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tse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03-26 23:07谭相齐张文祥戴思雨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经伤椎裂肌伤椎

谭相齐,张文祥,陈 嘉,戴思雨

(扬州大学附属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骨折部位疼痛、胸腰椎活动受限等,部分并发神经损伤的患者还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排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过去,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传统的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术。对此病患者进行传统的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术需要大范围地剥离和牵拉其脊旁肌,易使其出现脊旁肌缺血坏死和失神经支配的情况,从而可导致其术后遗留脊柱平背畸形和顽固性背痛等后遗症,且其伤椎在复位后易形成“蛋壳样”椎体。对此病患者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术是经其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不会损伤其脊旁肌,从而可显著减轻其手术创伤[1-2]。本文主要是研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 年3 月至2018 年2 月期间收治的62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病情均符合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有胸腰椎骨折史或手术史、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历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在这62 例患者中,有男性36 例,女性26 例;其年龄为14 ~58 岁,平均年龄为(42.31±5.46)岁;其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1 ~5 d,平均时间为(3.10±1.90)d ;其中,T11发生骨折的患者有15 例,T12发生骨折的患者有22 例,L1发生骨折的患者有20 例,L2发生骨折的患者有5 例;因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患者有45 例,因走路时跌倒导致骨折的患者有5 例,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骨折的患者有12 例。

1.2 方法

在这62 例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方法是:在手术台上铺设硅胶垫,协助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用C 型臂X 线机对患者的伤椎进行正位摄片,观察其胸腰椎骨折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以其伤椎为中心做一个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直达胸腰筋膜。用电刀自深筋膜与胸腰筋膜之间分离至棘突旁一横指处,切开胸腰筋膜,暴露椎旁肌肉,找到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肌间隙,暴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关节突。将椎板拉钩置于最长肌一侧,在多裂肌一侧放置甲状腺拉钩。选择与伤椎上下相邻椎体的关节突下缘与乳突交点为进钉点,用开口器在此处进行开口,打入导针。当导针进入椎体并出现“沙沙”的声音时探查椎弓根四壁,若导针未突破椎弓根四壁且定位准确后,置入椎弓根钉并安装连接棒。用撑开器撑开伤椎,在伤椎椎弓根的孔道内置入漏斗状套管,经套管向伤椎内植入同种异体人工骨颗粒,在此过程中一边退管一边打压人工骨颗粒,将其压实。完成上述操作后,再次安装连接棒,用撑开器撑开伤椎,尽量恢复伤椎的高度。用C 型臂X 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若其伤椎的高度恢复良好,则放置引流管,缝合其手术切口。术后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从术后第2 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在患者出院后让其用支具保护胸腰椎3 个月,并嘱其定期回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及术后这62 例患者伤椎的高度及脊柱的Cobb 角。观察这62 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 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这62 例患者伤椎高度的平均值为(14.55±4.12)mm,术后其伤椎高度的平均值为(23.15±3.11)mm。术前,这62例患者脊柱Cobb 角的平均值为(26.39±3.02)°,术后其脊柱Cobb 角的平均值为(20.11±1.01)°。术后,这62 例患者伤椎的高度均高于术前,其脊柱的Cobb 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这62 例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

3 讨论

Wiltse 入路内固定术于1968 年由Wiltse 等[3]首次提出。临床实践证实,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术能明显缩短其骨折部位暴露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术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的肌间隙入路,术中不必剥开椎旁肌与骨骼的附着点,不会对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造成伤害,且对脊柱后结构造成的破坏较小,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采用这种入路方法进行手术可迅速到达手术区域,简化手术步骤,其疗效可以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媲美[4]。另外,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入路内固定术还能有效地纠正其伤椎及上下相邻椎间盘的高度,保持其伤椎的稳定性。对此病患者单纯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术虽然能恢复其伤椎的高度,但术后其伤椎内被挤压破坏的骨小梁难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其伤椎内会出现一定的空隙,形成“蛋壳样”椎体,不利于其骨折端的愈合及脊柱的稳定,且易导致其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椎体后凸畸形等并发症[5]。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既能有效地恢复其伤椎的高度,还能避免其术后出现“蛋壳样”椎体,降低其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椎体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6-7]。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后固态的植骨颗粒可通过机械作用复位其塌陷的椎体终板,填充其伤椎内的空隙,防止邻近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再次陷入伤椎内。另外,还可对患者脊柱的前中柱结构进行重建,维持其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提高内固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Wiltse 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疗法不适用于需要接受侧前路椎体减压或全椎板减压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胸腰椎的功能恢复快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但由于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距脊柱中线的距离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明确其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距脊柱中线的距离,从而为其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提高其疗效。

综上所述,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Wiltse 入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恢复其伤椎的高度和脊柱的Cobb 角,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经伤椎裂肌伤椎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多裂肌脂肪浸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经皮伤椎强化联合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观察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与跨节段置钉的比较
运用MRI探究腰椎多裂肌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的关系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