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年榨季广西桂西南蔗区甘蔗生产及苗期生长调查报告

2021-03-24 01:54黄海荣匡昭敏刘志平唐仕云覃振强马瑞升丁美花丘立杭段维兴吴建明
甘蔗糖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植蔗桂糖崇左

黄海荣,匡昭敏,刘志平,唐仕云,覃振强,马瑞升,丁美花,丘立杭,段维兴,吴建明

【糖料与糖料生产】

2020/21年榨季广西桂西南蔗区甘蔗生产及苗期生长调查报告

黄海荣1,2,3,匡昭敏4,刘志平4,唐仕云1,2,3,覃振强1,2,3,马瑞升4,丁美花4,丘立杭1,2,3,段维兴1,2,3*,吴建明1,2,3*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2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3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4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22)

通过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20/21年榨季广西西南甘蔗苗情生长情况,面上调查包括查看资料,听取各市县糖业主管部门、企业及种植企业和蔗农的情况介绍;数据收集实地调查153个样点,其中新植蔗62个样点,宿根蔗91个样点;统计分析该蔗区甘蔗生产和苗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广西蔗区2020年1~5月平均气温偏高0.1~2.1℃,总降雨量比常年比偏多1~6成。百色、崇左和防城港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比2019/20年榨季分别增加0.97%、3.69%和6.08%,蔗区主栽品种为桂糖42号和柳城05-136,且增幅分别达到7.4%~78.7%和48.6%~116.0%,ROC22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其中扶绥县下降幅度达81.1%。整体而言,桂西南各蔗区甘蔗长势均好于去年同期,其中崇左蔗区甘蔗株高最高,病害发生率最低,田间管理水平较高,甘蔗长势最好,预计2020/21年榨季桂南蔗区甘蔗比2019/20年榨季增产5%~10%左右。但也存在甘蔗生产成本高、主推的自育品种黑穗病严重、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甘蔗品种结构,农机农艺相结合,逐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打造循环种养模式,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甘蔗;苗情;品种;种植面积

0 引言

食糖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甘蔗糖占我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蔗糖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1-2]。2018/19年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74.38万hm2,食糖总产量634.06万t,占全国的58.93%,涉及蔗区2000多万人口,蔗糖业是广西重要支柱产业,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3-5]。近年来,全国及广西糖料蔗因生产资料和种植成本高等原因,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持续下降[6-8]。为了解广西甘蔗生产和苗期生长情况,正确研判广西糖料蔗生产形势与发展趋势,近年来学者们多次对广西不同生态蔗区进行甘蔗生产及苗情、病虫害发生等进行调研,如2012年广西桂西北的河池和桂南的南宁蔗区苗情调查[9]、2013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调查[10]、2014年柳州和来宾蔗区糖料蔗生产调查[11]、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12]以及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情况调查[13]、2017~2019年广西蔗区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情况调查[14]等。近年来甘蔗生产情况调查研究较少,且从2017年以后甘蔗生产情况调查主要针对病害、虫害等单项调研,缺乏结合气象条件分析调研甘蔗整体情况(种植品种、病虫害情况和生产管理)的研究。因此,2020年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糖业协会、广西甘蔗创新团队和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组成调研小组,赴广西桂西南百色蔗区(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崇左蔗区(扶绥县、江州区、宁明县)和防城港蔗区(上思县)等7个县(区)进行糖料蔗种植面积、品种结构、苗期生长以及病虫害发生等情况调研,结合气象信息,分析桂西南蔗区的甘蔗种植及生长情况,为蔗区的健康发展和双高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2020年5月26日~6月2日。

调查地点:根据广西桂西南崇左、百色、防城港蔗区甘蔗生产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甘蔗地进行调查,包括百色蔗区(右江区、田东县、田阳县)12个村屯,崇左蔗区(江州区、扶绥县、宁明县)15个村屯,防城港蔗区上思县4个村屯。

实地调查样本数量:共153个样点,包括崇左蔗区76个,百色蔗区53个,防城蔗区24个;其中新植蔗62个样点,宿根蔗91个样点,具体地点见表1。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15]。面上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资料和听取各市县糖业主管部门、企业及种植企业和蔗农的情况介绍;数据收集内容包括统计各市县甘蔗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等;实地调查内容包括甘蔗出苗数、株高、黑穗病发病率以及螟害造成的枯心率。调查方法:每个市县(区)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25个新植蔗和宿根蔗地样本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0 m蔗行调查总苗数、枯心苗数、黑穗病株数,计算每公顷苗数、枯心率和黑穗病株率;每块地在调查苗数的同时测量30株幼苗(主苗)的株高,计算平均株高。

