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

2021-03-24 14:08邹铭辉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农民工

邹铭辉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行农民工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农民工群体的收入水平。本文从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组织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的细节展开讨论,针对培训机制建设、加强高职院校课程、师资内涵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给出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

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077万人,尽管政府采取过不少措施改善农民工境遇,但是由于不少历史性的原因,许多农民工还是比较难以融入到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为此按照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规划要求,国家在2014年提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对农村劳动者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工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使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项能力证书,为农民工职业能力建设服务,造就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较高素质劳动新军,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速度和城镇化的进程。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于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增加。对于生产效率的追求,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培训上,目的是要提升工人的熟练程度,从而满足可持续化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目前,在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

(一)农民工获取培训信息较少

当前,在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中,宣传力度不够,而农民工缺乏信息搜索能力,获取信息渠道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导致无从了解或错失培训机会。

(二)农民工参培比例较低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能不到3成,职业技能的缺乏不仅阻碍了其职业发展,也成了其融入城市生活的阻碍。

(三)农民工群体差异较大,培训没有能够细化

农民工是个差异化很大的群体,其中部分农民工只是在城市寻求短期灵活就业,而有些农民工则在城市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并长期居住于城市之中。此外,还有一些属于农民工的后代,他们生长在城市,但对城市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1.1%。观察发现,无论是老一代农民工,还是新一代农民工,大多数人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这不仅表明了我国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反映了其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较少。农村群众进城之后缺乏赖以谋生的劳动技能,而城市大量的高技能要求的岗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才市場需求与供应活动存在矛盾。对于这些差异化群体,政府的培训服务工作还是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

二、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课程供给不足

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计划不够合理,缺乏考核导致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教育培训投入为主要形式,主要针对基层技术岗位,尤其是制造业的技术岗位展开。其中,电工、焊工、缝纫工等一线岗位工种的能力培训占据主体,除此以外服务业的培训也占较大比例,如家政、电脑装配等。从职业能力投入方向看,当前方向主要针对初级岗位从业所需的初级技术性能力展开突破,侧重于技术上岗培训,讲授从事具体工作所需的技能和工作规范。国家对于农民工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的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导致农民工并没有在培训中学到当前热门的数控机床等相关技能。

对农民工培训主要集中在刚性职业能力的培训,缺乏柔性职业技能的培训。刚性职业技术也是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考核及就业指导,不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工作的广泛开展。农民工的学历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现实培训时无法适应不同培训对象展开针对性培训。

(二)师资队伍与培训脱节

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技能与行业、企业脱节,无法满足职业培训所需的代表该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趋势。另外,培训实践教师缺乏,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而是应该覆盖到职业培训。在教学方面没有相关的工作量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对于职业培训研究不足

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中一体二翼,国家已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及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责任。职业培训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都与学历教育有所区别,高职院校以学历教育为主,现阶段对于培训要素缺乏研究。

三、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对策

(一)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培训机制

在城镇化建设活动中,重视工业投资与用人匹配制度建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制度,提出本土化方案,解决农民工进城之后的就业适应性问题。扩大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服务范围,重视对年轻农村进城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教育,倡导农民工技能教育的适应性建设,完善和落实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建言献策不断完善、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培训质量的考核力度,建立相应数据库,并对参培人员进行后续跟踪,打通技能证书与学历教育互认学分机制,减少盲目、重复培训,通过政府政策、市场双重调节,倡导农民工技能教育的适应性建设,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职院校培训机制,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二)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持续深入企业,多层面、多渠道宣传,消除信息孤岛,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配合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打造高效率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参与度,加快农民工融入、参与城市发展、成为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市民。充分利用政府扶持和补贴为农民工培训助力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培训补贴在农民工培训方面起正向作用。研究表明,培训对于提高农民工收入也有正向提升作用。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培训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能够了解政策,用好政策,积极参与到职技能培训中来。

2.研发培训内容,强调市场对接。第一,扎实基础,做好规划。根据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做好基础调研工作,在与政府、企业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规划职业培训计划,培训规划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的中长期规划,推行能力培训发展计划的长期与短期结合,构建多层次技能培训课程体系,采用学历加技能的方式,促进农民工文化、技能素质的全方位强化提升。第二,加强培训模式、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在培训模式中强调职业院校主导型,成为区域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成为技术培训、中小型企业技术支持的载体和平台。在课程内容上,随着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需要,一方面需要对原来的老旧课程进行更新,满足区域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社会适应性、企业管理及创业类课程的比例,来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的城镇化”问题,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步伐。在信息化方面,要重视对农民工的电脑操作技能的培训,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和设施,通过MMOOC课、微课等培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和资源,方便农民工随时进行学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学习职业培训理论和方法,增加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培养“双师型”“一体化”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职教集团等合作方式,多渠道引进兼职教师。第三,加强科研工作。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高职院校不断随着社会发展和培训对象的变化而对培训教材、課程、师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提高。要求高职学院的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调查研究,在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四、结 语

我国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目标和辅助着力点进行设计。针对当前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困境,应积极树立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理念,并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从而推动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该继续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关注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使更多农民工接受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

参考文献:

[1]范安平.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借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7).

[2]姬便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障碍——解读农民工的“二重收入”阅读体会[J].中国农学通报,2006(7).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