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

2021-03-24 13:35梁江辉杨雪梅于汭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网络环境大学生

梁江辉 杨雪梅 于汭渲

摘要:当今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必须“场所”。网络在带来极大便利及享受同时,各种网络违规现象及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大学生是掌握一定网络知识、技术的特殊群体,喜欢探索、体验各种互联网应用,如果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薄弱,就容易发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甚至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主力。来自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数据表明:在2008年我国立案侦查的10万多件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中,青少年犯罪占比达到70%以上,其中大学生犯罪则占青少年犯罪的17%,且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对策

引言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重点,通过专业课程教育的改革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以及安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但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限制,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育队伍水平较低等问题的限制,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会影响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无法满足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需求,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高校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掌握网络舆情内容,结合高校专业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基本需求,构建完善性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性

(1)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彻底战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方能真正建立起来的思想武器。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事业成败、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福祉,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确保高校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渐推广,尤其是高校教学的开展更离不开现代化系统应用,而先进的教学系统依靠的是实时数据的更新与维护,这就对高校网络的“健康”提出较高的标准与要求。一旦校园网络被黑客入侵或被病毒侵入,相关信息化教学系统的网络相关应用将暴露在网络风险下,数据更新、成果上传、课件存储等重要工作都会存在遗失、泄露的风险。所以确保高校网络持续稳定运行,是对强化高校网络安全、实现长期信息化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特征及类型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使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系统或者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对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犯罪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犯罪主体突出的高智商性;二是犯罪方式的隐蔽多变;三是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四是犯罪自身虚幻性。从各种有关事例来看,大学生网络违法违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上诈骗。如在互联网上通过信息、QQ、微信、网页等发布广告或通过聊天、私下联络等方式,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承诺”交钱可降分录取、免试入读成人本科等诈骗钱财;二是盗取出卖学生或他人信息。如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同学个人信息,甚至通过网络入侵学生工作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图书馆等学生信息数据库批量盗取个人信息,然后非法出售获利;三是随意或故意转发可能引起重大恐慌或不良后果的不实信息。如社会上一些人,出于私愤或对社会不满等原因产生报复心理,故意制造并在网上发布一些虚假信息,目的是引起社会恐慌、制造群体矛盾,引起民众对党和国家的不满等,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容易轻信谣言,盲目跟帖、随意转贴,极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在论坛和QQ、微信群等自媒体上发布侮辱、诽谤等过激言论。如出于对同学的私愤或对学校某组织、部门的不满,故意捏造事实,在网上发布侮辱、诽谤言论,以引起“轰动”效应,产生重大不良影响。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法制安全的教育对策探讨

(一)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思维引导方案

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校教育人员应该改变以往思想,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细化思维引导方案,并在实际教育引导中做到:第一,高校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需要将高校网络舆情作为重点,通过核心注意价值观念的强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避免由于学生思维不足出现的思想偏差,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第二,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结合网络舆情内容,完善教育方法,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安全管理内容、舆论引导方法等,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及创新提供支持。如,对于学生干部而言,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通过网络议程的设计,掌握校园舆情的主动权,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台上发布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为高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完善高校法制安全教育体制

第一,增加国学教育在公共选修课中的比重。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课的通识教育,在当下的高校依然很有必要。在物欲横流的大潮中,群体性内心充满焦灼与不安。儒家的“明德”“至善”,“释”家的宇宙人生哲学,“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经典传统文化帮助我们现代人回答了何谓人?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生与死的追问?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应当在大学阶段给予青年开启智慧的启迪与教育。没有对人生根本性问题的清晰认识,年轻人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时是迷茫和困惑的,容易遭受网络诈骗。第二,将法制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分制。法制安全教育课程可参照高校现行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式展开,即每学期都有固定学时和学分,学时方面保障了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时间,计学分能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这种教育模式避免了学生“灌耳音”“走过程”的形式化普法宣传,使学生踏踏实实对发生在身边的法律现象进行探究并主动学习。只有制度上有了保障,才能提高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水平。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认同感、责任感和意识形态安全意识

青年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主动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明辨是非,避免被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负面信息动摇和影响;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磨练意志,积极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应该养成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习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才干,检验理论知识的可靠性,有效分辨网上的海量信息,辨别真伪,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理性心态对待现实问题,在报效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结束语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教育缺失只能通过多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高校应该担当大学生法律法规教育的主责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法活动,让大学生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守法、护法,避免因网络不当行为而触犯法律。

参考文献

[1]王云丽,谢俊,谢佳迪.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2(6):1—5+124.

[2]张丽红,互联网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20(2):81—83.

[3]朱华西,谢厚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内涵与机制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4—75+78.

[4]朱艳.试论当代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7):238—239.

[5]周猛.总体国家安全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研究[J].时代报告,2020(12):36—37.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网络环境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