表1 百色、崇左、防城港蔗区甘蔗调查地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桂西南蔗区气象调查情况

广西以旱地甘蔗为主,90%的甘蔗种植在旱坡地上,甘蔗生长前期降雨量、气温与甘蔗生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6-17]。根据广西2020年1~5月的平均气温、总降雨量、日照时数分别制作距平分布图(图1~图3)。由图1气温距平分布图可知,2020年1月1日~5月28日广西大部蔗区较常年平均气温正常到偏高0.1~2.1℃,桂西南蔗区1~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正常至偏高1.5℃。由图2总降雨量距平分布图可知,2020年1~5月广西蔗区总降雨量偏多的蔗区主要集中在桂中的贵港、武宣和宾阳蔗区以及桂西南的崇左市和上思县蔗区,桂西南蔗区总降雨量与常年比偏多1~6成,其中崇左蔗区总降雨量最多,百色右江河谷蔗区偏少1~3成。从图3广西总日照时数统计得出,广西蔗区总日照时数较常年大部接近正常,而桂西南蔗区偏少1成左右。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显示(图4),5月中旬广西大部蔗区甘蔗长势较上年同期略偏好,其中桂西南蔗区尤其是崇左蔗区长势较好。

注:图中绿色区域为甘蔗种植区,下同

图2 2020年1月1日~5月28日总降雨量距平图

图3 广西1月1日~5月28日日照时数距平图

图4 2020年5月中旬广西甘蔗长势遥感监测图(FY-3D)

2.2 桂西南蔗区甘蔗种植面积调查结果分析

调研各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如表2所示,百色蔗区2020/21年榨季甘蔗(糖料蔗)种植面积为4.72万hm2,比2019/20年榨季的4.67万hm2增加0.05万hm2,其中右江区甘蔗种植面积为1.20万hm2,与2019/20年榨季持平;田阳县甘蔗种植面积为0.27万hm2,较上一年0.30万hm2减8.89%;田东县甘蔗种植面积为1.40万hm2,较上一年1.33万hm2增加5.00%。崇左蔗区2020/21年榨季种植面积为27.04万hm2,较2019/20年榨季增加3.68%,其中扶绥县甘蔗种植总面积7.27万hm2,较上一年增加2.83%;江州区甘蔗种植总面积为7.69万hm2,较上一年增加0.23万hm2,增幅为3.04%;宁明县甘蔗种植总面积为4.54万hm2,较2019/20年榨季减少3.35%。防城港蔗区的主要蔗区为上思县,上思县2020/21年榨季甘蔗种植总面积3.00万hm2,较上一年的2.83万hm2增加6.08%。

从表3广西桂西南蔗区各市县甘蔗新植和宿根种植情况统计得出,百色蔗区2020/21年榨季新植蔗种植面积为0.92万hm2,较上一年减少12.52%,宿根蔗种植面积为3.80万hm2,较上一年增加4.87%,其中右江区2020/21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比2019/20年榨季新植蔗减少37.30%,宿根蔗增加8.04%;田阳县2020/21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比2019/20年榨季新植蔗减少16.81%,宿根蔗减少5.39%;田东县2020/21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比2019/20年榨季新植蔗增加24.36%,宿根蔗增加0.31%。崇左蔗区2020/21年榨季新植蔗种植面积9.67万hm2,比2019/20年榨季增加2.79%,宿根蔗面积为17.38万hm2,比上一年增加4.18%,其中扶绥县新植蔗面积增加13.21%,宿根蔗减少2.76%;江州区新植蔗面积减少6.75%,宿根蔗增加8.47%;宁明县新植蔗面积增加7.87%,宿根蔗减少8.62%。防城港蔗区2020/21年榨季新植蔗面积为1.00万hm2,比2019/20年榨季增加17.79%,宿根蔗面积为2.00万hm2,较上一年增加1.04%。

