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商科的内涵及“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

2021-03-24 18:50陈晓芳夏文蕾张逸石李铭泽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

陈晓芳 夏文蕾 张逸石 李铭泽

【摘要】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对商科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面向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代商科旨在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改革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 探讨新时代商科“三位一体”的丰富内涵, 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特色行业对新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特点。 在此基础上, 提出行业特色高校新时代商科人才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的目标、内容、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商科;行业特色高校;培养体系;多维度协同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05-0107-7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全球经济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互联网+”时代,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分工、市场运营管理、国际贸易格局等产生了重大影响[1] 。 产业革命加速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也对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商业模式亟需懂专业、懂技术、懂企业、懂社会的新时代商科人才。

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 要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 在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面, 强调积极发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势, 探索智能化教育新形态。 当前,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商科人才, 是新时代商科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新时代下的商科人才培养应以解决现实中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 紧密依据经济供给侧的需求, 走市场化合作之路。 行业特色高校应以政府培育和行业支持为依托, 以实际问题为导向, 与对口特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着力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新时代商科人才, 推进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从职能导向到实践导向的转变。

二、新时代商科“三位一体”的丰富内涵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的商科教育变革越来越清楚地表明, 必须重新审视与深刻思考传统意义上的以专业职能培养为导向的商科教育, 勇于探索与积极实践一场范式转化意义上的商科教育的深入变革。 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近来对“新商科”的讨论与研究就是这个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商科”一词最早由教育部教职委高教司司长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开会时提出。 2019年3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 主要就“新商科”的概念、内涵和实践途径进行了探讨, 并对商科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等进行了广泛讨论。 然而, “新商科”自提出到现在, 其概念并没有取得广泛意义上的共识, 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 那么, 应该如何认识新时代商科的丰富内涵呢? 特别是对于具有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的行业特色高校来说, 应该如何认识新时代商科的内涵、目标与特色呢? 本文认为, 新时代商科应该是管理融合技术、产教深度协同及扎根中国情境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学科。

(一)新时代商科是管理融合技术的综合学科

传统商科教育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以职能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重在专业理论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 如学科专业界限分明、专业课程内容死板、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等。 新时代商科应以市场为导向, 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型培养。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 使传统的职能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2] 。 在这一背景下, 商科人才培养应以“管理+技术”相融合的模式主动回应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 将传统的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转变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链接的云营销、智能财务、社会网络人力资源。 因此, 新时代商科应将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应用在商科教育中, 以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的商科人才。

(二)新时代商科采取产教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

以往的商科教育中一直存在人才培养“填鸭式”、“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等短板。 虽然高校设有实训基地, 但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養, 而对创新创业的实践不足, 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实践需求[3] 。 此外, 部分校企合作项目往往流于形式, 顶岗实习也常常只承担最简单的业务, 并不能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 考虑到走在经济发展最前端的企业对新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 因此开展深度产教融合, 以高校特色学科所对应的行业需求为主导, 培养“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素质复合”的新时代商科人才, 是提升商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新时代商科是中国情境下的商科教育

最早的院校商科教育萌芽于1881年的美国, 并于二战后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欧洲的商科教育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为提升本土企业竞争而逐渐被重视起来的。 与美国、欧洲等商科教育非常成熟的国家相比, 我国现代商科教育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且一直以来都在借鉴国外的商科教育模式, 采用西方理论和案例进行教学。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要求商科人才培养应着力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 也强调中国国情, 采用中国案例, 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

三、新时代特色行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特点

(一)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

随着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智能化转型, 新时代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成为“刚需”。 为深入了解新时代特色行业对商科人才能力的需求, 以期为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设计了以“特色行业新时代商科人才需求调查”为主题的调查问卷。 以材料、交通、汽车三大特色行业为例, 该问卷面向特色行业中对商科人才有需求的用人单位, 主要从单位的基本情况、人才需求, 以及具体对新时代商科人才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及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以了解当前材料、交通、汽车三大特色行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特点。

1. 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当前市场对新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 在问卷设计前, 通过与资深的商科教育老师、MPAcc和MBA学生访谈初步拟定问卷的内容, 并在MPAcc和MBA学生之间进行小范围调查实验, 根据反馈的信息, 从内容、题量和针对性等方面对问卷进行调整, 从而得到最终的问卷。

2. 调查方法。 本文基于武汉理工大学三大特色专业, 主要以材料、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为调查对象, 通过学校校友会发放问卷100份, 向MPAcc和MBA学生发放问卷200份, 另外对20家企业财务部门的经理、主管以及人事部门的经理等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发放问卷60份。 分别回收75份、154份和60份, 共回收289份问卷, 回收率为80.28%。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企业规模在1000人以上, 其中材料行业占比33.74%、交通行业占比25.23%、汽车行业占比30.78%、其他行业占比10.25%。

