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探讨

2021-03-26 22:43祁建勋张杨黄文丽杨攻张明哲王燕燕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电配电网

祁建勋,张杨,黄文丽,杨攻,张明哲,王燕燕

(国网定西供电公司,甘肃 定西 743000)

0 引言

配网属于电力用户和供电系统之间的传输介质,是基础电力设施,其有序、稳定运行是使得用户正常用电的基础。如果配网运行不畅、不可靠,故障连连,那么一切依靠电力进行的社会生活、生产活动均要受影响,也可能危害到配网所涉地区的电网安全,进而危害到社会安全。为此,以具有可靠性的配网电力工程技术作为配网安全运行保障,十分重要。

1 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现状概述

发电厂产出电力后,经由输电网、变电站,然后是配电网,来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力传输过程。其中,电力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完成变压器、配电站、10kV配电线路的建立,并且要安装和调试与之相关的各项设备,最后完成配电网络的搭建和连接。这些工作均属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范畴。

我国在迈入21世纪后,技术增长速度加快,各行各业也均表现出工业化特征,使得支撑工业化发展的电力资源应用越来越多。我国电力行业长势很快,却也存在一些传统电力系统的遗留问题,例如技术创新不足、设备老化等,使得一些供电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应对用户需求的压力。而要缓解这种压力,需要相关企业致力于供电质量的提升,更进一步讲,是需要致力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提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配网电力工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鉴于此,人们对电力系统配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当前人们对配电网电力系统在输电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已经成为有效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2]。

电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电力工程技术的支持[3]。目前,我国电力行业领域中,很多企业所应用的配网电力技术都不成熟,相关技术使用缺乏均衡性,远未能满足企业的供电需求。很多电力企业的原有供电体系在起初的结构设计上,是与国家相关建造要求相适应的,却因为时代进步过快、用户用电需求增长过快,而在当下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表现。这就需要企业对其供电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当然,大规模进行系统架构更换并非良策,耗时耗力,且成本高。由此,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出现非常关键。该技术的存在和应用,能够帮助企业的电力系统较好地修复其配网运行中的各类型故障,保障系统稳定。然而,该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之中,历时短,是不够成熟的,所以其应用中,依然存在电力配网相关环节的协调性不佳问题。因此,要想确保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需要人们深研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有效解决。

2 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 电力负载过高的影响

很多电力系统的配网存在线路上的电力负载过高,即电压过高问题,易有故障出现,亦有安全隐患。若电力配网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载状态,一旦其线路可承受的极限被突破,就将引起安全事故,威胁人的生命及其财产安全。特别是有些传统的电力配网设备,在绝缘技术上并不适应当下要求,防雷效果差,也不具备长期负荷高电压的能力。这样的设备一旦遭到雷击,引起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在电力负载高的同时,一些配网的容载比也分配失衡,所以会有局部层面的配电网过重负载。这和一些供电区域的用电需求变化是直接相关的。

2.2 设备老化短路的影响

在存在配网线路电压高负荷的情况下,很多电力企业对其原配网设备中的已发生老化的设备更换也不积极、不及时,使得一些老化设备常出现因绝缘性下降而造成的短路,从而给供电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地区配网设备中,有很多老旧线路,有的线路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导线裸露,而且其线径很小,远跟不上电缆化线路标准要求,在高压负载需求下,绝缘性能下降明显,故障率居高不下。而且,即便设备不属于老化设备,其经历长时间的高压运转,也会逐渐丧失绝缘功能,从而导致短路。这些均妨碍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有效实施:其带来的高故障率使电力技术人员反复处在故障维修工作中,而未能从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换代层面上推动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发展。

2.3 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影响

我国依然有很多地区的电力系统未能全面实现自动化覆盖,对自动化技术的渗透、应用,水平偏低,往往是局部的自动化。这直接导致很多区域的配网管理仅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本质上,配网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其系统整体性的自动化应用水平低,例如,常出现配电终端的信息访问受限、配电终端的PT输出电压不稳等问题,自然要影响到配网线路的电力传输质量。同时,一些地区也存在配电通信网的适应性差问题。例如,定西地区的通信接入网是利用无线技术进行组网,其光纤专网就存在通信覆盖率低的问题,影响到了配电通信网的稳定、可靠运行。

