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2021-03-24 16:37李国龙张燕付鑫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新时代创新大学生

李国龙 张燕 付鑫甜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阶段,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思想也多样化发展,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大变局环境下,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很易让大学生产生极端想法,因此引导大学生守住底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刻不容缓,而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一,效果浮于表面,大学生认同度较低。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

引言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需给予其足够的重视,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重心为学生的学业,这本没有错,但是仍需分配足够的资源资金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如此才可在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下,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措施,使其免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信仰转化为爱国主义的时代品质

当前,我国正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等多种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多种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3]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会通过各类网络信息碎片化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完善阶段的大学生容易出现迷茫和困惑,甚至出现误解和冲突。只有不断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其科学、合理、客观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其理想信念,从而在面对我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时,甚至于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时,能够把握主要矛盾,凝心铸魂、固本培元,充分认识到我国为人类抵御传染性病毒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所做的贡献,将思政工作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战疫能效,这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对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历史的传承以及弘扬

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及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与命脉,其中含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加强大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才可加强大学生的认同感,提升其对国家文化底蕴以及先进文化生命力的信心,以此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产生的效果,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时代旋律与中华文化来影响大学生的所言所行,使其能够主动肩负起国家崛起的使命。

二、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一)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老套,学生难产生共鸣

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学生生涯,目前存在的形式有课堂教育、参观相关场所、参与社会实践等相关团学活动。课堂教育学生普及面广,但属于被动接受,课后成效不明显;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红色基地等成效较好,但由于经费、安全等问题,不适用于大批量学生,普及面较窄;参与社会实践等相关团学活动,需组织者精心策划、参与者全力配合,活动成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爱国主义教育普及面广的方法较为单一,受众群体少,难以使广大学生产生共鸣,成效不明显。

(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未能实现育人工作与育人时效的完全结合

党中央《爱国主义教育纲要》颁布以来,各大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学生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个别高校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时代感和对当前疫情防控实际的联系,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精髓不能“精准滴灌”给学生,把抽象的东西不能生动化,以至于造成了学生在迷茫中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片面化认知;另一方面有些高校不能对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与时俱进,未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致使青年大学生虽然爱国情绪高涨,但是对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爱国主义内涵认识不够深刻,爱国主义行为理性不足。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一)加强校园爱国主义宣传,提升思想认知,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氛围,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时刻接受熏陶。首先在校园基础设施中加入爱国主义元素,如在走廊、宣传栏、空白墙壁等地方设置伟人语录、会议精神、历史英雄等,让其发挥隐性教育,潜在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第二,可设置宣传标语,强化思想认知,如在校园人流量多的地方悬挂横幅,朗朗上口的标语让学生将爱国信念内化于心,突破以往的宣传形式,如传统的红色横幅标语可换成彩色,增强视觉冲击力;第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爱国主义的实效性,很多学校会有宣传大屏、广播站等,可用特殊节假日进行短视频、短音频宣传,既能顺应新形势,又能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第四,将爱国元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学校校服、校旗、包包、本子等,可結合红色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设计,既能引领时尚,又能起到积极的正能量传递作用,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

(二)坚持外部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统一

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或者思政课教师自己的事情,也绝不仅仅是学生某一阶段、谋一时期的学习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始终,贯穿于人生成长路上每一个阶段。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三全育人”体系相结合,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这根弦根植于教育者的头脑中,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以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方法进行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依据,而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能起到引领、塑造的作用,而决定事物性质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内因,即学生的自我教育。要以引导、启发、浸润的方式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实现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转换

一是将以道德文化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向以政治引领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转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从价值观的层面上升到政治高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内容、新形式、新载体和新思路谋划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将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时刻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三是将较为形式化、单一化、被动化的教育模式向以增强实效性为着力点的教育模式转换。高校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结束语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育机制,搭建有效平台,丰富教育形式,树立大学生感兴趣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院校、社会、单位三方协作,形成爱国主义教育良性循环机制,培养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付星吉,杜晓婷.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8]:7-9.

[2]李滨娜.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哈尔滨示范大学,2020.

[3]张百党,高艳杰.新时代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96-100.

[4]魏则胜,吴琼.构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21[9]:37-39.

[5]张晓宾.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作家天地,2021[15]:179-180.

猜你喜欢
新时代创新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