(二)特色行业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

该部分主要从商科人才整体期望、商科人才培养的外部融合期望以及商科类毕业生能力期望三个方面, 就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 在新时代商科人才整体期望中, “具备创新思维”和“具备新理论”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 在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外部融合期望中,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排在前两位, 超过了“商务法律”和“商务英语”, 说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培养需要引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新时代商科类毕业生能力期望中, “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排在首位, 说明用人单位希望商科人才除了具备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 更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三)行业特色高校对新时代商科人才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与评价

基于特色行业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商科人才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对用人单位现有商科出身员工的评价结果, 对行业特色高校现有商科人才的不足以及未来对新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需求值(A)是用人单位对于新时代商科人才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各项具体要求的期望值评价, 数值越大, 说明用人单位认为该项对于商科工作岗位越重要; 评价值(B)是用人单位对本单位现有商科出身员工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各项具体要求的满意度评价; 差异值(B-A)则显示现有商科出身员工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足。

1. 专业知识需求与评价。 由表2可以看出, 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商科人才专业知识需求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占比24.71%的“具备扎实的商科专业知识”、占比21.18%的“有职业资格证书”, 以及占比16.47%的“具有服务和营销意识”, 说明企业对于商科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同时要求他们具备服务意识。 然而, 从评价值可以看出, 目前商科学生不论是专业知识、职业资格还是实习经验都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 说明他们对专业技能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也缺乏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2. 个人能力需求与评价。 表2显示, 在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商科人才个人能力的需求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创新创业能力”(17.14%)、“业务处理能力”(16.43%)和“沟通协调能力”(15.71%), 其中创新能力占比最高, 反映出在行业特色鲜明的工作环境中, 商科人才的创造力将起到决胜的作用。 但是, 必要的业务能力和团队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 紧接着并排第四的是“情商”“商科类职业技能”和“专业学习能力”, 说明在团队工作中除本身的专业技能之外, 尊重他人和情绪管理一样重要, 智商结合情商才能更好地完成团队工作, 在信息更新迅速的时代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是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从评价值上可以看出, 创新、沟通协调以及情商也是目前商科人才较为欠缺的方面。 因此, 需要加大对新时代商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 同时还应全方位增加对新时代商科人才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情商培养的投入。

3. 个人素质需求与评价。 由表2可知, 诚实守信、团隊合作、爱岗敬业、职业操守是用人单位较为看中的素质品格, 同时也是商科出身员工需要加强的方面。 因此, 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还应加大对学生优秀品格、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力度。

(四)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的需求特点

1. 专业素质向综合素质转变。 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以具体的商科专业为导向, 技术职能和专业素养较为单一。 为避免与实践脱节,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 还要融合特色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培养, 使学生成为既通晓商科专业知识、又熟谙行业技术背景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2. 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着工作岗位向复杂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发展, 为应对越来越繁复的工作, 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要注重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多角度融合。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未来社会, 创新能力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以学校行业特色学科为依托, 加强对学生在特色行业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思维的培养。

3. 注重提升道德情商。 商科人才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固然重要, 但商科教育以经济、金融、会计等课程为主, 容易养成利益思维, 不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因此, 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要着重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情绪管理能力。

四、行业特色高校新时代商科人才“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思路

(一)培养目标的“多维度协同”

1. 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重。 商科教育旨在为各行各业输送各种管理人才。 传统的商科教育以工商管理、会计、金融、经济学专业为主, 缺乏相应的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情绪管理等人文素质培养, 容易造成利益至上的思想, 不利于学生品格的提升。 尤其在当前产业智能升级与经济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固然增强了人们的效率意识, 但同时也容易诱发人们的利己主义。 因此, 在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中, 要更加突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更应提升他们的人格、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商管品质和专业技能兼备。 “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经济重新定义了商科教育的模式、功能和内容, 要求商科人才必须兼具商管知识和专业技能; 尤其是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 还应为特色行业用人单位培养具备行业特定技能知识、通晓行业规则的商科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知识, 还要获取与行业特色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证书, 毕业可以采取“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同时, 除了课堂学习, 还应鼓励学生借助更多网络资源学习更多的特色行业前沿知识技能等, 以培养更多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复合技能的特色行业商科人才。

(二)培养内容的“多维度协同”

