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滨海步道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以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为例

2021-03-26 04:28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陈以乐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2期
关键词:滨海沙龙巴士

文/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陈以乐

0 引言

滨海步道作为提供给行人的线性景观廊道,是滨海城市中重要的绿色交通系统,也是滨海城市游憩休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着手研究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动物、植物、海岸生态和水资源等,设计规划开筑1条亲近澳门的自然山水、可与亲朋好友郊外游玩的步行径。作为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龙爪角海岸步行径在市民生活、游客观光、滨海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滨海步道使用者的数量可衡量和反映其公共开放性的使用价值状况。

尝试运用“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缩写为POE)的方法对澳门目前仅有的1条滨海步道——龙爪角海岸径进行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从使用人群的角度出发,通过现场环境的考察和使用人群的访谈等,研究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和使用需求,归纳总结龙爪角海岸径使用情况评价,为创造使用者满意的游憩环境提出优化、可行性建议,从而提升滨海城市海岸径设计的质量,使滨海步道的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1 概况

1.1 澳门单车径及步行径

澳门将公共休闲设施分为公园、郊野公园、单车径及步行径、教育设施、休憩区与自然生态区,其中单车径及步行径是最主要的线性休闲设施和绿色交通系统[1],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则是其一。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单车径及步行径共17条[2-3],龙爪角海岸径为目前澳门17条单车径及步行径中唯一的滨海步道。

1.2 黑沙龙爪角海岸径

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始建于2000年,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因台风等恶劣天气进行优化,2019年元旦重新开放,并入选同年的“澳门新八景”全球票选活动的候选名单。它是以奇石和海岸生态为主的郊游径,原为数百米长的南海石滩,沿岸的岩石皆为金黄色,又以“龙爪石”的奇特造型和民间传说而得名“龙爪角”。该海岸径始于黑沙龙爪角滨海马路,止于竹湾别墅群旁的竹湾马路,途经黑沙青年旅舍、猿人石、听海轩、竹湾豪园等标识性地点。全长1200m,道宽0.6~1.8m,属于一线式郊野型滨海步道。

漫步龙爪角海岸径不仅能观察到丰富的澳门自然海岸植物群落,还可远眺珠海30km(属于珠海市万山区管辖)的万山群岛之东澳岛的优美景色,充分感受海岸的自然与原生态,为澳门居民或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生态、教育、滨海植物科普及娱乐的场所(见图1)。

图1 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家乐径导览

2 使用后评价(POE)调查方法与内容

2019年2月16日至2月28日,研究团队连续向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使用者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为81.5%。针对不同年龄、居住地、活动偏好的人群展开调查,使调查结果更真实可靠。在户外实地调研结束后,整理调研文字及问卷数据,用Microsoft Excel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包括龙爪角海岸径综合设施的现状及使用者的调研,即主要从使用者的结构层次、到达方式、到访时段、主要活动、景观偏好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慢行系统

调查显示,龙爪角海岸径的建设初具规模,步道建设充分结合场地的地形、植物、驳岸坡度等,高低错落有致,蜿蜒穿行,并在观景较好的广阔海面设置观景平台——听海轩。该步道设计为一线式郊野型步行道,不设置非机动车通行,此处路宽约1.2~1.5m,最大限度可容纳3人并排通行。

据实地环境调研可得,海岸垂钓者多为本地居民,全天均有,但主要集中于上午或傍晚,跟海钓的经验、鱼类生活习性、潮汐有关;游人则主要集中在中、下午游览,因龙爪角位于澳门最南端,距通关出入境口岸较远,外加路上耗费时间,到达此处已至中午,慢行游览完此处全程约1h(见图2)。

