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5G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2021-03-24 07:09李建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列车设备

李建

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中国·湖北 武汉 430000

1 引言

随着人们对出行质量要求的提高,地铁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内容,能有效缓解地上交通系统的压力,解决当前交通拥堵的问题,加快城市的高效化运转。在当前运载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下,只有保障地铁系统的良好通信,才能为乘客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5G 通信技术是对传统通信技术的革新,在覆盖范围、信号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应用于地铁当中是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有效措施。中国5G 通信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应用中也会面临较多的挑战,应该明确地铁建设的实际需求,增强技术应用实效性,明确地铁系统的建设需求及特点,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促进中国交通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2 5G 通信技术概述

2.1 基本概念

5G 通信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超密集组网技术、全双工技术、多天线技术、高频段传输技术和端对端通信技术等[1]。移动通信系统在信号传输中可以借助多天线技术加以优化,在空分复用的作用下优化信息通道,信道容量会因此而得到全面提升。多层覆盖异构网络的构建是5G 通信技术应用中的关键,超密集组网技术的出现,则能满足站点间距缩小的需求,提高网络的运行稳定性。设备和设备之间还可以借助端对端通信技术提高通信效率,通信时延可以得到控制,频谱资源效率也会更高。通信频段也会由于高频段传输技术的运用而得到提高,同时运用全双工技术对信号干扰问题加以解决。

2.2 基本特点

2.2.1 提高覆盖率及稳定性

相较3G 和4G 通信技术而言,5G 通信技术在数据传输稳定性和网络覆盖率上更具优势,所以更加符合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改善了人们在乘坐地铁时的体验。尤其是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应用5G 通信技术时,能对网络状况加以优化,5G信号链接更加可靠。

2.2.2 降低能耗

4G 通信技术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耗电量上也较大,容易引起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需要各类终端设备具备良好的功能。而5G 通信技术的运用,则能实现对能耗的控制,为相关设备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保障,真正符合当前节能型社会的构建需求[2]。

2.2.3 实现热点高容量

当网络的使用频率较高或者使用人数较多时,则会对网络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5G 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热点高容量,密集区域消息延迟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在信号传输中更具均衡性。

2.2.4 降低延时

高延时问题是传统通信技术的主要弊端,会对用户体验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设备的实时通信造成阻碍。运用5G通信技术则能对高延时问题加以解决,使延时控制在1ms 以内,大大增强其网络稳定性。

2.2.5 实现端到端功能

智能设备的端对端性能是决定设备和服务器良好连接状态的关键,尤其是在长期运行当中,需要实现消息的及时发送和反馈的及时接收。运用5G 通信技术能对端到端性能得到优化,降低设备的损坏率。

3 地铁5G 通信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D2D 通信

列车与地面、列车与列车的连接,是确保列车处于安全运行环境的关键。以无线通信为依托,实现列车和地面的有效通信,对于控制中心功能特点的体现也十分重要。应该加快5G 信号站的建设,促进控制系统通信流畅度的提高,通过信息的汇总和对比分析,满足多元化的运行需求。地面可以通过实时获取并处理地铁信息,实现指令的发送,防止由于信息受阻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在列车和列车连接当中运用5G 通信技术,能对数据通信系统加以优化,防止列车停摆等现象的发生。D2D 通信是5G 通信技术中的关键部分,对于设备通信质量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可以实现对整个地铁系统的优化与完善。在传统模式下,基站是设备通信的关键,D2D 通信技术的运用则可以充分发挥用户终端的作用,实体组或者虚拟组具有独立性的特点,消除了对传统基站的依赖,能使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得到融合[3]。