表2 各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初步统计) 单位:万hm2

表3 各蔗区甘蔗新植和宿根蔗种植面积(初步统计) 单位:万hm2

2.3 桂西南蔗区甘蔗种植品种结构统计分析

由表4各蔗区甘蔗品种结构调查可知,崇左蔗区扶绥县、江州区、宁明县2020/21年榨季和2019/20年榨季主栽甘蔗品种为桂糖42号、ROC22、桂糖46号、柳城05-136和粤糖93-159,其中扶绥县桂糖42号种植面积达到5.33万hm2,比2019/20年榨季增加16.1%,柳城05-139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116.0%,桂糖46号比上一年减少43.4%,ROC22比上一年减少81.1%;江州区桂糖42号比2019/20年榨季减少11.0%,柳城05-139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48.6%,ROC22比上一年减少12.5%,粤糖93-159比2019/20年榨季减少18.4%;宁明县ROC22 2020/21年榨季种植面积比2019/20年榨季减少了9.3%,桂糖42号比上一年增加7.4%,柳城05-136较上一年增加5.6%;崇左蔗区2020/21年榨季甘蔗具体品种结构未作完全统计,2019甘蔗总种植面积为26.08万hm2(表2),其中桂糖42号为11.32万hm2(占总面积43.4%),ROC22为8.67万hm2(占总面积33.3%),柳城05-136为3.58万hm2(占总面积13.7%)。

防城港上思县2020/21年榨季甘蔗种植品种结构未完全统计,2019/20年榨季的主栽品种主要有柳城05-136、桂糖42号、ROC22和桂柳07-150,其中柳城05-136为1.01万hm2,桂糖42号为0.75万hm2,ROC22为0.54万hm2(表4)。

2020/21年榨季百色蔗区主栽品种为桂糖42号、ROC22、粤糖94-128、桂糖31号和柳城05-136,其中田东县粤糖94-128种植面积较2019/20年榨季减少7.4%,桂糖42号较上一年增加49.3%,桂糖31号和柳城05-136种植面积接近;田阳县桂糖42号、柳城05-136和桂糖46号2020/21年榨季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9.5%,2019/20年榨季占总面积的75.5%;右江区2020/21年榨季ROC22种植面积下滑较快,达到88%以上,桂糖42号较上一年增加78.7%,柳城05-136较上一年增加104.8%,桂糖46号增加113.8%。

2.4 广西桂西南蔗区甘蔗苗期生长情况

甘蔗出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图5),2020/21年榨季百色蔗区每公顷平均苗数最多,其中宿根平均苗数为191千株/hm2,新植蔗平均苗数为131千株/hm2;崇左蔗区平均苗数中等,新植蔗和宿根蔗平均苗数分别为119千株/hm2和125千株/hm2;防城港蔗区,蔗地苗数最少,其中新植和宿根平均苗数分别为117千株/hm2和97千株/hm2。

株高方面,从图6得知,桂西南蔗区2020/21年榨季宿根蔗株高均高于新植,其中崇左蔗区株高表现较优,达到78 cm,其次为防城港蔗区;新植蔗主要表现为防城港最高,崇左其次,百色蔗区平均株高最低。新植蔗和宿根蔗平均株高为崇左蔗区58 cm,防城港蔗区48.5 cm,百色蔗区35 cm。

新植蔗平均枯心苗率的调查中,百色蔗区平均枯心苗率为0.80%,略高于崇左和防城港蔗区;宿根蔗中,防城港蔗区平均枯心苗率达到1.56%,高于崇左和百色蔗区;新植和宿根平均枯心苗率方面,各蔗区分别为百色0.94%、崇左0.56%、防城港1.16%(图7)。从图8的甘蔗黑穗病株率看,新植蔗各蔗区感病率较低,宿根蔗黑穗病株率约为新植蔗的4~5倍。

表4 各蔗区甘蔗品种结构(初步统计) 单位:万hm2

图5 各蔗区新植宿根蔗田间苗数

图6 各蔗区新植宿根蔗株高

图7 各蔗区新植宿根蔗田间枯心率

图8 各蔗区甘蔗田间黑穗病率

2.5 广西桂西南蔗区基地建设情况分析

2.5.1 蔗区地形地貌

通过调研发现,广西桂西南蔗区“双高”基地中地势多为坡地,其中崇左蔗区地势较平缓,特别是扶绥县和江州区大部分基地均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图9和图10);这部分蔗区经营主体有公司流转土地经营、农民自主经营、政企民合作等模式。上思县蔗区的昌菱蔗区的缓坡地适合大型机械作业,而其他如平福、叫安、寻琴等乡镇主要丘陵山地为主,只能适合小型机械操作;昌菱蔗区主要是以农场模式经营,其他蔗区主要是农民自主经营(图11和图12)。百色蔗区80%为山坡地,全程机械化难度比较大;该蔗区少数公司经营外,大部分都是农民自主经营(图13和图14)。

