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周村生态体验园为例

2021-03-26 08:10陈琳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周村规划设计园林景观

陈琳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郑州450000)

0 引言

乡村旅游发展势头猛进,也让投资、经营者看到了潜在商机。现如今,周边旅游——生态体验是人们周末放松身心休闲的主要方式。然而,项目间的同质性导致出现同样的园林设计风格,建筑方式、菜品和娱乐休闲空间的雷同,无法展现当地乡村特色,导致游玩者的审美疲劳[1]。这样无法达到该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因此,重视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增强设计前期的实地考察,提升游客的体验观感是非常必要的。张米林等[2]以毕节撒拉溪示范区风景园林规划为例,将景观营造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探索了一种适宜喀斯特洼地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余卓立[3]综合考虑了景观类型、自然环境、固有夜景观影响、城市发展程度和景观的人文性及艺术性,并遵循安全性、统一规划、节能环保、经济性、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原则合理选取景观类型。李清[4]通过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试图探索适合我国现状的棕地景观再生设计方式。段益莉等[5]深刻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农村环境建设现状及园林景观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路径。胡正勤等[6]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自然基础、主体基础、物种基础、地被植物的应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景观植物的应用、其他景观造景形式的应用6个方面讨论了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特点。王娟等[7]结合田园综合体“为农、融合、生态、创新、持续”的建设理念,通过对园区的开发规划,探讨出城市边缘村落以“农林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为模式建设农业旅游观光园区的解决方案。刘喆[8]介绍了基于地形、水体、建筑及小品、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思路及方法,以期为城市综合性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提供思路。上述专家学者在不同角度和应用场景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本研究对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进行调研和讨论,以便展现其自有的独特田园风貌、当地民族风情和土特产。设计时提供充足的休闲、娱乐和运动的空间,让附近城市的消费者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中得到放松体验。这种吸引消费者的关键环节需要优秀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本研究是在充分提高农村当地资源的利用率,表达独特文化,促进新生态体验风貌的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目的是使乡村旅游业与园林规划设计开发相耦合,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希望可以为今后乡村园林景观实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式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1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

1.1 概念的界定

1.1.1 乡村园林景观 乡村园林景观是一种新兴的周边旅游概念和互动模式,它是利用城市周边的农村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研究和改造,同时融合乡村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形成农村生活大概念中返璞归真的休闲方式[9]。通常所说的乡村园林景观是使用乡村的自然风景及特别设计的各具特色的园林,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满足游人的休闲需求,从精神和氛围上提供现代社会人们放松精神的渠道。不同的城市,周边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西北、江南,不但自然资源风格迥异,其游玩的娱乐内容也有不同的选择。

1.1.2 乡村园林景观成品的运行模式 乡村园林景观成品的运行模式分为规划设计、景观分配以及产业链发展3个方面。一是在规划设计中,充分遵循城市与周边乡村发展配合的协同作用,构建起乡村园林景观对城市的基础配置,提升农民在乡村园林景观成品中的贡献作用,推动农村的旅游业发展;二是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成品要分为不同区域,例如农产品区域、休闲区域、观光区域、花卉区域等,打造成互相配合的、错落有致的,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当地乡村风貌的景观小品;三是进行全产业链的支撑,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形象,打造适合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改变农村的产业链条,推动经济的发展,提升当地村民的收入[10]。

1.1.3 乡村园林景观成品的类型 乡村园林景观成品的类型分为饮食类、农产品类、乡村环境类、主题农业类等不同类型。这些不同的项目,让人们对于乡村园林景观有了更多的期待,其中主题类近年兴起,发展成多种类型,例如度假观赏型、依托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特色产业带动型、休闲项目主导型以及红色旅游型等。本文研究的乡村园林景观,属于度假观赏性,也是目前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

1.2 理论依据

1.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包含的内容丰富,是新的综合学科融入地理学、生态学以及多门学科交叉,它主要来源是地理学中的景观以及生物学中的生态等,将地理学对地理现象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研究相互作用,最终通过景观为对象产生结构空间和功能的部分关系。在景观园林的系统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一过程是研究交互的过程,基于时空的结构改造,包括功能结构和形态的景观设计动态过程,其结构和功能是动态变化融入人为和自然因素下的时空推演[11]。

1.2.2 乡村旅游理论 乡村旅游理论,其主要目标是旅游的空间环境改善。独特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和自然环境景观,运用空间特色,构建出的新型的旅游方式。它是一种新兴的学科,用于将观光休闲和度假融为一体,方式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将人们所需求的娱乐性和参与性都排列到一起,成为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升乡村文化的重要力量[8]。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将人、社会和经济环境这几个要素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实现最终发展的目的[4]。这一辩证关系密不可分,互相影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是否和谐稳定。而在农村建设方面,景观园林的规划应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论,以传播文化和协调高效可持续为目标,使整体的结构功能和设计构造既能符合经济的提需要,也能够为保护农村当地的人文和历史要素,提出功能性的最佳解决方式。

