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2021-03-24 07:55陈秋宇齐建黄洁莹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物证微量肇事

陈秋宇、齐建、黄洁莹

(广东华亿司法鉴定所,广东深圳518040)

0 引言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因驾乘人操作过错、违反交通管理法规或其他意外因素影响而发生碰撞、碾压、刮擦、失火等现象,并造成车辆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为有效维护相关责任人的合法权益以及认定责任行为,交通事故检验部门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情况进行痕迹检验以及微量检验,从而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以此揭示案件真相,有理有据地科学认定交通事故责任[1]。

1 车辆痕迹及检验特点

车辆痕迹检验又被称为车体痕迹检验,是以车体作为承痕客体,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针对车辆与车辆或其他物体之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痕迹的现象,采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经过发现、提取、分析各种痕迹物证,为交通事故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的线索和证据,从而公正地定性交通事故[2]。

通常情况下,因交通事故产生的车辆痕迹主要是由造痕客体和承痕客体两部分组成,其产生要素与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以及介质四部分相关。同时,在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车体痕迹的形成遵循客观规律,且车体痕迹范围相对较大,易被人眼发现。但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受路面状况、撞击力大小、角度等外在因素影响,车体痕迹会因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方式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使车体痕迹趋于复杂。由于车辆本身外漆、灰尘等影响,也会使其在形成形象痕迹的同时,附着部分微量物质形成交换痕迹。

2 微量物证及检验特点

微量物证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物质间发生转移,即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与车辆或其他物体之间势必会产生物质的转移交换。微量检验是根据交通事故现场情况,对与肇事车辆有关的其他客体进行微量物证提取,且微量物证分析是相比证明人更加科学、客观、可靠的结果。

第一,微量物证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积小和数量少。第二,微量物证的发现及检验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微量物证会分布在肇事车辆的不同位置,使其分布范围较广,增加物证检验难度。第三,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场环境较为复杂,而微量物证具有分离性、附着性、易消除、易污染等特性,这时肇事人员为降低自身责任,会采用人为消除微量物证的形式来逃避责任,或者由于现场围观群众、救援人员等人为因素影响而污染和破坏微量物证[3]。

3 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3.1 提供关键线索

交通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车辆或者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刮擦等接触,这时车辆、地面、车胎以及个人的痕迹检验能够直接为交通事故定性判断提供关键线索。另外,针对肇事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未存在明显形象痕迹的现象,利用车辆散落在事故现场的玻璃碎片、轮胎划痕、车身零部件或者油漆等物证进行检验,都能为交通事故性质的判断提供肇事车辆型号、外观等关键线索,既能帮助交通事故处理人员科学追踪相关车辆、人员,为肇事案件的处理提供突破口,又能为交通事故定性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有助于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成分。

3.2 缩小侦查范围

首先,在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发生之后相关肇事车辆与其他车辆会停留在事故发生现场等待交警或者其他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定性。其次,在交通要道发生交通事故时,为最大限度减轻交通事故对其他车辆正常运行的影响,也会将相关证据留存之后移动车辆位置,这时便会对事故现场证据线索的保存和有效性产生影响。最后,部分肇事人员发生交通事故之后选择逃离,而利用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的方式能够高效提取事故现场线索。

3.3 提供物证资料

为快速证明嫌疑车辆与交通事故案件之间的关联程度,采用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的形式,将相关人员掌握的证据与嫌疑车辆进行直接的综合对比分析,能够为肇事车辆的认定提供物证。另外,交通事故发生时,其对现场的破坏程度不同,部分现场破坏严重的交通事故现场,相关人员会根据平面痕迹检验、立体痕迹检验以及微量检验等方式,完成对车辆摩擦痕迹、滑行痕迹以及与人、车辆接触和碰撞痕迹的科学预测。