1. 打破商科和理工科学科边界。 受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影响, 不论是高中的文理分科, 还是大学的专业分类, 无疑都会提高学习和社会生产的效率。 然而, 专业教育也造就了“隔行如隔山”的局面, 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纯粹的专业人才会面临诸多限制。 如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学习过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培养中融入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 又如销售人员在与顾客沟通时, 若懂得产品的技术细节, 则能更好地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 这就需要在商科人才的培养中融入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 此外, 商科与理、工、文、法等其他学科有着很强的关联度, 因此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需要打破传统的學科之间和专业之间的壁垒, 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与商科有机结合, 尤其是在创新团队与平台的建设方面, 要结合高校行业特色学科与专业进行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融合, 形成“多维度协同”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2. 融合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 “互联网+”时代下, “数据”成为一种核心资产。 因此, 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应对大数据技术中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有机整合, 进而调整管理学的经典概念框架; 应结合特色行业的发展形势和具体需求, 将管理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行业特色学科等不同学科领域有机结合, 让学生充分接触不同学科的理论范式和优势特点。 通过将商科理论、行业特色学科背景知识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机融合, 推进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改革。

3. 增加多元思维和情商教育。 在商业、数字、人文和技术不断融合的新商业时代, 商科人才思维方式也需要多维度融合培养。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工作”报告显示, 未来工作中最关键的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培养能增强人在面临复杂问题时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数字思维可以帮助人在复杂问题中快速抓住事物本质; 哲学思维教会我们辩证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良好的情商则能提高职场中与他人和环境相处的能力。 在科技水平以指数级增长的数字经济环境中, 加大对新时代商科人才多元思维的培养力度是提升其未来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4. 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实践能力是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首先, 以案例教学的方式, 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互相交锋、彼此互动; 也可以开设创业课, 依托学校的行业特色专业和学科方向, 从本科入学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同时, 在学校实训基地进行沙盘模拟演练, 并采取激励和淘汰制度, 以期更贴近于真实职场,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其次, 与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企业合作, 商科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与创业企业的运行与发展, 从而真正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 借助学科优势, 把创新创业融入全程培养方案中, 让学生参加创业微路演, 了解创业项目的成长; 学习创新创业知识, 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结合, 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服务, 参加中小微企业运营管理, 为今后创业过程中的项目筛选、优势发掘、项目实施、创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模式的“多维度协同”

服务于数字经济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互联网+”背景下商科变革的核心目标。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中的商科人才培养需要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维度协同”改革。 具体来说: 在专业学科协同方面, 要进行专业融合和学科交叉教学, 以培养复合人才; 在数字技术协同方面, 要在教学形式和课程内容上结合特色行业背景, 融入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点; 在校企协同方面,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演练平台和实际基地, 增加面向特色行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 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同时, 还应注重新型师资的培养与培训。

1.专业学科协同。 数字经济下行业特色高校培养的商科人才不仅要懂专业, 还要懂行业、懂技术, 更要懂政策、懂法律。 单一的商科专业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才需求, 经济社会进步与行业特色发展亟需设置新兴交叉学科。

(1)不同专业融合培养。 例如, 将财务管理课程与战略管理课程相融合, 与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以历史财务数据规划财务工作的“事务型”管理不同, 财务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为工作对象, 着眼于未来, 用战略的思维规划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和实现策略, 不仅能提升商科人才的财务专业知识, 还能培养他们的全局观。 又如, 将会计与法律课程相互融合, 会计和法律是经济学中相伴而生的两大学科, 也是资本市场的两大基石, 共同规制着经济的良性运转, 这两个学科的协同培养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制度的频繁更新要求商科人才在具体业务中不仅要与最新规定同步, 还要深刻理解这些法规的内涵,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商科人才也需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财务管理战略方针政策、国际法律法规、海外反腐败法等, 并站在法律的视角从企业管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分析每一个实际问题, 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2)不同学科交叉培养。 随着市场的转型升级, 不论是商科还是工科, 市场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 同时也需要具备管理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一方面, 通过安排工科学生选修商科基础课程, 如管理、战略等, 让他们了解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熟悉国内交通、汽车市场规则等, 培养具有一定管理思维的工科人才; 另一方面, 商科学生通过选修交通、汽车和材料的基础课程, 掌握国家交通发展规划、战略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国际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及竞争结构的差异与特点, 熟悉车路协同和智能网联中的管理优化问题,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工科思维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2. 数字技术协同。 一方面, 通过“翻转课堂”和“MOOC”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 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实现个性化教学; 另一方面, 增加一些反映新时代数字教育的新商科课程, 如“智能财务”“数字营销”和“智慧人力”等, 拓展学生的数据思维, 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1)线下课堂协同线上教育。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协同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 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商科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 “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也无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课堂教育与“翻转课堂”“MOOC”“SPOC”等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相结合,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 学生通过视频、资料进行课前预习, 课堂老师除讲解重要知识点外,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和提问, 老师对重难点进行解答,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海量“MOOC”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同时通过线上教学形式捕捉课堂上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 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捕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和知识点偏好, 进而有针对性地形成差异化教学方案, 在数据驱动下实现“精准教学”。