2.4 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今,城乡发展都趋于现代化,其相关发展规划中有着对电力系统的更高标准要求。其中,电缆化供电是一大趋势,即配网线路要电缆化,且符合现代化、工业化需求标准。在这方面,许多地区的电力系统配网还亟待改善。同时,有些地区的市政建设工程规划中,未做到与本地的电力管网系统进行协调,所以未能对配网网络建设与改造做预留设计,从而带来了后续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实际应用中的很多困难。另外,因当代社会的土地交易趋于市场化,使配网设施用地的取得变得困难,这也影响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可靠性。特别是在城市区域中,相关的配网线路设置要符合城市整体建设需要,要考量美观因素、环保因素、安全因素等等,所以其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要求是非常高的,对该技术发展而言既是瓶颈,也是驱动力。

3 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提高方法

3.1 优化供电体系

(1)供电模式优化。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配网都属于架空线,其电压标准为 0.4KV、10KV、35KV,供电模式相对传统,已滞后于当代人的用电需要。对此,各地可结合现实情况,重新优化配置自身现有的电力资源,进而使供电模式得以优化,让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达到更高的可靠性标准。例如,各地可摒除蜘蛛网式电网,综合考量其地区建设的绿化要求、安全要求、用户需求等,以形成和谐的电网配置结构,确保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

(2)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开展中,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这项工程施工的技术会影响到电力项目的稳定运行[4]。各地区的高压配网可以以环式、链式等网架结构为主,可靠性相对高;中压配网以多分段适度联络的结构为主,强化站间联系,从而便于对高负荷电压进行有效转移,使电网电力传输更灵活,降低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靠性提升。同时,对配网线路进行分段、优化开关设置,也能够进一步使配网的网架结构变得清晰,减少迂回供电、无线联络等问题,缓解甚至规避因网络中线径过小而出现的“卡脖子”现象。

3.2 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升级

(1)充分对其进行网格化规划。各地区可将网格化规划方法利用起来,渗透于配网规划中:科学划分规划区网格,系统分析网格以及现有问题,抓住薄弱环节,设定具体目标,形成目标网架以及过渡网架,继而提高配网通信的自动化水平。

(2)通信网络覆盖。充分利用配电网光缆覆盖和公网通信资源,建设全面覆盖的配用电通信网络,有效支撑配电自动化遥控可靠动作和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加强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各地可逐渐提高其5G通信、光纤通信等新通信技术的覆盖占比,即便是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综合考量其实际条件,积极利用无线公网或专网通信。

3.3 政企联合强化电力配网建设与管理

(1)配网建设环境优化。政企之间要做好协同,对相关的配网建设与改造规划需与市政建设同频,互为协调。供电企业可自觉向上级部门申请,以争取配网建设项目,继而和有关部门做好沟通。例如,和国土资源部门、城乡规划部门等有效对接,形成城乡相关建设项目的综合性规划部署;和住建部门、环保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发改部门等有效对接,以制定出既符合电网建设与保护需要,又能够增强有关项目实施可靠性的方案,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实施的速度与效率。

(2)增强配网管理。对配网实行综合化的管理。政府等行政管理部门可立足于对企业的监督,督促其强化配网系统管理,包括定期进行配网系统的质量监测,营造良好的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实施环境等。电力企业则要实事求是,基于配网系统建设实况,推出科学有效的相关管理方案。例如,对停电实施综合管理的方案,按月召开管理协调大会,统一汇总需求、问题,集中分析,并统筹部署管理举措,其举措实施目标可包括减少设备停电频率,严抓临时、偶然性停电以及延时送电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能够影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实施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包括电力负载过高因素、设备老化短路因素、自动化技术应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因此,各地区若要整体性地提升其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实施效果,就需要抓住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策略。鉴于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电力系统建设特点,在选择相关提升方法时,不可犯盲目性错误。文章所列举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希望能为相关技术实践提供有效借鉴。

猜你喜欢
电力工程配电配电网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BIM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城市10kV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探讨
浅析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