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及预后分析

2021-03-25 08:10郜桂菊梁洪远赵红心
传染病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肝功肝细胞肝功能

孙 娜,郜桂菊,梁洪远,肖 江,杨 涤,王 芳,倪 量,吴 亮,赵红心

AIDS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肝功能异常的表现。这与AIDS患者用药复杂,机会性感染多见、常合并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掌握AIDS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和特点以及临床转归情况,对于临床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AIDS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8年4月—2013年3月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确诊为AIDS并在住院期间诊断为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临床资料。

1.2 方法 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感染途径、过敏史、饮酒史、用药情况、合并症情况、CD4+T细胞计数、HIV载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肝脏生化指标、肝损伤持续时间及处理措施、预后转归等。并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及分级。

2015年《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1]中将DILI分为3型:①肝细胞损伤型。ALT≥3 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且R≥5。②胆汁淤积型。ALP≥2 ULN,且R≤2。③混合型。ALT≥3 ULN,ALP≥2 ULN,且2<R<5。若ALT和ALP达不到上述标准,则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其中R=(ALT实测值/ALT ULN)/(ALP实测值/ALP ULN)。同时将DILI严重程度分为5级:①0级(无肝损伤)。患者对暴露药物可耐受,无肝毒性反应。②1级(轻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呈可恢复性升高,TBIL<2.5 ULN(2.5 mg/dl或42.75 μmol/L),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5。多数患者可适应。可有或无乏力、虚弱、恶心、厌食、右上腹痛、黄疸、瘙痒、皮疹或体质量减轻等症状。③2级(中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升高,TBIL≥2.5 ULN,或虽无TBIL升高但INR≥1.5,上述症状可有加重。④3级(重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升高,TBIL≥5 ULN(5 mg/dl或85.5 μmol/L),伴或不伴INR≥1.5。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需要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⑤4级(急性肝衰竭)。血清ALT和/或ALP水平升高,TBIL ≥ 10 ULN(10 mg/dl或 171 μmol/L)或每日上升≥1.0 mg/dl(17.1 μmol/L),INR≥2.0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40%,可同时出现腹水或肝性脑病;或与DILI相关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⑥5级(致命)。因DILI死亡,或须接受肝移植才能存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对数用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s描述,使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比较使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AIDS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共165例,其中男性145例(90.62%),女性20例(9.38%),平均年龄(37.52±0.92)岁;性传播途径感染84例(50.91%),血液传播途径感染16例(9.70%),母婴传播途径感染3例(1.82%),传播途径不详者62例(37.58%);40例(24.24%)患者既往存在食物、药物过敏史;43例(26.06%)患者既往有饮酒史;既往有HBV感染者6例(3.64%),有HCV感染者6例(3.64%)。

根据CD4+T细胞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和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组,2组在合并感染方面有明显差异(见表1)。其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合并肺部细菌感染(非分枝杆菌)80例,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nia,PCP)51例,口腔念珠菌感染37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9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27例,深部真菌感染22例,往往是多种感染混合存在;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合并肺部感染4例,其余为胆囊炎、腹腔感染、隐孢子虫肠炎、口腔真菌感染、中耳炎、胃肠炎等;另有12例患者(7.27%)未查到CD4+T细胞资料,未纳入分组。

表1 CD4+ T细胞水平与合并感染情况Table 1 CD4+ T cell level and co-infection

2.2 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异常

2.2.1 临床表现 165例AIDS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95例(57.58%)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皮肤瘙痒、皮疹、发热等(见表2)。

表2 AIDS合并肝功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Table 2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IDS patients wit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2.2.2 生化指标 肝功能方面,165例患者中ALT异常者141例(85.45%);AST异常者134例(81.21%);TBIL异常者14例(8.48%);DBIL异常者25例(15.15%);ALB异常者134例(81.21%);75例检查了INR的患者中9例(12.00%)存在异常。血常规方面,165例患者中42例(25.45%)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或计数升高;5例(3.03%)出现骨髓抑制(WBC计数减少2例;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减少2例,PLT计数减少1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及血常规指标情况见表3。

表3 主要生化指标Table 3 Main biochemical indicators

2.3 肝功能异常原因 165例病例中141例(85.45%)怀疑为DILI,16例(9.70%)怀疑为感染引起,2例(1.21%)合并慢性乙型肝炎,1例(0.61%)合并HCV感染,1例(0.61%)怀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引起,1例(0.61%)怀疑为剧烈运动引起横纹肌溶解后伴发了肝损伤,另有3例(1.82%)肝功异常原因不详。