2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1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1.1 生态原则 规划设计需要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冲突时,必须坚持以适度开发为基础,以生态稳定为原则的生态保护大方向不动摇。杜绝因规划设计的失误产生的后续开发违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产生噪音、污染等严重的现象。生态原则是最基本的红线,开发涉及到的污染程度的大小,决定了一个地区乡村景观设计是否能够通过[7]。

2.1.2 市场原则 乡村景园林景观设计,想达到充分吸引游人的目的,要遵循市场原则以及市场的营销规律。作为投资者也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旅游市场需求和日常消费定位。对当地市场的正确判断,可以让某一乡村园林景观项目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得以长期存在,并取得竞争的优势,从而带动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5]。

2.2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2.2.1 突出环境协调的设计美感 要突出环境的协调,需要遵循以下3点原则。一是强调因地制宜。需要充分发挥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在当地的资源优势,例如乡村的一砖一瓦、以及田野的功能使用。资源的价值需要深入的开发及利用。开展垂钓等活动就是农村田地和水域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提升价值的实例;二是突出农村的特色。在进行规划时要秉承当地乡村农耕文化的气息,反映乡土生活,体现这种传承下来的乡村文化传统,要将乡村基调充分融入到景观规划中来;三是规划设计要与乡村的建筑相协调。古村落建筑群具有着与现代建筑风格设计与色彩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作为整体可归为田园气息的朴实之美,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田园风格[12]。这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是乡村园林景观规划时的基本设计基调,应该积极保持这样的周边建筑群主基调与设计景观规划相平衡,体现出独具特色的素雅大方之美。

2.2.2 表达乡村文化特色 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文化特色,体现文化细节及农村的当代精神风貌、乡土民俗特征,以及具备乡土特点的村民村貌。这种精神生活,可以带给城市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如果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生态田园的文化理念,以及民族风情,就需要用文化的元素进行改造,在园林景观中多处留下符号要素,标语口号等,使参观者能够有身临其境,见证文化的意味。

3 周村旅游示范园景观规划设计实例

3.1 周村整体环境

3.1.1 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当地人类的活动以及生存的地域空间。它是自然地理发生发展的基础,由气候、土壤、地理地貌,水文和动植物等要素构成。在一定空间和地域中形成了形态迥异的自然景观资源。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乡村园林景观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周村生态体验园的选址是在统一和综合的区域背景下选取而成的。它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地处103°45'—105°15'E,30°31'—31°42'N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1月份平均气温5.5℃,8月份平均气温26.4℃,年平均降雨量900~950mm。它依仗着当地的山川风光,体现出周边依山傍水的旅游优势。当地气候适宜,冬暖夏凉,也适合周边消费者进行旅游休闲,打造规划旅游项目和度假驻地的独特项目。

3.1.2 文化环境 周村生态体验园由于地处风景优美的四川平原,拥有独特的当地乡土文化。四川的传统菜品佳肴,少数民族风情服装饰品,婚俗表演、篝火晚会、脸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都是周村当地文化元素的体现。不但展现了独具感染力的地方文化,也描绘出以生态体验园为桥梁,联结农户和游客的深度体验的美好画卷。周村的文化环境既有地缘优势,又体现出与当地文化特色相匹配的民俗生活情感。

3.2 功能结构与景区、景点的配置

3.2.1 门区及水边活动区 周村生态体验园门区进行了巧妙的设计,总体效果如图1所示,将映入眼帘的地区都是用树木错落有致的排列,覆盖遮挡着其他区域。此效果体现出设计者对于门区功能结构的精心运用,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大门上刻画周村的文化元素符号,也体现出功能和造景与其他乡村园林景观相区别的特点。大门和门洞简单而具有乡村特色,引起人们极强的好奇心。

图1 生态园总体效果图

入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水边活动区,在周村的水域设计上,采用细流与临水小路相互补充的形式。相间点缀着吊床和凉亭等休闲、娱乐活动设施,能够让游客在相对较小的水域旁边环绕的山间小路上散步,进行移步换景,休闲纳凉,有着游山玩水的独特感觉。

3.2.2 休闲与娱乐区 生态体验园的功能以休闲和娱乐为主要风格,需要体现出轻松的休闲感受。因此此处的设计,有凉亭和假山,以及整体的亭台楼阁为基点,互相运用,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与艺术氛围。它与造型的结合展现了周村的历史特色,让游客既受到极强的文化魅力感染,也得到了当地文化的全新认识,体现出风景独特的价值[14]。同时提供了儿童游乐区及成人的休闲棋牌区,满足多种游客需求,扩展了不同年龄人群在周村生态体验园的游乐休闲空间,体现出了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

3.2.3 花卉与停车区 周村生态体验园所运用的花卉为四季种植花卉,依托自然环境,让四季都会有花朵盛开,形成各个季节的不同花卉海洋。加强举办周村旅游休闲主题的活动,能够支持和提升周村生态体验园的优点。停车区是此类项目必不可少的设计区域,因为生态体验园大多会选址在城市周边,短途游可以由城市中的消费者自驾出行,所以到达之后的停车场是必不可少的,停车场如图2所示。而且对于停车场在景区范围内的位置,以及对车辆的绿荫遮挡,和行车线路规划等方面,都需要体现人文理念,突出田园的生态环境特色。