图9 崇左市江州区蔗区(缓坡地)

图10 崇左市扶绥蔗区(缓坡地)

图11 防城港市上思县昌菱蔗区(缓坡地)

图12 防城港市上思县平福蔗区(丘陵山地)

图13 百色蔗区地形地貌(陡坡地1)

图14 百色蔗区地形地貌(陡坡地2)

2.5.2 基地种植结构

崇左蔗区甘蔗间种西瓜2.56万hm2,主要在扶绥县和江州区(图15);间套种青贮玉米0.2万hm2,分布在全市各县区蔗区(图16);还有少量间种大豆和花生;江州区还有少部分蔗地已经间种澳州坚果。百色蔗区主要是甘蔗间种大豆,约有0.06万hm2,还有少量间种西瓜和芒果。上思县主要间种西瓜,约有0.13万hm2。

图15 崇左蔗区甘蔗地套种西瓜

图16 崇左蔗区甘蔗地套种玉米

3 讨论与结论

甘蔗生长除了受品种、生产管理等影响外,气候条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18]。桂西南蔗区为广西甘蔗的主产区,其中百色蔗区右江区、田东县和田阳县为右江河谷地带,春季气温回升快,温度高,蒸发量大,春旱严重、频繁,春季降雨量是影响甘蔗生长的最主要气象因素[19-20]。从气象统计分析,2020年3月28日~4月25日大部蔗区出现了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气温明显偏低,雨量雨日明显偏多,日照持续偏少,导致该时段部分地区甘蔗生长偏慢,但由于各地总体气温偏高,热量条件良好,未对宿根蔗和新植蔗的种植、生长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由于广西蔗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蔗区出现阶段性干旱,但5月中旬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天气过程,土壤墒情改善,为甘蔗快速生长、伸长提供了较好的水分条件,至2020年5月底,桂西南蔗区气温偏高、总降雨量较常年偏多,甘蔗株高长势较好,特别是崇左蔗区较为明显。

2020/21年榨季桂西南各蔗区甘蔗种植总面积比2019/20年榨季有所增加,其中防城港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增加幅度最大,但崇左蔗区增加的甘蔗种植面积最多,百色蔗区增加较少。从新植和宿根蔗种植面积比较,崇左和防城港蔗区甘蔗新植和宿根均有提高,这与甘蔗种植总面积增加基本保持一致;百色蔗区新植下降明显,主要受右江区和田阳县的影响,特别是田阳县新植和宿根蔗均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农民选择种植芒果来取代甘蔗[21]。

从桂西南蔗区种植的甘蔗品种结构来看,2020/21年榨季主要为桂糖42号、柳城05-136、ROC22以及粤糖93-159等,较上一年相比桂糖42号、柳城05-136整体增幅较大,如扶绥县、宁明县、田东县和右江区桂糖42号分别增加16.1%、7.4%、49.3%和78.7%;扶绥县、江州区和右江区柳城05-136分别增加116.0%、48.6%和104.8%。ROC22整体下降幅度最大,其中扶绥县、江州区分别下降81.1%和12.5%,百色蔗区ROC22未进入排名前4的甘蔗品种。