(2)传统课程融合数字技术。 传统商科教育缺乏满足时代需求的商科课程, 应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 增加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新课程, 以拓展商科学生的数据思维, 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和数据的膨胀, 如何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科学准确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是新时代商科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如“數据可视化财务智能分析”, 在原有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入对可视化智能分析工具(如Power BI)的介绍, 利用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可视化智能分析, 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财务分析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使学生未来能更好地开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财务管理工作。

又如“数据挖掘与市场营销”, 在保留经典市场营销战略和专业技能方面内容的基础上, 新增数据挖掘与商务分析、商务智能算法分析与应用、Web信息产品设计、社群营销及搜索引擎营销推广等内容, 重点提升学生对商务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数字化营销工具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同时增加特色行业背景下的数据驱动营销案例分析、市场调研实践及营销战略模式演练课程, 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解决现实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如“智慧人力”, 通过将人力资源与社交网络相结合, 在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增加人员招聘网页设计和数据维护及员工社交网络分析等内容, 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员结构, 还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3. 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将“课堂搬进企业”, 并利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其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创新实践能力。

(1)搭建演练平台。 发挥校企多元化育人主体功能, 搭建学生演练平台。 一方面, 将“课堂搬进企业”, 采取由创业导师带队、特色行业对口企业各管理层授课的方式进行商科人才培养, 近距离地理解专业知识在解决现实管理问题时的作用方式和作用范围, 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 同时丰富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 开设商科创业课, 依托学校的行业特色专业和学科方向, 从本科入学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同时在学校实训基地进行沙盘模拟演练, 并且采取激励和淘汰制度, 以期更贴近于真实职场,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毕业前每个小组可跨学科、跨专业自由组队开展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 并记入毕业考核环节, 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构建实习渠道。 企业具有行业发展领先优势和人才就业渠道优势。 一方面,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等达成合作关系, 为学生构建实习渠道, 要求学生毕业前进行为期至少3个月的工作实习, 以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提前进入职场实习, 积累专业经验, 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 储备创新创业的专业能力; 另一方面, 与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机构开发具体合作项目, 共享创新创业的市场信息与企业资源等, 提供创新创业的渠道。 通过用人单位—管理学院的共建与升级, 支撑创新型、复合型商科人才的培养。

4. 师资培育协同。 我国高校教师虽然有全面且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往往缺乏企业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商科师资人才引进中应适当向具有特色行业对口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倾斜, 同时完善校企、校社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 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践, 通过引进和培养形成“双师协同”结构的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教师团队, 实现团队教学能力和教学特点的协同互补。

(1)聘请特色行业对口企业导师。 除了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和培训学校现有导师, 还可以适当从特色行业对口企业聘请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一线从业人员进校兼职任教, 一课双师, 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这也是新时代商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因为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对目前市场上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动向有着最为精准的把握, 也最清楚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 请他们做企业导师, 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市场的适应性, 同时也能有力地充实商科教学队伍, 提升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商科教学水平。

(2)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 建立高校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制度, 有利于新时代商科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完善。 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访问, 通过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和旁听名校专业课, 感受不同高校的教学体制和理念, 更好地了解国内外优秀高校商科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促进中外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 同时, 中青年教师在特色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中的挂职锻炼有利于拓展教师的眼界, 提高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 更好地促进中青年教师走出“象牙塔”, 为新时代商科人才全方位培养提供师资队伍保障。

五、结论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智能化转型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也对商科人才需求提出了挑战。 商科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面向特色行业人才需求,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商科人才, 成为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共同话题。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 应主动应对科技变革所带来的特色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 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进行适时调整, 培养出既具备商科专业知识和行业特色专业技能, 又拥有创新思维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新时代商科人才, 這是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 结合“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 本文首先指出“新时代商科”是新时代中国情境下管理融合技术的综合学科, 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采用“多维度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 应依据新时代特色行业人才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商科人才。 其次, 以材料、汽车、交通三大特色行业为例, 对新时代商科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 指出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特色行业为依托, 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 对行业特色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进行深入且系统的探讨, 提出基于培养目标“多维度协同”、培养内容“多维度协同”和培养模式“多维度协同”的商科人才“多维度协同”培养改革机制。 特别是在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 提出基于专业学科协同、数字技术协同、校企协同和师资培育协同四个维度的行业特色高校新时代商科人才“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

高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是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商科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应以政府和行业为依托, 以实际问题为导向, 与对口特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推进行业特色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从职能导向到实践导向的转变。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王战军,肖红缨.大数据背景下的院系治理现代化[ J].高等教育研究,2016(3):21 ~ 27+38.

[2] 陈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以新商科专业群为视角[ 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73 ~ 76.

[3] 齐佳音,张国锋,吴联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变革[ 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58 ~ 62.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