图2 停车场的设计

3.3 植物配置

周村生态体验园中的山水已经具备这种要素,需要配合植物的点缀,适当种植,形成整体的特色和画面感。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满足具备植物配置不同种类的区域,错落搭配形成景观空间,创造出不同季节和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

4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4.1 发挥乡村“人”与“地”优势

建设乡村的园林景观,当地村民“人”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导作用,可由村委会牵头,积极引入当地村民,发挥建设热情,提升整体形象[15-16]。建设和改造以村民的认知水平和各家能够展现的独具特色的活动为主,以不增加村民额外负担为原则,在带动经济发展时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时,利用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地点的特色和生态环境。将当地排水设施、水渠、以及亭台楼阁,山青秀美的风景和古建筑村落等景观型元素,当成景区规划的一部分,形成一体化和谐自然的田园园林风光,清水栈道图3所示。在适当位置增加娱乐设施,提升使用地的价值,不但充分运用了农业产业,也推动了农业生态的观光经济发展。例如周村将当地的山水特色与本已存在的建筑融入规划园林路线,额外增加的凉亭等,仅作点缀使用,使农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体验园的品牌特色相结合,集观赏和休闲度假为一体,发展成较有规模的生态体验设施地点[17-19]。

图3 亲水栈道的应用

4.2 发扬精神文明,丰富活动内容

在建设示范园的同时,开展精神文明的建设。讲解政策法规和礼仪规范,提升村民内心的精神文明。制定公约,使维护和参与生态体验园建设的各家各户精神文明状态面貌一新。开展新型文明改造评比活动,丰富生态体验园的开放业态和内容,促进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的进行绿色食品的种植和家禽、鱼类的养殖,提供专业的服务,为生态体验助力。开发多种品类活动,通过采摘、垂钓、喂养等活动,以及各类晚会,推动和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俗文化之间的交流,提升项目人气。

4.3 遵循科学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开展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开发生态体验园项目,不但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效益提升,也对整体乡村与城市相结合的社会效益提升,有着拉动的作用。应遵循科学的规划,对各地生态体验园的进程进行统一的设计,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周边居民出行需求[20]。一是对生态产业项目的乡村及周边的城市进行统一规划,设定年限,制定详尽的发展路线,将周边的生活、经济和政治、文化进行协同管理,作为整体提升区域内的共同进步;二是对该生态体验项目进行园林景观规范性的保护,使得在景观设计规划初期就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到重要的标准上来,以维持当地村民村貌,以及原汁原味的田野环境。不以牺牲当地生态资源为代价进行产业发展;三是提升旅游观光的理念,突出不同品类的元素以及服务水准,提升游客体验,完成生态体验园的现代化设施改造。充分遵循环境优良的经营产业化发展,例如垃圾分类、太阳能等洁净能源的使用,打造出具独具特色的一体化生态体验园,以达到总体设计规划的目标。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点要突出该项目的整体功能地域特点,以及区域的配置,融入当地传统文化,设计出多层次的空间观感。将此理念深入贯彻执行,才能在调研的基础上协调统一,使乡村园林景观的项目取得较好的成果。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运用理论将乡村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周村生态体验园的实例相结合,融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和田园景观,去研究集乡村旅游、农家乐和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新型生态体验园。不但生态体验园的设计理念较新,并且这类多种形式融合的农村农业经营模式也是一个创新之处。

本研究在理论基础上,论证了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引进实例——周村生态体验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从环境、功能结构与景区、景点的配置到植物配置,详细描述了产生态体验园的各项区域功能与规划,并最终得出规划设计的策略,即充分发挥乡村“人”与“地”的优势,发扬精神文明和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遵循科学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目前,在全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进程上,长远和细节规划目标制定方面虽然有显著提高,但在功能和设施的完备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景观设计的质量如何,影响到生态体验园的游客体验,以及经济效益的增长程度。应重视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将其纳入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中来,进行极具自身特色、有独特生命力的乡村园林景观生态体验项目,结合乡村优势,继承和发展乡村文化,使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地位得到认可,其策略充分应用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

5.2 展望

目前,相较于国外的园林规划设计,中国起步较晚,但在农村进行特色生态体验园的设计,依托功能和设施方面进行的规划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一段时间的规划设计发展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充分打造特色农业,凸显村落特点,将设计“特”理念贯通设计始终;二是对应改善各地开发园区种植的农产品,真正将各式不同的植物、花卉、农产品和生态园的设计相结合,做到互为补充;三是进行品牌经营,在园区规划设计初始就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划模式,使规划设计出的乡村园林焕发出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周村规划设计园林景观
规划设计作品
姐妹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一炉酥香越千年,说的就是它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规划设计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