根据田间调查结果,百色、崇左、防城港蔗区甘蔗长势均比去年同期好,主要原因为2019/20年榨季糖厂停榨比往年提前,甘蔗种植和管理比往年早,且2020年2~4月雨水较均匀,利于甘蔗的生长,宿根的幼苗株高高于去年同期。田间调查结果与糖业主管部门、企业、农户等反馈情况一致。崇左蔗区甘蔗株高最高,其地块较为平坦,新植蔗基本都覆盖地膜,宿根蔗5月底已经开始培土,田间管理水平比较到位;百色市的平均苗数最多,主要原因是甘蔗的行距比其他蔗区窄,行距普遍是0.7 m或0.8 m,其次调查的桂糖44号[22]、粤糖94-128[23]分蘖力强,平均苗数多。甘蔗的有效茎数对甘蔗产量影响最大,一般来说,细茎种为105千条/hm2,大茎种75千条/hm2,所调查的蔗区苗数都达到了所需的基本苗数[24]。只要加强田间管护,及时中耕培土,控制好甘蔗生长和苗数,可保证甘蔗产量,预计2020/21年榨季桂南蔗区甘蔗比2019/20年榨季增产5%~10%。百色蔗区枯心苗率和黑穗病发生率都高于崇左和防城港蔗区,这可能与该蔗区的气候环境和田间管理水平有关;崇左蔗区病虫害率发生较低,可能与当地农民施肥培土管理时拔除黑穗病鞭子减少病害传播有关。调查中发现桂糖42号和柳城05-136宿根黑穗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品种。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桂西南蔗区甘蔗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桂西南蔗区甘蔗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甘蔗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砍收成本高,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少,甘蔗种植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25];②水果和经济林等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取代部分甘蔗种植,甘蔗种植面积有下降趋势[26];③ROC22已逐步被广西自育品种替代,但是目前面积最大的桂糖42号[27]和柳城05-136[28]是ROC22的后代,抗黑穗病较差,宿根性稍弱;④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土地有限,目前大部分糖料蔗种植土地条件无法满足农机作业基本要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较为缓慢[29-30];⑤2019年糖业机制改革,推行糖料蔗订单农业,由于监管不到位,订单合同签订备案面积和产量无法跟踪甄别,订单合同违约后处置办法尚未明确;⑥甘蔗种植生长过程中,对极端天气(如2008年霜冻害等)抵御防御工作有待加强。

4.2 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①优良的甘蔗品种仍是甘蔗高产高效的前提,应根据不同生态蔗区条件选择适宜的甘蔗品种,部分蔗区枯心苗较多,黑穗病发生较严重,应选择抗性较好优良甘蔗品种如桂糖55号、桂糖58号等,机械化程度高、宿根性年限要求长的蔗区,可选择分蘖性强桂糖44号、桂糖47号、桂糖49号和桂糖58号等;②推广脱毒健康种苗,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控;③因地制宜推广机械化,研发小型机械与大型机具结合,加大机械化推广和应用,逐步解决人工投入及成本高等问题;④创新甘蔗种植新模式,建立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打造“适度经营+蔗田生态循环种养结合型”的典型模式;⑤根据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及气象资料,结合本次调查看,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甘蔗生长技术手段,是了解甘蔗生长状况的有效补充,应加强智慧农业、信息农业的推广和利用。

[1] 刘志平,匡昭敏,马瑞升,等. 基于图像特征的甘蔗出苗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J]. 甘蔗糖业,2020,49(5):41-46.

[2] 胡朝晖,凌婉阳,伍苏然,等. 基于 2014~2019 年监测数据对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与趋势分析[J]. 甘蔗糖业,2020(2):1-14.

[3] 李伟伟,赵四东,黄璐. 广西甘蔗糖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其升级转型对策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7,37(11):122-128.

[4] 王春华. 广西甘蔗糖业发展态势与升级转型对策[J]. 广西糖业,2018(03):45-48.

[5] 詹鹏举. 全球背景下的广西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 南宁:广西大学,2013.

[6] 李杨瑞,杨丽涛. 中国甘蔗农业和糖业[J]. 制糖技术, 2015,17(1):1-8.

[7] 张跃彬. 我国蔗糖产业安全问题与发展对策[J]. 中国糖料,2019,41(1):66-68.

[8] 李杨瑞. 广西甘蔗创新与展望[J]. 广西农学报,2019,34(4):1-7.

[9] 段维兴,王泽平,刘要鑫,等. 2012年南宁、河池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J]. 中国糖料,2013(2):48-52.

[10] 李翔,黄伟华,梁强,等.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 中国糖料,2014(3):49-52.

[11] 邓宇驰,王维赞,张荣华,等.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 中国糖料,2016,38(6):48-51,54.

[12] 邓宇驰,王维赞,张荣华,等.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2):105-110.

[13] 罗霆,段维兴,黄有总,等. 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2):292-296.

[14] 吴延勇,梁永检,张小秋,等. 2017-2019年广西蔗区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9,32(Z1):34-37.

[15] 李杨瑞,方锋学,吴建明,等. 2010/2011榨季广西甘蔗生产冻害调查及防御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37-42.

[16] 罗晟昇,何洪良,唐利球,等. 温度和降雨量对甘蔗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糖料,2018,40(1):13-15.

[17] 阮红燕. 气候变化对广西甘蔗生产潜力影响的模拟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8.

