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在翻译上不宽恕

2021-03-24 10:07段奇清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译作罗曼巴尔扎克

段奇清

因对国家一份深沉的爱,故在翻译上不容忍宽恕。

傅雷总是与流俗格格不入,心地却非常善良,乐于助人。有位青年画家刚刚入行,名不见经传,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从朋友那儿得知此事后,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的傅雷,便让这位画家把作品寄到法国,他极力进行推介。很快,这位画家便蜚声国内外。一位老先生失业,能写作的老人想以投稿渡过难关,傅雷便找自己熟识的编辑,千方百计地为老先生牵线搭桥。最终,为了让老人过上安稳的日子,他为老人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

傅雷热心助人,有时似乎“过了头”。他的朋友冒效鲁俄文底子好,领导就让冒效鲁翻译瓦卓夫的短篇小说,可译稿文白杂糅,冒效鲁便请他修改。稿子返回时,圈改涂抹,几乎已看不到原稿。有人对傅雷说,人家只是要你润饰一下,你这样改得面目全非,不怕朋友难为情吗?傅雷说:“要我修改,这是信任我,我可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再说,翻译作品的文字一定要流畅、传神,才是对原作者和读者负责。”

人们称赞傅雷的译作“颇为奇巧,多神来之笔”,可以说,他对自己的翻译到了苛求的地步。他译作宏富,如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大量著作,每一个字皆要做到准确、妥帖。他说:“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手,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移译。”

由于他是浦東人,担心自己的译作因辞害意,他从有着地道京白的老舍著作中汲取营养,曾花费很长时间对其研究琢磨。每每翻译一部作品时,为了解决一些疑团,除了参考《国语大辞典》,他还常常对照该法文原著的英译本,到徐家汇藏书楼查阅法文参考书。甚或不惜给万里之外的异邦友人或原作者写信,比如他就多次写信给罗曼·罗兰,请求释疑解难。纵然如此,许多作品译后他仍会烧掉重译。

傅雷恨不得所有国内的翻译家都能像他一样,因此他认真得“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上世纪50年代初,他竟花费了大量时间搜集了1949年前后翻译小说存在的缺点和毛病,写出了“万言书”,寄到主管文化部门的领导手中。领导阅读后大为称赏。

不久,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主持召开全国翻译工作会议,将他的“万言书”印发给与会人员。时值暑天,人们挥汗学习讨论“万言书”,打破了许多人原有的避暑计划,引起了一些人不悦。又因为该“万言书”写得有根有据、枝叶分明,得罪了一些人,引起了翻译界一场小小的风波。傅雷字怒安,深知他个性的冒效鲁便和他开玩笑说:“老傅,你的大号要改三分之一,把‘又换成‘口。一怒而安天下,把怒安改成恕安,以恕道对学人,一恕而安也。”

傅雷明知朋友是在开玩笑,且是一番好意,以免他撞得头破血流。可他说,对于一些人的马虎敷衍,甚或粗制滥造,我没有“雷霆之怒”,只是严肃指出,已是很客气了。要我无原则地容恕人,而求一己的安稳,此并非我的性格!

“傅雷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他是个有个性、有思想的铁汉子、硬汉子,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可以说,傅雷在用生命捍卫自己做人的原则和人格,维护翻译工作及其译作的纯洁性。

(编辑  余从)

猜你喜欢
译作罗曼巴尔扎克
微言大义
what用法大搜索
想象的空间与经验的几何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你到底错在哪儿
巴尔扎克答学生问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
巴尔扎克的爱好
最后一颗子弹
巴尔扎克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