬,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与伟大力量,在根本上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一来,可显著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传统文化持续性、全方位的影响学生。在教育期间,教师要借助思政教育课堂,作为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应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健全人格、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同时基于学生的喜好需求、认知特点,优化融合教育方案,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此外,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采取多元化的融合策略,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不断优化思政教育方案,通过深层次融合传统文化,切实实现教育目标。

(三)大力开展高校文化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除了落实思政教育,高校还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品质、增强其核心素养。例如,高校可定期开展校园讲座,借助传统文化内容,或设置传统文化主题,帮助学生在讲座中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知。期间,讲座内容可以重点突出传统文化美德,如勤俭节约、尊重师长、乐于助人、努力拼搏等。同时,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微课视频、公众号推文等,制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定期观看。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逐步引领学生,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弘扬、传承文化提供重要帮助[4]。

(四)整合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拓展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立足互聯网时代,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持续拓展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实现有机结合。其中,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的速度较快,且内容多样、影响广泛,高校可以借助校园网站,利用抖音、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积极传达传统文化。同时,高校可以定期推送传统文化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努力学习,深入了解文化内涵、感受文化熏陶。最后,高校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应避免生硬、单一的教育方式,需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切实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期间,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开展实时互动,可以整合社会热点,在此期间渗透、突显传统文化,增强教育质量。

结语

总结上文所述,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遵循教育方针,积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剖析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水平。其中,传统文化融合思政教育可以加强教育有效性,还能引导学生了解、传承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品质。对此,高校要结合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设计有效的融合策略,全过程渗透传统文化。在教育期间,教师要积极设置实践活动,为渗透传统文化提供载体。同时,教师要高效开展思政教育、做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整合新媒体、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拓展育人途径、提升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2):106-108.

[2]肖敏勤.微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学中网络媒体技术应用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104-105.

[3]孔繁贵.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初探[J].汉字文化,2021(22):175-176.

[4]谢大平,匡小静,祝军.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内涵与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1(11):53-55.

1981年11月出生,男,汉族,四川眉山人,职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高校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