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探析

2021-03-24 09:49刘惠婷李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组织志愿社区

刘惠婷 李倩

摘 要: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一支新兴力量,在很多方面弥补了政府的不足,促进了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本文从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有志愿者但缺乏志愿者组织、有志愿行动但缺乏志愿精神、有志愿奉献但缺乏志愿回馈以及行动扎堆持续性低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社区志愿服务的属性以及集体行动的困境,得出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措施,对于提高社区志愿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区;组织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0.03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政府和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并不能完全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服务,作为现代化治理主体之一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成为公共服务的一支主要力量。但另一方面,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志愿者流动性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可持续等。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1 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一支新兴力量,在很多方面填补了政府的不足,促进了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但是社区志愿服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面临各类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志愿者,缺乏志愿者组织

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是由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其组织及网络不如青年志愿者组织规范和紧密,其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组织性强”,社区志愿服务更多地体现了自发性、个体性、灵活性和直接性。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大多都是自己组织起来服务人民群众,在社区敬老助残、关爱儿童、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运作的过程中缺乏正式的组织来管理,也没有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

1.2 有志愿行动,缺乏志愿精神

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如今,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动已经遍布社区的各个角落、深入到社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但由于缺乏正式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的年龄、职业各异,很多社区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之前都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培训,这就造成了很多志愿者“只知志愿行动、不知志愿精神”的现象。

1.3 有志愿奉献,缺乏志愿回馈

社区志愿服务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也需要助人之后的志愿回馈,无论是在物质还是在精神层面。志愿服务激励回馈似一股暖人的春风,不仅能让志愿者感受到志愿活动带来的回报,更提振了社会道德信心,在全社区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能够激励更多居民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并不是带着自利的目的而去的,受助人的一句“谢谢”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朵朵涟漪。但是,为了社区志愿服务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建立相应的志愿回馈机制。许多社区都已经开始试点,如积分兑换机制,时间银行机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实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可以使“回馈”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好人好报”不再是仅停留在口头纸面上的古训,而是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能够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氛围,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1.4 行動扎堆,持续性低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遑论东西差距,就是同一城市中的不同社区也是不同。知名度高的社区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你来我往,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有时甚至不得不拒绝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进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知名度低的社区或者机构的无人问津。社区志愿服务因其自发性和个体性,以及缺乏正式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而导致了许多社区志愿服务都没有持续性。社区志愿服务也会引起热度,在一段时期,某种类型的志愿活动成为各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主要关注点,但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另一种活动取代,这就造成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性低。

2 社区志愿服务的属性

社区志愿服务从其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社区互助产品,是人与人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产生的,由集体共同生产和享有。它与其他物品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它不同于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不是个人选择和市场提供的,而是基于自愿基础上的集体选择和生产出来的。

第二,它不同于俱乐部产品,不仅是满足组织内成员的需要,更多的是为组织外成员提供公共物品。

第三,它不同于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不宜有国家进行强制性选择。

第四,它不同于收费物品(非竞争性和排他性),不是等价交换的,所以不宜由市场提供。

第五,它不同于共用资源(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是独立于个人之外的自然资源,而是人力资源。因此,社区志愿服务的供给应该在社区内集体组织生产,要贴近百姓的生活空间,由社区成员共同享有。

3 集体行动的困境

作为社区互助产品的社区志愿服务,其生产虽然是在组织内进行的,单成果却不仅仅是由组织内成员享有的,还为组织外成员提供集体物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就难免存在搭便车现象,而这又会打击组织内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从而阻碍社会志愿服务的开展。许多著名学者曾研究过集体行动的困境,并提出相关理论,主要有:

哈丁的“公地的悲剧”,即N人共同使用资源,“谁占有就归谁”,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组织也没有资源分配规则。

在“囚徒困境”理论中,个人行动与个人的福利相互依赖,但因为没有提前沟通,两个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不能达成一致,也不能实现双赢。

奥尔森提出集体行动的逻辑。即在有组织的条件下,有了集体利益也未必会出现集体行动,还得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小集团易采取集体行动,在社会压力之下也会促使个人不易采取搭便车行动而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大集团要采取集体行动则存在一定的困难,人数较多而难以协商一致,大集团如要成功采取集体行动,则要采取选择性的激励措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思拉恩埃格特森在他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中提到,集体行动的成本的搭便车行为,严重阻碍了集体成员的合作,难以采取集体行动。

4 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措施

集体行动的困境能破除吗?如果能,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要采取集体行动往往是不容易的,如果是大型集体,则是难上加难。但这并不意味这就无法采取集体行动,我们要讨论的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合作,开展集体行动。

第一,要有共同利益。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区志愿服务具有自发性和个人性,因此具有共同利益的人有更大的可能性自发组织起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规模要适度。社区志愿服务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灵活性便意味着小规模。小规模的好处在于:人数少,易于达成共识,从而采取集体行动的阻力就小;成员之间熟悉度高,忍忍能够互相监督,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之下不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这就极大地减少了集体行动的阻力。规模过大的情况下,社会监督就会乏力,搭便车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集体行动,就必须采取选择性的激励措施,于是,集体性的得成本也就提高了。

第三,要协调共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在采取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进行协商处理,尽最大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达成共识。

第四,要集体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因其自发性和个人性,缺乏相应的组织规章制度的管理,因此,社区志愿服务团队要将每个人都组织起来,确立基本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

第五,要进行集体规划。社区志愿服务虽然是一种互助产品,但也需要讲求效率和公平。在尽可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时,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第六,采取选择激励措施。志愿服务需要奉献,也需要回馈,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感谢都会大大激励志愿者。目前,许多社区都已经发展出具有特色的激励制度,如积分兑换制度,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达到一定数目时就可以去兑换一定的物品。通过回馈激励制度,不仅能让志愿者感受到志愿活动带来的回报,更提振了社会道德信心,能在全社区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激励更多居民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社区志愿服务在很多方面弥补了政府的不足,促进了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对于提高社区志愿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吴理财.中国政府與政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余玉.自贡市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西科大学,2020.

[5]杨明.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6]许晨光.郑州市社区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7]屈遥尘.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以长沙市Y区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刘惠婷(1995-),女,汉族,甘肃渭源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组织志愿社区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