图2 路环岛黑沙龙角爪海岸径安全设施外的海钓者

3.2 绿化系统

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绿化系统基于原始的龙爪角生态群落之上加以保护,以乡土树种和海岸固土护坡树种为主,有着丰富的海岸植物群落,其中包括海边灌木丛植物的刺葵、假茉莉、茎呈棱状的芙兰草、食虫的猪笼草和茅膏菜、果似菠萝的露兜树、毛叶肾蕨、阔叶乌蕨和小叶海金沙等蕨类植物,另外还有华南地区常见的海岸固沙防潮、生于海岸沙石砾之中的草海桐(见图3)。总体上,该海岸径的植物层次以草本和灌木为主,植物种类较丰富,生态结构稳定,多数均为野生型、原生型,绿化维护成本较低,植物群落的自我更新能力较好。因无乔木遮蔽,在炎热的夏季,无法满足使用者停留休憩的需求。

图3 路环岛黑沙龙角爪海岸径山体侧的草海桐

3.3 服务设施系统

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在此次研究中,对其管理中心、公共厕所、垃圾箱、休憩点、售卖点、标距柱等进行分析,调研结果如下。

1)管理中心 在黑沙龙爪角滨海马路入口处设有管理中心,仅有1位工作人员驻守。而在海岸径的另一侧出入口,即竹湾别墅群竹湾马路,却无设置。

2)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数量较少,仅设置在黑沙龙爪角滨海马路入口处,整条海岸径中途尚未设置其他公共厕所,且未使用生态环保型厕所。

3)垃圾箱 仅在出入口处设置,海岸径途中均未设置。

4)休憩点 仅在标距柱为“1-08-02”处设置了滨海凉亭——听海轩,内有美人靠式红色休息坐凳,此外,海岸径途中其余地方并无休息坐凳。通过实地观察可知,游客需休息时会在岸边靠山一侧的怪石破上席地而坐,但舒适感一般。

5)售卖点 暂时未设置,来此游憩建议自带食物及饮用水。

6)标距柱 海岸径全线共设置5个标距柱,平均每200m设置1个,并标注紧急求助热线号码。

7)停车场 在距离黑沙龙爪角滨海马路的入口处约200m处设置小型的“回”字形停车场,约可容纳2辆中巴旅游车及6辆私家车。

8)标识牌 入口处设有“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游览地图,此外还设置禁烟标识牌、厕所指示牌、停车场指示牌等。

总体来看,虽然黑沙龙爪角海岸径建成至今已有16年,但多处服务设施尚未完善,例如,未见紧急医疗点、消防点、治安点、应急通讯呼叫点等;在实地调研时,手机信号极弱,经常性显示仅有1格信号甚至直接显示“仅可进行紧急呼叫”。严格来说,仍处于建成的初步阶段。

3.4 交通换乘系统

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出入口附近均有公交车站,在黑沙龙爪角滨海马路的入口处可搭乘澳门巴士15、21A、25和26A到达海兰花苑公交站下车,沿黑沙龙爪角滨海马路步行,途径黑沙青年旅舍,约7min可达到入口。而另一侧入口竹湾马路的公交车站则需步行约3min,搭乘15、21A和26A到达竹湾马路公交站即可到达海岸径附近。澳门轻轨系统至今尚未通车,已建成段距离路环较远,目前较经济实惠的交通换乘系统仍为公交巴士。

3.5 照明系统

从现场看,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全线均未设置照明设施(见图4)。此处怪石堆叠,曲折蜿蜒,坡度不一,步道高低错落,无路灯故夜行游人较少,而怪石的拐弯处多有死角,监控系统尚未完善,易成为犯罪的多发地。

图4 路环岛黑沙龙角爪海岸径的高低步道

3.6 黑沙龙爪角海岸径使用者的调查结果分析

3.6.1 性别与年龄构成

被调查的使用者性别构成结果显示,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男性使用者占明显的数量优势,其中男性使用者为102人,女性使用者为61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2.57%和37.43%。在大部分时间段中,均有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人群,通过实地环境调查、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统计得出,在163位被调查的使用者中,18岁以下8人,18~40岁69人,41~60岁82人,61岁以上4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91%,42.33%,50.31%及2.45%。可见,使用者主要以41~60岁的年龄层居多,而18岁以下及61岁以上的老年使用者较少。此外,从游客群体特征看,绝大部分使用者选择以“组团”的形式到达此处,如生物课程需要户外调查的学生群体,内地居民中有观光需求的游客群体,因海钓这一共同兴趣而组团的垂钓者群体,以及少数情侣、闺蜜、附近居民等,少有以个人方式独自前往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人。

