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2021-03-24 07:55梁蕊乔园园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温差体积裂缝

梁蕊、乔园园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分公司,北京100124)

1 工程背景

在总体布置方面,滦河特大桥桥型为:5X40+5X35+83X40+120+7X40m,中心桩号为K63+390,起点桩号为K61+337.92,终点桩号为K65+442,桥梁全长4104.08m。主桥采用120m 钢箱梁系杆拱桥,主桥位千半径7500m 左偏圆曲线上,主桥墩台采用平行布设。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

2.1 对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大需求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序较为复杂,整体作业难度与技术水准也相对较高。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混凝土自身的体积较大,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浇筑的效率和后续的使用[1]。因此,必须要严格选择施工材料,并且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所有进场的材料质量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存储方法,对各类材料进行分类,妥善保管。在正式开工之前,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确定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并且通过试验对多种配比形式下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最终得到可行的混凝土配比。混凝土搅拌作业阶段,要求工作人员对混凝土的质量情况进行监测,保证混合料得以充分融合,防止搅拌作业阶段内出现离析现象。

2.2 易出现裂缝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关键在于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以此对水泥水化现象的出现实行有效控制。这一阶段内,减少或把控水泥用量,也需要适当添加其他材料,确保混凝土混合料的使用性质较为稳定、平衡,符合工程施工的规定要求[2]。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适当添加减水剂或者混合材料等均可有效替代水泥,提高材料的强度。混凝土若出现水化反应,则通常会造成较为严重后果,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会伴随热量的产生,这些热量在难以有效散出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加大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内外温差较大,便会增加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在混凝土最初的浇筑环节,其应力较小,但是由于水化的影响温度不断变化,就很容易出现低级紧绷的情况,当应力达到峰值,混凝土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2.3 对养护过程要求更高

想要进一步调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做好后续的混凝土养护作业。通常情况下,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对连续性浇筑技术方式的应用,确保整个施工区域的浇筑作业顺利完成。通过该种方式能进一步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并在完成施工后根据相关标准落实全方位的养护作业,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成效。

3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控技术

3.1 温控参数

通常来说,如若工程项目施工处于高温季节时段内,则需要控制入模温度不超过28℃。如若施工环境温度较低,抑或是施工工作的开展处于冬季时节,则需要确保入模温度在5℃以上。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以不超过25℃为宜,并且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在20℃以内,新浇混凝土与下层已完成浇筑的混凝土温差需控制在20℃以下。在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通水降温的过程中,需要将进出口的水体温差控制在10℃及以下。水温与内部混凝土之间的温差需控制在20℃及以下。混凝土的降温速度需要控制在2℃/d 及以下。在利用冷却水管中排出的水体养护处理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将养护水温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温差控制在15℃及以下。

3.2 对保温层进行铺设

在进行保温层的铺设作业时,需要施工人员将整个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作为重点。在施工的过程中,于现有基础之上对整个保温层进行有效调整以及纠正,如若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的内外温差增加,并且超过一定控制值,则需要通过相应的手段适当调控保温层厚度,确保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将混凝土的保温层进行拆除。

3.3 控制总温度

有效控制总温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水平。现阶段,常用混凝土总温度控制手段主要有两种:

第一,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洒水的方式,对集料进行降温。

第二,选用低温水展开相应的施工作业。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4.1 塑形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裂缝形式,该种裂缝问题多发在天气炎热、风力较大的施工环境当中。该种裂缝主要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因此,裂缝形状以及具体规格难以在施工过程中有效预判。虽然这一类裂缝具备不可预知性,但这一类裂缝往往都呈现于两边长、中间宽的结构,裂缝的长度最短一般在20cm 左右,最长能够达到2~3m 以上。如若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表面失水速度过快,就容易产生该种裂缝病害。

4.2 温度裂缝

产生裂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断处于变化过程中,水和水泥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化反应,导致混凝土自身不断发出热量,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度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外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在该种环境下,散热速度则相对较快。但是混凝土内部温度处于一个封闭环境中,散热效率往往较慢,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有效散热。在该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内外两层温度差异过大,而混凝土结构的应力也就会不断提升,直至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自身承受的峰值后,混凝土出现断裂也就产生温度裂缝。

4.3 干缩裂缝

不同的施工材料以及混凝土原材料,自身的性能以及各项参数存在差异,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同的材料对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往往会因为热量的提升不断蒸发。在这一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结构也会出现一定的应力,导致混凝土无法承受应力发生变形,出现裂缝。另外,工作人员在完成相关的浇筑作业之后,往往会出现平行或者网状的裂缝,这一类裂缝往往出现在浇筑作业完成后的一周内,通常被称为干缩裂缝。

4.4 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一经发生,就会深入到整个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当中。一般来说,沉降裂缝的发生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在施工前,并未深入了解桥基的地质结构,其地质结构并不具备施工可能。

第二,地基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或者地基长期处于被水体浸泡的状态下,便有可能出现这一类沉降裂缝。

另外,急剧的温度变化,也会对桥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最终引发沉降裂缝问题。

5 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5.1 块状筑造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控制好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可以进行分块浇筑作业。分块浇筑作业的主要形式,分为箱形结构以及层状结构。为了减少混凝土的问题发生可能,应当对整个浇筑作业加以高度重视,保障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且对于部分较薄、面积较大的斜形分层建筑,也可以通过分段浇筑的方式,避免混凝土被冲蚀破坏。

5.2 控制浇筑温度

为了将整个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通过风冷以及水冷的方式对骨料温度进行处理。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可以在夜间展开施工,夜间温度相对较低,能有效实现对温度的有效调节。如若浇筑的过程中,温度高于标准要求,则需要做好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控制好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

5.3 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在进行分步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用分层间隔,进行定点温度调控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展开作业的时机,确保底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能满足工程项目的相关需求。在进行二次浇筑作业时,可以通过分层浇筑的方式,控制好每一层浇筑作业所耗费的时间。

5.4 预埋水管工艺

预埋水管,可以通过流水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一般来说,预埋水管的管道直径范围大概在15~50mm 之间,管道的材质为钢制或者铝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道的材质。通过对各测点温度的监测,控制整个管道的水流流量,同时内部温度要在50℃以下。

6 结语

在当下的城市交通建设中,公路桥梁工程不可或缺。在其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临着诸多困难以及问题,想要保障公路桥梁的正常通行,就必须要重视该部分工作的开展,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猜你喜欢
温差体积裂缝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何县安
针织暖意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与应用
雪可以用来发电吗
温差“催甜”等
地球的裂缝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