D2D 通信是冗余通信的一种常见形式,满足了列车通信的需求,可以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状况,不仅能确保列车的协调配合,还能防止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该技术的运用,使地铁通信系统的时延得到控制,列车运行间隔逐步缩短,有助于运营效率的提高,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数据智能采集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铁运行中产生的信息数据量也在增多,如何实现数据的智能化采集,为系统优化与故障预防提供依据,成为当前地铁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5G 通信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充分发挥数据职能采集的作用,以5G海量物联为依托,运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替代有线传输,从而增强各个设备的密切连接。 不但能使线缆的应用数量得到减少,而且对于设备的应用更加灵活,因此具有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无线传输带来了另一个优势就是满足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需求,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巨大的便捷。驾驶辅助功能借助传感设备可以得到强化,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辅助驾驶员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自动驾驶也在逐步成为可能。

地铁运行需要大量的设备作为支撑,尤其是其类型较多且结构复杂,分布在地铁线路的各个位置当中,对于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保障设备良好运行状态的关键[4]。运用5G 通信技术,能充分发挥监测设备和传感器设备的功能特点,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更具高效化,能对设备的异常运行数据进行获取,通过对比正常参数来实现故障的评估和预防。因此,5G 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的目标,真正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指数。

3.3 地铁控制系统

5G 通信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车载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当中,这是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ATP 自动地铁车厢防护和ATO 自动地铁车箱驾驶,是车载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可以使列车在运行中真正实现自动化处理。通过车载控制器和传感器、地铁车厢司机显示器、通信接收系统的协同配合,能有效提高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2 乘2 取2 是该设备运行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促进运行效率的提高,需要运用两个处理器实现有机协调,在运行/待机状态下满足编程及扩展需求。区域控制器也是5G 通信技术应用于地铁的具体表现,对于相应区域内的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包括MAU 子系统和PMI 子系统两个主要部分,以3 取2 和2 乘2 取2 为冗余配置指令。列车信息借助连锁功能可以实现快速传递与共享,通过5G 信号加快指令的执行速度[5]。

3.4 隧道区间无线覆盖

地铁隧道建设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较高,而且给予设备的安装空间不大,容易引起纵向损失的问题,可以通过5G 通信技术实现无线覆盖,应该明确隧道的限界特点,从而确保安装方式和位置的合理性。对专网漏缆、民用通信漏缆的间距进行控制,分别在500mm 和300mm 以上,避免遮挡物对漏缆的使用造成影响。应该明确设备箱、弱点支架、专用网通信设备和信号灯的位置,确保在设置民用通信设备时更具合理性[6]。分析断点间距的要求,使双向隧道设备节点间距得到合理控制,同时对运营商的设备区域进行严格划分,使POI 和RRU 设备保持高效协同。

3.5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在整个地铁系统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实时显示列车的运行状态,使其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条件下,切实保障乘客的安全。其中,网络切片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实现内外部的有效隔离,尤其是自主虚拟移动网络的构建,能通过授权的方式实现接入环节的安全控制。在网络资源的配置中可以借助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和端到端NFV技术等,增强其灵活性,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为了满足视频的存储和转发需求,还要借助边缘计算技术实现高清化处理,达到智能化控制的目的[7]。通过本地存储的方式可以对数据处理的时延加以控制,满足摄像头的个性化管理要求,全面优化采集参数。通常需求构建“5G 通信技术+边缘计算平台”,有助于计算能力的增强,为无人驾驶、人脸识别和智能化运维等提供依据。分布式皮基站的方式在站厅和站台5G 信号覆盖中最为常见,区域处理中心设置于CU 位置,下沉核心网的部分功能,将边缘计算服务器设置在CU位置,通过AI 能力前置实现联动管理。本地处理中心的应用能及时存储高清视频,同时开展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等工作,高效化执行监控策略。如图1所示。

图1 视频监控系统

4 结语

5G 通信技术在覆盖率、稳定性、低能耗、热点高容量和低延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对传统4G通信技术的革新,在地铁中应用后可以有效改善列车的运行状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在D2D 通信、数据智能采集、地铁控制系统、隧道区间无线覆盖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各个环节明确5G 通信技术的应用要点,使地铁建设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列车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穿越时空的列车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西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