3.6.2 使用者的到达方式

使用者的到达方式统计调查不仅可反映使用者与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空间距离、使用者的出行方式和习惯,还可反映出目前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服务半径范围。在调研的163位使用者中,有57位为本地居民,其中32位选择搭乘公交巴士,18位选择汽车自驾,7位选择步行的方式到达。对外地游客而言,大部分均选择旅行社包车组团前往,小部分则自己规划好路线与亲友一同前往。

黑沙龙爪角海岸径与使用者之间有一定距离,若从澳门半岛中心的亚马喇前地公交巴士总站前往,需约1h的公交巴士车程方可到达,且公交巴士的路线较长,发车班次频率较低,每班次约0.5h,多数从澳门半岛出发,途径仔岛,才到路环岛,车程耗时较长,乘客数量远大于公交巴士的座位数量,搭乘时多数时间均为站立状态,体验感一般。因此,在空间上组织好接驳的交通流线,使游憩更方便,增加使用者数量是黑沙龙爪角海岸径乃至其他滨海步道需考虑的规划重点。

3.6.3 使用者到达黑沙龙爪角海岸径的时间段

调查数据显示,到访的163人中,有98人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周末来澳门游玩并到达黑沙滩。工作日到访的大多数为有海钓爱好的垂钓者和已退休的本地居民。可见,滨海步道不同于一般的市政公园或街边游园、建筑物前地等,位于最优生态环境展示、海域水资源保护较好的郊外,地理位置较远,交通便利性远不如市区内的市政公园或澳门历史文化城区的游憩景点,因而更多人选择在假期或周末出行。

3.6.4 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调查

通过实地环境调查,针对黑沙龙爪角海岸径使用者的活动情况,将使用者的流动性使用特征分为2类:①移动性较强的活动行为 如慢跑、散步;②移动中有停留状态的活动行为 此类行为目的性较强,如海钓,属于静态类活动行为。根据调查结果得知,海钓有34人,而慢跑或散步有129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0.85%和79.15%。在随机访谈中发现,大部分使用者想避开澳门本岛的世界遗产地标性建筑,如大三巴牌坊等游客众多的景点,同时想感受澳门的山水,因而选择郊外小众场所进行游览观景。

3.6.5 使用者对海岸径的景观偏好调查

研究选取在实地环境调查时随机访谈的方式,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偏好调查,得出现阶段中海岸径哪段景观较为吸引人驻足欣赏。调查得知,42%的使用者更偏好于听海轩,此处可拍出澳门一望无际的大海风景照,不同于澳门本岛或仔岛受污染后颜色浑浊的海水,趋近原生态的海洋环境更吸引他们“拍海”“听海”“观海”;32%的使用者选择沿岸的怪石,因该地高低错落,颇有郊野趣味,同时有海钓需求,部分使用者选择岸边的怪石“蹲点”,一边欣赏海景,一边垂钓;17%的使用者偏好海岸径靠近竹湾马路出口的密林处,这里较幽静,可进行露营烧烤等活动,同时也为亲子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还有9%的使用者选择的是沿岸对比于市区较为少见的海边防护型植物,如草海桐等,因Facebook等社交平台有大量的植物园艺交流交换小组。

4 结语

目前,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主要存在交通设施、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①澳门特区版图虽小,但从市区前往此处的公交巴士发车班次不密集,且公交巴士的路线“绕路”,无法满足快速到达此处的需求,越往后的站点人越多;②部分外地游客为贪图和怪石合照的自然感,钻出围栏外拍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处可考虑把围栏加固加密及增加警示牌等;③该海岸径的受众群体受到局限,因梯级高低错落,一些想看海的老年人无法满足需求,此处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此外,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向大众展示澳门的“好山好水”。公共休闲设施的适用群体是人,建立适合海岸径的POE调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其不足,为以后的滨海步道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滨海沙龙巴士
永不堵车的巴士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希望巴士
MS·CHIC美发沙龙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寒夜巴士上,两本并排的书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岳滨海 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