2.4 DILI病例分析 141例DILI病例中,9例为肝细胞型,5例为胆汁淤积型,2例为混合型,105例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另有20例因未复查ALP无法分型;DILI严重程度分级方面,55例为1级,4例为2级,其余106例患者因未检查INR值无法分级。本研究的DILI病例中由磺胺类药物引起37例(26.24%),抗真菌药物引起15例(10.64%),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药物引起14例(9.93%),抗结核药物引起14例(9.93%),抗细菌药物引起9例(6.38%),多种药物联合引起48例(34.04%)。引起DILI的具体用药方案见表4。

表4 引起DILI的用药方案Table 4 Therapeutic regimens causing DILI

DILI病例与非DILI相关病例在主要肝脏生化指标以及预后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5。

表5 DILI与非DILI相关病例的主要生化指标及预后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main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prognosis between cases with DILI and without DILI

2.5 肝功异常的转归情况 132例(80.00%)患者肝功能恢复,15例(9.09%)患者至出院时未好转,另有18例(10.01%)患者因未复查无法评估。在132例好转患者中,100例(75.76%)患者仅给予保肝药物治疗,31例(23.48%)患者给予保肝药治疗的同时停用或减量了可疑药物,1例(0.76%)患者未做特殊处理;平均肝功能恢复时间为8(5~13) d。

3 讨 论

本研究中AIDS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该特点与北京地区AIDS群体流行病学特点一致[2]。

本研究中绝大多数病例(84.24%)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此类患者免疫功能极其低下,常合并包括细菌性肺炎、PCP、结核、CMV和真菌感染等在内的多种机会性感染。常规治疗中常联合使用头孢类抗菌药、复方磺胺甲唑、利福霉素类药物、异烟肼、抗病毒药以及三唑类抗真菌药等。因合并用药多,且多种药物存在明确肝毒性,肝组织负担加重,肝损伤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临床表现方面,本研究病例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皮疹、乏力、呕吐、腹泻等,多数均为肝功异常相关的常见临床表现。但其中24例患者出现了皮疹,说明肝损伤可能同时伴发了皮肤过敏反应。

在本研究中,导致AIDS患者肝功异常的主要原因为DILI(85.45%),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而有研究显示,HBV和/或HCV感染是HIV感染者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4],但本研究中疑似由HBV/HCV感染引起的肝损伤仅3例。还有研究认为HAART会抑制HIV复制,使患者免疫得到重建,导致肝细胞中接触HBV或HCV抗原的免疫反应恢复甚至增强,从而诱发转氨酶升高,甚至出现伴有消化道症状的肝炎[3]。然而免疫重建作为肝脏损伤机制仍有争议,HBV/HCV合并感染对AIDS患者肝损伤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对所有141例DILI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肝毒性的首位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唑,其次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以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为主的HARRT药物以及抗结核药物等;此外由于AIDS患者常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上述几类肝毒性药物常常联合使用,本研究中34.04%的DILI病例是由此类联合用药引起的;该结论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7]。本研究的DILI患者中,仅有16例能够进行临床分型,其余均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这16例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的比例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在肝脏中经过代谢的药物具有细胞杀伤作用,一些药物可能直接激活细胞凋亡途径;同时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影响肝细胞代谢和胆汁分泌的某些环节,也会引起肝细胞损伤或胆汁分泌障碍;因此肝细胞损伤型是DILI患者的常见临床分型[8]。

转归及预后方面,大多数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平均肝功恢复时间为8(5~13) d。未好转病例主要以自动出院和死亡病例为主。

综上所述,造成AIDS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DILI仍是主要原因。由于AIDS患者免疫力低下,常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用药复杂,以磺胺类、HAART药、抗结核药和抗真菌药为主的肝毒性药物联合使用,难以避免肝损伤。临床医师须全面了解AIDS患者的用药情况,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评估肝毒性的发生风险,才能保证用药安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样本量均较小,各种危险因素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尚须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来全面评估,以帮助临床尽可能减少AIDS患者肝损伤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肝功肝细胞肝功能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糖、血脂代谢情况分析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的研究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