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共产党人求同存异承大义

2021-03-25 13:51陈思
新传奇 2021年9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冯玉祥孙中山

陈思

复杂的局势使国共合作得到了强化,两党的仁人志士摒弃成见,团结起来,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这证明,在国民革命遭遇重大挫折的关键时期,国民党在中华大地上最诚挚的盟友,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群众。

1924年,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已不复存在,中国共产党仍处于幼年,中国国民党没有形成统一全国的力量;欧美列强度过了一战后的危机,重返远东,争相掠夺中国;中国的政治与经济被帝国主义控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受重大挫折;各地军阀沦为列强的傀儡,他们豢养的40余万军队之间战端不息;有些省份为支撑战争而横征暴敛,人民的身家性命危如累卵。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开启了第一次合作,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割据的新局面,为大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华儿女怀着改变民族未来的希望,被广泛地发动起来。革命的浪潮由此开始声势逐渐浩大,继而席卷全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形成

鉴于“二·七”大罢工的失败,中国共产党认清了现实:中国革命要想走向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阶层,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孙中山内心也很清楚,中国革命必须扩展视野,甚至改弦易辙。于是,他开始积极建立与共产党人的联系,寻求合作。

国共两党因共同的意愿形成了合作的基础。1924年1月下旬,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会议。在出席开幕式的165名代表中,共产党员有24人。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草案》,这个草案不仅在民族主义中更加强调了反帝的内容,也在民权主义中明确解释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并突出了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这更契合人民的诉求,也使国民党的纲领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更具一致性。

孙中山与国民党左派展现了对共产党的诚意。大会支持并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还选举出由国共两党领导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此举有力回击了国民党内部一批敌视共产党的右派分子。第一次国共合作自此正式形成。

共产党以充分的诚意帮助国民党发展

一直以来,国民党因其阶级局限性,几乎只与权贵阶层建立联系,群众工作严重缺失,且国民党组织只在广东、上海、四川、山东等地区有一定活动范围。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及大量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以卓越的组织能力,积极在全国各地广泛联系群众,帮助国民党建立和发展基层组织。这种充分的合作,使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所辖的华北、东北、西北15个省、区的国民党党员人数迅速扩展到14000多人的规模。

后来,周恩来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当时,国民党不但在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们的三民主义,而且在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发展组织”,“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国民党左派在各地的国民党组织中都占优势。国民党组织得到最大发展的地方,就是左派最占优势的地方,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地方”。

国共合作使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共同努力,将国民革命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国民党的影响范围迅速在广袤的北方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从岭南一域向大江南北扩散。

两党之间的裂痕开始显现

1924年是国共合作成效显著的一年,然而,两党之间的裂痕也开始显现。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在全国其他地方,特别是南方诸省中仍产生了摩擦,并逐渐公开化。为了研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也为了总结经验,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中央扩大会议。

1924年5月10至15日,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肯定了国共合作这3个多月以来的成绩,强调共产党员在身处于国民党内外的各种复杂环境中,要充分认识巩固中国共产党自身。要经常地、普遍地宣传和实行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革命政纲,以这个政纲作标准来帮助国民党扩大组织,从而加强左派、削弱右派,正确對待国民党左右派之间的斗争。

会议通过的决议案指出,国民党的左派是孙中山及其一派和我们的同志——我们同志其实是这派的基本队。因此所谓国民党左右派之争,其实是我们和国民党右派之争。所以假使现在我们为巩固扩大国民党起见,而去调和左右派的政策,那就是一种错误。这个决议案对纠正党的工作中的偏差,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起了积极作用。

此后,国共两党在“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要不要组成党团”的问题上以及国民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发生了广泛的争论,这也预示着国共两党因为阶级立场的巨大差异和右派势力的顽固性,终究难以维持长久的合作。

国共两党在分歧中彼此弥合,继续前进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北方局势巨变。冯玉祥发动政变,将所部改编为国民军,推翻了由曹锟、吴佩孚等直系军阀首领控制的北京政府,进而控制天津地区。直系军阀溃败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孙中山认为,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是革命,是中央革命的头一步,他不能留在广州坐失良机,必须去北京继续完成中央革命。11月13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奔赴北方。为支持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大力开展召集国民会议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人民运动,得到了各地民众团体的热烈响应。人们纷纷表示拥护,这为孙中山北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在孙中山北上途中,北方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冯玉祥虽欢迎孙中山北上商谈国家大计,但外国使团不承认冯玉祥控制的北京政府。而张作霖以绝对优势兵力进入北京地区后,冯玉祥的军队被迫撤回西北地区。冯玉祥在张作霖与段祺瑞联合压制下,也采取了疏远国民党的姿态。

当时,孙中山对段祺瑞作出让步,但段祺瑞仍无视国民党的意见。革命立场坚定的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揭露皖奉军阀的阴谋,帮助孙中山认清了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孙中山的北上不仅没有陷于软弱与妥协,反而成为了一次坚定的革命行动。

复杂的局势使国共合作得到了强化,两党的仁人志士摒弃成见,在分歧中彼此弥合,团结起来,并肩战斗,共同奋进,继续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这证明,在国民革命遭遇重大挫折的关键时期,孙中山和国民党在中华大地上最诚挚的盟友,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冯玉祥孙中山
冯玉祥提倡俭朴
孙中山的绰号
冯玉祥 一个耳光丢爱将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孙中山彰显气度
冯玉祥不“请”夫人吃饭
从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看国共合作的矛盾及冲突
冯玉祥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