4 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主要应用

4.1 轮胎痕迹

在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轮胎痕迹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应用价值。痕迹检验人员根据交通事故现场产生的轮胎痕迹、花纹走势等各种痕迹信息,既能明确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肇事人员的应急能力以及整场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前后车辆的运行过程、碰撞位置等信息,还能根据轮胎花纹走势以及路面痕迹综合判断肇事车辆车胎的类型、磨损情况以及车辆的车型、逃逸方向等内容,这都能为交通事故现场的科学判断提供关键性线索和侦查方向。

4.2 车辆痕迹

交通事故鉴定过程中首先要对肇事车辆的痕迹以及个人痕迹做好检验和取证工作,包括车体表面明显的刮痕长度、深度、附着物以及人体的受伤程度、衣物痕迹等信息,以通过第一手直接的痕迹证据,科学推测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和时间。

4.3 其他痕迹

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发生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路面刮擦痕迹和外围痕迹,因此在交通事故痕迹检验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其他痕迹的产生原因,并掌握线索。如针对路面刮擦痕迹,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检验人员能够直接根据路面刮擦情况科学判断现场是否存在二次事故,明确交通事故发生的位置信息。外围痕迹常指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的玻璃碎片、车漆剐蹭等线索,这时根据现场遗留的痕迹线索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缩小追踪肇事车辆的范围,从而提高破案效率。

4.4 橡胶、塑料物证

橡胶具有机械性能强、绝缘性高、不透水性良好等优良性能,其在现代工业品和车辆制品上的应用较多,但橡胶自身性能较稳定,既能避免交通事故关键线索的丢失与损毁,又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受力的相关信息,因此橡胶物证的检验具有重要价值。塑料的耐化学腐蚀性好、隔热消声作用强,车辆挡板、灯罩、反光牌照等都属于塑料制品。交通事故发生时常伴随碰撞等行为,这时塑料材质便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脱落,能够为交通事故现场检验提供物证和条件。

4.5 玻璃、油漆物证

交通事故发生时的碰撞外力较强,外加玻璃的易碎性,都是使玻璃成为交通事故现场最常见物证的因素,其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也具有指导作用。油漆通常用于车辆外身,对车辆整体起防腐防锈、保护装饰等作用。刮擦以及碰撞等交通事故发生时,都会伴随着车辆外身的损坏,这时利用红外光谱或扫描电镜能谱法进行油漆检验,有助于确定肇事车辆。

4.6 其他物证

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也会随之产生纤维物证、金属物证等证据信息。在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人员稳定的状态也会随着强烈的撞击发生改变,这时人员衣物以及携带用品的纤维便会在碰撞过程中残留到车辆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裂解气相色谱分析等都能进一步辨明纤维物证的外观形态和其自身性质,有助于帮助相关人员判定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

5 痕迹检验和微量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方法

5.1 测量法

测量法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交通事故现场可进行定量测量的线索,通过借助相应的测量工具完成交通事故现场肇事车辆、嫌疑车辆车身痕迹以及路面痕迹、车胎痕迹等的测量工作,以明确车辆宽度、长度,各种痕迹长度、角度以及直径等具体的数据信息,能够为后期交通事故定性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5.2 重叠法

在交通事故检验过程中,车辆碰撞分离痕迹检验一般采用重叠法,通过将车辆碰撞分离物断面的线条与嫌疑车辆原体断面的线条进行衔接,然后通过重叠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在应用重叠法进行交通事故痕迹检验时,可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设备,采用接近光的反射度将相关痕迹进行观察,并将交通事故现场提取的微量物质与正常状态进行重叠对比,从而快速找到相关肇事嫌疑人。

6 结语

交通事故的发生势必伴随碰撞、刮擦等行为,为缩小相关人员的侦查范围,快速锁定肇事车辆与嫌疑车辆,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并科学采用痕迹检验与微量检验等方式,高效完成交通事故的定性与定量工作。痕迹检验与微量检验具有复杂性和烦琐性,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其仔细检验和排查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信息以及散落在现场周边的微量物信息,从而为交通事故案件的有效处理提供可靠的证据线索。

猜你喜欢
物证微量肇事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无限追踪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我出高考数学题(十八)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浅谈生物物证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一种基于漫水填充法的物证信息添加方法
尿微量蛋白测定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