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制定调研需求分析

2021-03-24 18:05王凤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调研分析双高计划

摘要:“双高建设计划意见”提出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教20条”对于职业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等要求。结合高职院校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情况和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定位、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等结论。

关键词:“双高计划”;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标准;调研分析

1调研目的

通过对行业、企业、学校和毕业生的全面调研,为高等职业学校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奠定工作基础,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具体体现为:通过调研相关行业国内、国外发展总体形势;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等对行业有关技术技能领域提出的新要求;有关领域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行业人才结构现状。通过调研企业、学校、毕业生了解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调研方案设计

2.1调研对象

(1)港口物流相关行业

通过查阅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及相关文献,调研港口物流行业总体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发展

倡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

(2)港口物流类相关企业

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港口物流类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调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专业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调研企业对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情况以及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调研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及建议。

(3)开设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

对国内开设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调研,调研本专业教学基本情况和专业招生就业情况、现行专业教学标准使用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情况等。

(4)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选取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近5年毕业生,通过调研了解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2.2调研方式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电话网络访谈、现场访谈、网站查询等多种方式,并对问卷开展了统计分析、归因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3调研实施及调研内容分析

调研实施过程中企业问卷发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高职院校问卷发放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毕业生问卷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9份;同时现场访谈企业8家,现场访谈院校4家,现场访谈学生30名。

3.1行业调研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港航企业在传统港口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吞吐量增速减缓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更为稳定的发展。在国内港口快速发展、港口贸易的支撑下,我国港航企业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积累港口建设、投资、经营实力,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十余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对于职业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等要求。[1]《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

因此,大力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港口码头操作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独立从事国际物流、港口码头操作的高素质港口物流管理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3.2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选取了51家港口物流相关行业的企业,兼顾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涵盖了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目前主要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码头装卸公司、货代公司、船代公司、报关行以及综合型物流公司。

(1)企业对于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

对企业近5年和未来5年的用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调研的企业中,最近5年招收20名以上专业毕业生的企业数量占到31.48%,占比最大;未来5年招收20名以上专业毕业生的企业数量占到33.33%,占比亦最大。

(2)企业对于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

调研过程中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统计结果分析,企业最为看重的非专业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服务意识、抗耐压性;企业最为看重的专业能力为业务操作能力、办公软件能力、专业外语水平。

(3)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及具体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搜集整理企业的招聘信息、现场座谈走访不同类型的企业、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度交流等方式,对现阶段港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五大类:货运代理类、港口码头操作类、船舶代理类、单证操作类、物流管理类。

(4)企业对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评价

通过与企业内负责指导新人的资深员工以及负责人事招聘的主管进行深度交流、企业问卷的方式,将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4个层面:知识、能力、素质、心态。知识评价所学专业对口,具备本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上岗较快;知识过于理论,不够深入扎实,无法直接运用于实际操作,需要在岗位上再学习;能力方面学习适应能力较强,对业务知识学习掌握较快;素质方面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但仍需加强;心态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并希望能够独当一面;心态较着急,在港口物流行业能坚持1-2年的人员比较少。

(5)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的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在教学方面,具体表现为将最新的行业标准、行业规定渗入课程内容,将企业中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中,多开展企业现场教学、场景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企业普遍认为仅仅具备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很难达到当前企业的用人要求,需要在已有的主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拓展课程的多样性,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具体增设课程类别主要有职业素养类课程、职场情商类课程、相关法律类课程、办公软件类课程、“互联网+”行业相关课程等。

3.3学校调研

在学校开设课程内容方面,通过调研发现公共基础课比较类似,与企业调研类似,港口类课程开设学校偏低,主要是现有毕业生在港口企业就业的偏少,因此为适应学生就业需求,很多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专业拓展课程各校内容差异较大,因各校所处地理位置差异,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含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职业面向方面,在调研的15所院校中,其中13所院校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均定位为港口物流企业、船舶公司、货运代理公司、船舶代理公司、报关企业、报检企业、各类码头公司等生产第一线企业输送本专业人才,货运代理类岗位排名第一位,占比33.23%,其次为单证操作类岗位、物流管理类岗位、港口码头操作类排名比较靠前。在毕业生考取行业有关资格证书情况,专业学生主要考取货代证、单证员、报关员水平测试等,有校企合作的学校还会结合企业考取企业认证资格证书等。

3.4毕业生调研

选取了近300名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调研内容包括对在校期间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评价、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

(1)对专业教学的总体评价

专业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合理性、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性、教学资源能够满足自主学习需要、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教学实训设备的先进性、职业技能訓练能够满足工作需求、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八个方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评价得分最高,毕业生最为满意,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得分最低,毕业生评价不高。

(2)毕业生取得职业能力相关证书情况

目前毕业生取得职业能力相关证书主要为货代证、国际贸易单证员、验箱师、报关证、叉车驾驶证。

(3)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

通过与毕业生深度交流结合毕业生问卷的方式,将毕业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进行归纳总结,课程开设方面,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在不同岗位的毕业生表达了对业务操作类、外语类、职场社交类、计算机软件操作类四大类课程的需求;顶岗实习方面,由于毕业生所处工作岗位不同,对于顶岗实习的内容和安排上意见无法统一,但普遍认同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并且有36.29%毕业生认为顶岗实习时长在0.5年以内最为合适,比重最大。

4调研结论分析

4.1行业需求从临港物流向港口供应链管理服务升级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精细化,港口参与全球价值链构建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港物流也逐步往港口供应链的服务升级。围绕港口作为港口供应链的核心节点,现代航运服务业高端环节在临港区域也逐步聚集。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港口的智慧化,整个产业的智能化也在逐步发展,因此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升级,行业需求已经逐步升级为综合供应链服务,并逐步升级为智慧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同时在企业调研过程中,单一的岗位知识人才已不能满足港口物流类企业的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转变为具备综合港口供应链上下游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4.2企业人才需求向综合化、素质化方向发展

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排名前三位业务操作能力、办公软件能力、专业外语水平。企业学生的非专业能力要求排名前三位自主学习能力、服务意识、抗耐压性。由此可见,港口物流管理作为服务型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重视的仍为实操能力,要求在实际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同时企业并没有把学历层次排在前三位,而是最为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需求学生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并加强终身的自我学习。

4.3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院校调研结果显示公共基础课比较类似,专业核心课程虽然在课程名称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能满足产业链上的企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但由于学校所在区域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同,为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专业拓展课程差异较大。学校师资在学历、职称等方面能满足专业学生培养及发展需求,学生对教师专业教学水平评价最高。学校的实训配置及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也均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求,但企业和毕业均期待对在校期间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可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深校企合作,除学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外,如何将企业的实际操作案例以沙盘模拟形式引入课堂教学,让课程双元化,让课堂散发金色光芒,让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操作更贴近,高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DB/OL].(2019-06-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DB/OL].(2019-04-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4]李梦卿,邢 晓,“双高计划”背景下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7-114。

[5]周建松.以“双高计划”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9(9):91-95。

[6]甘成君,佟建波,黄彩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调研报告[J].职业技术,2020(3):12-15。

作者简介:王凤英,性别:女,籍贯(省市):山东省济宁市,民族:汉族,生日(年月):1981.11,学位:硕士研究生,职称 :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物流、大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调研分析双高计划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调研分析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2012—2014届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分析
2014赛季与2015赛季广州富力队中超联赛调研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被直播”问题现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