[18] 谢平,张羽,陈圣南. 影响湛江甘蔗产量与糖分的气候因子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136-139.

[19] 何燕,谭宗琨,丁美花,等. 制约广西甘蔗产量及蔗糖分含量的关键气象条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181-3184.

[20] 付建涛,孙东磊,陈立军,等. 温度和降水变化与甘蔗产量的关系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18,38(6):13-17.

[21] 农昆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9.

[22] 甘崇琨,陈荣发,范业庚,等. 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 中国糖料,2008,40(1):30-32.

[23] 刘福业,邓海华,杨俊贤,等. 早中熟甘蔗新品种粤糖94-128种性分析[J]. 中国糖料,2008(2):25-27.

[24] 李杨瑞. 现代甘蔗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5] 石芳瑜. 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6. 

[26] 李小红,孔令孜,杨景峰,等. 广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8):79-85.

[27] 邓宇驰,王伦旺,王泽平,等. 甘蔗品种桂糖42号的种性及其高产稳产性分析与评价[J].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42-47.

[28] 罗遵喜,蒙正杰,何贵良. 甘蔗耐寒优良品种柳城05/136的品比试验初报[J]. 农机服务,2016,33(5): 102-103.

[29] 胡文卓. 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对策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9. 

[30] 李健,刘枫,刘文亮,等. 我国甘蔗种植机械化发展概况、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1):1-4.

The Investigation of Sugarcane Productions and Growing Situations in Seedlings Stage on the Southwest of Guangxi Plantation in 2020/21 Grinding Season

HUANG Hai-rong1,2,3, KUANG Zhao-min4, LIU Zhi-ping4, TANG Shi-yun1,2,3, QIN Zhen-qiang1,2,3, MA Rui-sheng4, DING Mei-hua4, QIU Li-hang1,2,3, DUAN Wei-xing1,2,3, WU Jian-ming1,2,3

(1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Guangxi 530007;2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 Nanning, Guangxi 530007;3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Guangxi),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Nanning, Guangxi 530007;4Guangxi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22)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ugarcan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sugarcane crop growing situations of seedlings stage was carried out to survey on the southwest of Guangxi plantation in 2020/21 grinding season. General investigation, statistical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re combined for the survey which general investigation was collected form sugar industry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 companies and sugarcane farm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were surveyed by 62 plant and 91 ratoon crops of total 153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of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0.1~2.1℃ on January. to May in 2020. And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was more tha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by 10%~60%. Comparing with 2019/20 grinding season, plantation area of Baise, Chongzuo and Fangchenggang were increase by 3.69%, 0.97% and 6.08% in 2020/21 grinding season, respectively. Main cultivators of Guitang42 and Liucheng05-136 were increased of 7.4%~78.7% and 48.6%~116.0%, respectively, but the plantation area of ROC22 was largest decreased by 81.1% in Fushui county. Basic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sugarcane growing situation of southwest in Guangxi plantation is better than last year. Chongzuo had got the highest of plant height and the lowest of diseases and insects damage. It was suggested that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sugarcane varieties to local sugarcan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combining agricultural agronomic tech to machinery, reducing the sugarcane production costs gradually and 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s, creating planting & raising mode of circul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industry.

Sugarcane; Growing situations; Variety; Plantation area

1005-9695(2021)01-0036-10

2020-12-22;

2020-12-31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桂科ZY2011100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BA198153);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D19245080);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16YM07);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广西甘蔗产业科技专项项目(KFJ-STS-QYZD-199);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项目(来科转182215)

黄海荣(1982-),男,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育种与栽培;E-mail:63606277@qq.com

段维兴(1984-),男,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种质资源创新;E-mail:duanweixing84@126.com

吴建明(1978-),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栽培与生理生态调控研究;E-mail:Wujianming2004@126.com

黄海荣,匡昭敏,刘志平,等. 2020/21年榨季广西桂西南蔗区甘蔗生产及苗期生长调查报告[J]. 甘蔗糖业,2021,50(1):36-45.

猜你喜欢
植蔗桂糖崇左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红色的路
不同桂糖品种第三年宿根蔗产量和糖分的性状表现
甘蔗新品种(系)宿根比较试验结果分析
15个不同桂糖品种一新二宿甘蔗产量和糖分的性状表现
第二届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崇左成功举办
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崇左土司遗存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广播节目介绍
秋植蔗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