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1-03-25 04:38王树荣
考试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王树荣

摘 要:教师平常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靠语言表达来完成,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上课的效果,有人认为,教师是靠嘴挣钱,以嘴为业,这主要说的是教师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背景下更显得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将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篇文章主要是根据笔者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以便将来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策略研究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是靠教师利用教学教学语言来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障。”长期的教学实践多次证明,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课堂上调动学生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特别是在当前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有艺术地运用课堂语言,文章主要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以便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到底在现实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和修养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研究。

一、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话幽默风趣,给人以深刻的影响。就像听相声、看话剧,有的时候观众会哈哈大笑,有的时候会默默无声,这恰恰是语言的魅力所导致。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内话,就看表达者怎样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了。有的人认为,历史课既难学又难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可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和处理整合教材,自己如何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如果教师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富有幽默性、专业性的古典诗词将会大大增加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因为文学性语言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形象生动、意境深长。而我国古今留下的诗词名句、谚语俗语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名言名句,不仅能够活跃历史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长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大量使用具有艺术性的课堂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笔者在讲盛唐时期的诗歌时,讲到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笔者先引导学生观看PPT上“庐山含鄱口”插图,再让学生读课本的诗句,学生很自然会从诗中领悟到庐山的美有下列几点:一是险峰、峡谷、悬崖、怪石;二是银泉、飞瀑、激石;三是云雾万变。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得出李白诗歌的特点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李白诗歌特点形成的原因。教师能够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画面感就会在眼前浮现,学生有身临其境,闻其声,睹其人之感。这恰恰就是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 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通畅性

历史学科知识面广,涉及领域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同时要辅助于恰当的肢体语言,更会让学生掌握和体验历史。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较好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突然有味,历历在目。课堂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通畅性是指教学语言要鲜明、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就像一幅奇妙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身在其中、耳闻其声、目窥其人的感觉。如笔者在讲隋朝大运河时,讲到“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描绘运河沿线的景象。通过诗句一幅气势磅礴的场面跃然在纸上。最后对大运河评价时笔者用皮日休的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特别是最后两句对大运河的功过做了总结。同时直观通畅的课堂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不需要多费功夫、更多的烦琐讲解,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变被动学习为轻松学习,知识理解更准确更到位了。

三、 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大家知道,语言并不是知识,但知识必须要借助良好的语言才能成功表达出来,语言和知识两者的有效结合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准确的历史课堂教学语言是指历史教师在平常的历史课堂上语言表达要准确,同时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在课堂上要用普通话教学,尽量不要把方言带到课堂教学中,方言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会失去课堂教学的严肃性。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必须严格按照现代语法规范和要求,不能在課堂教学语言中出现白话文和文言文、汉语与英文混杂的现象,表述的语言要讲求精炼,不能脱拉。教师在平时的课前备课时要反复锤炼,认真推敲,才能在课堂中惜字如金,妙语连珠。在授课中要适时适地使用历史专业术语,凸显历史课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给学生传达历史课教学的真理,传授历史的真知,学生才能理解历史的真谛。

四、 历史教师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历史语言打开学生的思路,增强历史课堂语言的“碰撞效应”

“历史课堂语言的碰撞效应”是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置一些矛盾,激发起学生的争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脑海里激起波涛,引起发散思维和共鸣。对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够在课堂上引发碰撞,通过激烈争论,明辨是非,形成有用的知识网络。如笔者在教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时,讲到先秦的选官制度,就要引导学生分析,世官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方式是什么。学生根据贵族政治的特点很容易得出答案。讲解古代文学时笔者就先找出已学过的课文中不同类型的骈句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学生很容易发现有的骈句是对偶句,有的是排比句,这时再引出骈句这个概念,并与散句比较,教学就水到渠成了。这样,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产生新的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懂得,原来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最后得出骈句是指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古诗文中的一些对偶句、排比句都属于骈句。骈句以外的句子都叫散句。这样,学生就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从而把语文的知识在历史课中得到了升华。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